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带着你的攻击性出发,做一个不好惹的人

 金日九 2019-02-28

不好惹这种外在特征,在心理学上有个专业术语叫攻击性 。攻击性被认为是一种生命力,这种说法最早出自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生命都是带着天然的攻击性的,必须在关系中驯化这股力量,否者很容易使得关系停止流动,更重要的是这股力量如果不以合理的出口释放,会反过来攻击自己。

比如一个孩子不敢对权威的父亲发出不满,他就会说服自己,责怪自己不懂事,压抑自己的需要,他们的父子关系也会是权威领导下的,单方面的、不相互流动的存在。

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关系很多时候是压抑攻击性,甚至是去攻击性的,因为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会倾向性地认为自己是好的,自己应该比别人厉害,自己在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才是安全的,在远古时期,这样的存在有利于个体获得生存,于是我们的心理也被基因设计成了这样。

但是基因的演化跟不上环境的变化,现如今的关系正在去除关系中的权力等级,人们的选择也变得更加多元,人性得以释放,所以我们感受到那些带着攻击性的男人或女人会更有魅力,在关系中,如果剥离了攻击性,也就剥离了人性,会使得关系变得干瘪,比如在亲密关系中,双方“相敬如宾”,从来不向对方发脾气,发泄情绪,这样的关系在现如今的社会可能不会久存。

在其他关系中也是一样,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是可以发怒的,也是有能力保护自己时,他会觉得自己像是被释放了;当一个人开始尝试表达不满,不是吼出来,而是说出来时,得到周围人的尊重也会增多;被看见,被释放,反倒会使得情绪变好,使得生气、愤怒的事情减少。

但是有的时候,攻击性也可能成为破坏性,比如在关系中,一方有巨大的恨意,这种时候一个不好惹的人,也可能成为一个破坏者,破坏掉现存在的关系。而这样的破坏者往往也是被长期压抑的结果,一直被压抑攻击性,就如同不被疏通,一直靠堵塞维持的洪水一样,一旦决堤,就会对关系造成巨大破坏。

我们原来的经历和所受的教育,一直在告诉我们要克制——不但要压制自己的不满,还要抑制自己的情绪。但攻击性就像下大雨之后产生的降水一样,总得有个排解的渠道,否则就会成为城市内涝,或是山洪滑坡等自然灾害。

攻击性也是这样,需要找到合适的排解方式和突破口,而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不好惹的人,不过度压抑自己,就是最合适的排解方式和突破口。

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纳。你攻击我,而我带着爱容纳了你的攻击,还深深地理解了你的不安,你的黑色生命力被我看见,被我允许,并经由我爱的目光的看见,转化成了白色生命力。

所以在关系中看见彼此的攻击性,看见彼此的不好惹,攻击性就会转化为积极的生命力,增加关系的韧性。

最后我想说,活力总是带着攻击性,若想有一个有生动的、积极的人生,就请带着你的攻击性出发,做一个不好惹的人,去展开你的生命力,去淬炼你的生命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