老一辈的固原人少有没住过窑洞、睡过土炕的,自然也就见过、用过、甚至制作过炕桌子。很多人的一生,围绕着窑洞、土炕、炕桌而开始,这是黄土地人的根,无论身处何方,它也是内心处最为稚嫩的回忆。 
炕桌主要流行于是北方、日本以及朝鲜常使用的一种家具,不要以为它其貌不扬,我国著名文学著作《红楼梦》第六十三回曾提到:袭人道:“不用围桌,咱们把那张花梨圆炕桌子放在炕上坐,又宽绰,又便宜。”说着,大家果然抬来。可见炕桌在过去不仅是普通老百姓使用,富贵豪门同样也在使用它。西北人但凡有炕的是绝对有炕桌,炕永远离不开炕桌,就像人睡觉离不开炕(床)。 
盘腿儿坐在热乎乎的炕席上,一家人围在炕桌周围,你是否怀念那种温暖的气氛,怀念农家菜远去的香气。人物皆非,却无处可栖。炕桌的好与坏是由材质来定,一般家庭的炕桌是杨木或者是桦木制作的,制作简单粗糙,一块木板用锛子,锛了四个槽,镶上四个腿,穿上四个利于拉力的横撑,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就变了颜色,黄褐色、土黑色…… 
过去人们每天听到的最熟悉的声音就是“吃饭了”,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放炕桌”。大人一说放炕子,小孩子就知道是要吃饭了,就会赶忙停止追逐打闹,回屋子,去炕上坐着等。有时大人嫌我们闹得慌,就会哄我们,提前喊“放炕桌”,好让我们规规矩矩的坐炕上呆会儿。一旦桌子放到炕上,我们就显得很乖,就争着给大人摆筷子,嘴里还念叨着,这是爷爷的,这是奶奶的,这是爸爸的……如果不够,我们就会冲屋外喊,还差一双呢。 
那时候村里谁家有事,就要借炕桌用。过程相当容易,帮忙的都是老乡亲,进院喊一声吃了吗?女主人笑盈盈的迎出来,看到是给别人家帮忙的,就知道干什么来了。就说扛桌子来了?便立刻找来抹布,三下五除二地将桌子擦干净,让人扛走。她们宁愿一家子蹲在锅台上吃饭,也高兴把桌子借给邻居使。这是脸面的事。一旦谁家有事没有借到自己头上,他们还会犯嘀咕呢,是不是哪儿做的不够好,得罪了人?还是来时家里没人?于是,他们有的就会提前跟主家打招呼说,用什么尽管过来拿呀,别管我在家不在家,门开着呢。 
炕桌旁让人念念不忘的,那就是每天吃饭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父母把最好吃的饭菜留给孩子,舍不得吃一口,而他们却吃的清茶淡饭。 吃完饭,炕桌就被擦得干干净净的,孩子们趴在桌子写作业,大人们在一旁做手工活,聊着天,各自做着各自的事情。 
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今天 ,各种餐桌占据着琳琅满目的家具市场,华贵的餐桌、各种木制高档餐桌成为富裕人们所追求的目标,不知道,还有几人能够记得简单的炕桌,或者对炕桌的记忆究竟还能有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