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层最缺适用性人才

 Purefact 2019-02-28

基层卫生服务情况如何?最缺什么?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方来英25日表示,在基层调研中,基层最缺适用性人才,如何培养一支基层人才队伍,是改革的当务之急。

25日,卫健委就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谈健康举行例行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请问方来英委员,您刚刚在发言当中提到过去一年去了湘西、恩施、凉山等一些基层的地方,我想结合这段工作实际,您谈谈在您基层调研当中切身的感受是什么?基层最缺的是什么,在接下来健康扶贫重点在哪些方面开展工作,应该如何突破?

方来英指出,到基层,第一是振奋,我们不仅看到卫生的发展,也看到了国家基层建设的发展。比如我们到了像十八洞村,看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真的是感动人。我们到一些像凉山,我们去凉山,我是没想到预约挂号,包括移动支付,在这些基层医院如火如荼,做得比北京还好,首先是振奋,市民反馈也好。比如国家推的,我们在基层看到,就我们跨省医保支付,老大爷拉着我们政协委员,拉着我们政协首长说,过去一年我要来回跑,押多少钱,报销不了是自己垫,垫完之后还要花交通费、花时间,跑回原单位、原省,改革让人民群众真的有一种获得感。

方来英介绍,第二感触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刚才我提到的人才问题,最缺的是什么,是人才。什么是人才,不是都是教授才是人才,基层缺适用性人才。我们许多地区去看,到乡镇卫生院,我们过去的赤脚医生,年龄已经很大了,有的70多岁,还在那儿做工作,怎么样培养一支基层人才队伍,是我们改革的当务之急,也是我们包括刚才谈到,比如健康扶贫,我们完全靠对口支援解决不了本土、本地的需要。

方来英表示,人才又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各个方面进行努力,需要在政策制度设计上进行破题。当地同志讲,你别小看吉首大学,说湖南最有名的三所大学,湖南大学、长沙大学,之后就是我们吉首大学,我们50年代建校,吉首大学办院宗旨很明确,就是解决本地的适用性人才,培养留在本地的医生,你一看医生都在本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基层人才的饥渴。它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教育、需要卫健、财政、发改多部门的努力,制度上破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