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说四维空间和不忘初心

 醉牛988 2019-02-28


试说四维空间

和不忘初心

曾在网上看过一位年轻的大学教授讲解如何推演四维空间,甚是有趣且易理解。

 

他说:一个点就是零维,无限个点集成一条线,这条线就是一维空间,假设一个生命在一维空间生活,那它所有的行动空间就是这条线,它只能往前或是往后。

 

无限条线组成一个面,这个面就是二维空间,假设一个生物在二维空间里生存,那么它可以向前后左右活动,但它无法想象还有高度,它无法体会其他维度存在。

 

无限个面可以组成一个三维空间,三维空间里的物体,可以向前后左右上下活动,我们就生活在三维空间里,由于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进入外太空,可以去最深的海沟。

 

我们由前面的推断逻辑,是不是就可以推论出,由无限个三维空间叠加,以我们不知道的方式,可以组成一个四维空间。在我们生活的维度里,还有一个特殊的维度,那就是时间,这是个非常有意思,却有限制的维度。我们只能随时间长大、变老,我们就像那个二维空间里的生物一样,无法跑到时间的前面看看,后面看看,再回来,我们被限制了,我们没有这个维度上的自由。所以,就有人建立了一个学说假设,我们生活的三维加上时间维,它根本不存在,它就是一个四维空间。

 

在这个四维空间里,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可能性全部都同时存在。那个在小学上课的你,那个在酒店和朋友吃晚餐的你,那个曾遇到车祸的你,那个正在经历爱情的你,那个守在父母身边的你,同时全部存在。只是,那个正在经历你,现在正在阅读这篇文章。。。

 

我们再想象一下,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里,加上时间这个维度的推移,我们逐渐“其形化,而其心与之然”,身体一天天衰老,心也在一天天变化,所谓“交臂非故”,每一刻过后都不是那个自己了,可是我们只能往着衰老的方向,却无法回头,这是不是最大的悲哀!

 

我们再发挥一下想象,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帧,就是一幅立体三维图,而所有的三维图组合起来,假如我们能自主的化,我们能回头的话,也就是我们能左右时间这个维度的话,那我们是不是就进入了四维空间?

 

当一个人三维世界里的某一帧,与另外一人的某一帧交汇了,因为时间、空间、人的情感的影响,在交汇的那一刻,产生了是是非非,爱恨恩仇,缘深者,相伴或是纠缠,缘浅者,擦肩而过。

 

而当你把所有的帧联起来看完,你会发现,其实人和人之间并无谁对谁错,都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只是因果不昧。每一次接触碰撞,常常是人在师心自用,从自己的认知立场去判断去决策。其实事物本身“物无非彼,物无非是”,可我们只能用自己现有的能力去判断去处理,你站在时间维度上看时,你发现这并不是客观的。

 


人世间,人与人之间,确实有很多帧感觉是错位的,也就是,人生没有完全的圆满,不可能所有的优势寄于一帧,即使所有优势寄于一帧,那也只能是生命的瞬间。除非如电视剧里演绎的,年轻的生命,在年华极好时,平台背景又极好,武功容貌才情又极好,他们相遇了,即使悲欢离合,但结局好,那也算很完美了。那是戏剧,是把现实的错位理想化、人为化地复位,其实那是人们对美好事物锲而不舍追求的体现。

 

但实际上呢,当你年轻时,你缺乏经验;当你受过很多挫折时,你已经不年轻;当你遇上喜爱的伴侣,你们都年轻美好却没有学会包容,当你们懂得了互相包容时,你们都已经不再年轻,凡此总总。日出则落,月满则缺,水盈则溢,自然界尚且如此,人如何超越?

 

我们现在没法进入四维空间,我们是被时间征服的,但是,我们却可以把握正在经历的空间所有的行为。这才是我们要努力的!

 

万物受生,皆得天地之恩,人为灵长,得万物之奥,于是形成而心生。心为身之帅,善辨是非而思未来。自己的未来,至少是自己的初心!

 

不忘初心者,如花之蓓蕾,人之明灯,凭借不懈的努力,再得万物相助之缘,有朝一日,花开履愿,倒也不枉今世一遭。然而初心者,常相忘于江湖,有不忘者难;或有能不忘者,而持守者难;或有能持守者,而能持守不偏者难。

 

不若为此心者,因世道生存拼搏犹如裂帛之痛,疵疠消磨人心,逆而上者难,随波逐流易,故而渐行渐忘,回首罔顾总是迷茫。

 

甚为此心者,用心过度而偏离正道。究其原因,总离不了一个贪字。贪者,因不足而贪,因自卑而贪,因我执而贪。贪者,或显或微,常不能自查。显者,因贪而失德,因贪而越雷池,因贪而生刑害,待立悬崖前,方知悔之晚矣。微者,如紧绷的弦,难成曲调。如银针落入草叶,轻而无声、匿而无形,然则祸患已伏,不啻何时触发。

 

执此心而能不偏者,才可向道而行。人如果要尽可能减少惡缘,增加善缘,那就必须“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就是少向外求,返回内心,在心内求索,在行持中求证。多改善提升自己的辨别能力和定力,以更中和的态度去处理解决问题,那就会善缘日增而惡缘日消,中正而不偏倚。






三宝斋 与您一起分享

道”为三教之宗,万有之祖;
“经”为度世津梁,
“师”为人天眼目,
故学道者当敬之,
并以之作为皈依道法之三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