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用画美食来庆祝元宵的小哥哥吗 没错!小编信守诺言! 不仅去探访了小哥哥, 还认识了画室的崇明小姐姐哦 兜财馄饨、崇明蛋饺、崇明清水蟹……一个画崇明美食的视频,在元宵期间被崇明人疯狂转发。 画室作品《家乡的味道》 打听后得知,作品出自“公园前艺术工作室”的老师之手。 小编这就带你去探访工作室↓↓↓ 工作室位于市中心,它的掌门人,是土生土长的80年崇明姑娘,陈琪君。 陈琪君 公园前艺术工作室,被安置在重庆公寓的底楼,位于“处处是景”的前法租界。道路两旁的梧桐,具有传奇色彩的思南公馆和小资情调的复兴公园,让你在这附近溜达时,艺术嗅觉得到充分苏醒。因为和复兴公园在同一个路口相呼应,工作室因此取名为“公园前”。常有路过重庆公寓的人,忍不住朝楼内看一眼,或许他们认出来,这里正是电影《色戒》的取景地之一。 重庆公寓 电影剧照 走进工作室,一眼便看到了那幅“网红”作品,在市中心嗅到一丝崇明味道,分外亲切。房间较高的挑高,让70平不算大的室内空间,得到了纵向的舒展。高饱和度的色块运用,彰显出好品味。窗外的优雅和室内的格调,如此统一,让人“如对至尊”,却又丝毫不觉拘谨。 画室内 这时正有学员,在工作室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彩绘练习。摆放好纸和笔,翻几页画册,练习,探讨,旁若无人。 陈琪君说,很多人在工作之余,用学艺术的方式充实自己。他们在寻找教育机构的过程中,惊喜地发现了这样一处“小而美”,虽然比不上大机构的体量和设施,课程不是“大而全”,却可以享受课程“私人订制”。
“如果用死板的课程,束缚了学员的想象力,那就背离了我们的初衷。”陈琪君介绍,工作室提供油画、彩铅、素描、水彩、动画等课程。
画室老师在上课 在陈琪君眼里,虽然每个人带着不同的目的而来,但都是真正热爱绘画和艺术,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了治愈,陈琪君也透过他们感受到了温暖。
画室内 “在快节奏的今天,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速成。快餐教育,不是我们想做的。我们想慢下来,用‘慢’美育来滋养孩子和大人。将艺术真正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从繁忙的生活中脱离开的一隅。” 这样的“佛系”经营,不代表陈琪君想成为“堂吉诃德”。她有情怀,也希望通过自己专业的管理能力,让工作室有稳定的收入。
陈琪君小时候在崇明红星农场长大,十岁出头跟着父母来到上海。此后,读书、工作,忙成了陀螺。在房地产公司从事企业管理多年,让陈琪君累积了一定的资源,却也惹了一身“亚健康”。
她时常念起在农场度过的童年时光。农场里的电影院、潮湿土地的气味、老宅里的一草一木……都让她魂牵梦萦。她试图通过绘画这种方式,把记忆中的家乡记录下来。 画室作品《春》 工作之余,陈琪君“偷偷”在外报班学习,虽不是科班出身,却也是勤学苦练。每天花时间沉浸在艺术里,让她觉得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
她的绘画老师姓高,是94年的东北小伙。高老师从小学画,对于绘画、艺术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一来二往,他们发现彼此对于艺术的思考以及做事的方式,有很多重合。两人一拍即合,成立了公园前艺术工作室。一个负责工作室经营管理,一个负责教学技术输出。
高老师 在陈琪君的影响下,高老师对崇明的风景、美食开始熟悉起来,他的画笔下,开始出现和崇明有关的景和物。没想到,分享到网络上,得到了一片好评。高老师的灵感得到了激发,希望未来可以创作更多与崇明有关的作品。
如今,这份新事业,让陈琪君的兴趣和专业得到了平衡,令她整个人看起来处于一种满足的状态。她希望,和她一样在市区打拼的崇明人,可以把这里当做一个新据点。“欢迎大家来这聚聚。”
责编:李琳 编辑:包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