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夫在线 2017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于美国当地时间6月2-6日在美国芝加哥召开。胰腺癌作为肿瘤攻克的难点之一,必然成为会议热点。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Nab-P/A)是目前胰腺癌多药联合化疗最常用的方案之一,倍受关注 1项来自美国的多中心随机对照Ⅱ期临床研究(Abstract 4008)口头报告,评估了PEGPH20联合Nab-P与吉西他滨(Gem/G)对比AG治疗晚期胰腺癌的安全性与有效性。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被认为在肿瘤微环境中积累而使肿瘤压力升高、血管压迫和减少药物递送。PEGPH20降解HA,增加抗癌药物的进入和治疗指数。 该研究分2个阶段进行。2016年ASCO年会中即报道了该研究第一阶段的研究结果,其显示试验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获益,同时因不平衡的血栓不良事件,导致临床试验暂停。因此,第二阶段研究对血栓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并探索低分子肝素的合理剂量。本次报告研究结果显示:共279例患者随机入组,231例疗效可评估。246例有HA数据的患者中,84例(34.15%)为HA高表达。截至2016年12月16日,主要终点:PAG组PFS与A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个月比5.3个月,HR=0.73,95%可信区间:0.53~1.00,P=0.048);PAG组HA高表达患者PFS与A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个月比5.2个月,HR=0.51,95%可信区间:0.26~1.00,P=0.048);PAG组HA高表达患者客观缓解率为46%,AG组为34%;PAG组HA高表达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探索性)为11.5个月,AG组为8.5个月(HR=0.96,95%可信区间:0.57~1.61)。予低分子肝素后,PAG组与AG组血栓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比10%)。所有级别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包括外周水肿(PAG组发生率为63%、AG组为26%),肌肉痉挛(PAG组发生率为56%、AG组为3%),中性粒细胞减少(PAG组发生率为34%、AG组为19%)和肌肉痛(PAG组发生率为26%、AG组为7%)。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达到主要终点(PFS和TE事件发生率),HA高表达亚组的PFS改善最显著。这些数据支持HA作为采用PEGPH20治疗的患者选择的潜在预测生物标志物。正在进行的全世界III期临床研究HALO 301正在继续,将探索PFS与总体生存时间共同终点。 大会专家点评:PEGPH20是目前最有希望的胰腺癌靶向治疗药物,与AG联合使用安全,且显著改善PFS, HA高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50%)患者可获益,且建议临床研究应仅在该人群中进行。 一种新型制剂——癌细胞多能性抑制剂Napabucasin (BBI-608)联合AG用于转移性胰腺癌治疗的Ⅰb/Ⅱ期(Abstract 4106)与 Ⅲ期(CanStem111P,Abstract TPS4148)临床研究同时在会议中进行了展示。试验组方案为Napabucasin(240 mg,2次/d) Nab-P(125 mg/m2) Gem(1 000 mg/m2,每4周的第1、8、15天)。Ⅰb/Ⅱ期的研究结果显示:60例接受RECIST评价的患者中,55例疾病控制 (92%),1例完全缓解 (2%),26例部分缓解(43%)。意向性治疗的71例患者中,55例疾病控制 (77%),1例完全缓解(1.4%),26例部分缓解(37%)。意向性治疗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分别>7.1个月和>10.4个月。无明显药物代谢相互作用、剂量限制性或意外毒性发生。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1级腹泻和(或)痉挛,恶心和疲劳;12例患者出现3级不良事件,分别为:8例疲劳、2例电解质失衡、1例腹泻、1例脱水、1例恶心和1例体质量减轻。Ⅲ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期待证实这些令人鼓舞的结论。 同样为AG药物,给药时序的调整,是否也能使疗效优化? 1项来自欧洲的多中心随机对照Ⅱ期研究(Abstract 4100)比较了转移性胰腺癌一线治疗方案AG的不同给药时程的安全性与疗效。研究入组146例转移性胰腺癌初治患者,随机分为标准伴随给药方案组和序贯给药方案组,即在Gem前24 h给予Nab-P。该研究结果显示: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在序贯给药方案组和标准伴随给药方案组分别为47%和33%,中位PFS分别为5.8个月和4.0个月;12个月总体生存率在序贯给药方案组和标准伴随给药方案组分别为29%和26%,中位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10.1个月和7.9个月;客观缓解率在序贯给药方案组和标准伴随给药方案组分别为50%和33%(P=0.065)。24周时,QoL评分从基线变化均值为序贯组-2.1和伴随组-12.1。≥10%的患者经历的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在序贯给药方案组和标准伴随给药方案组分别为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54%比30%,P=0.003)、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2%比12%)、疲劳(22%比15%)、呕吐(7%比11%)和贫血(10%比5%)。因此,该研究者认为:AG序贯给药方案趋向于改善全部临床相关疗效终点:PFS、总体生存时间和客观缓解率。 胰腺癌术后患者的体能状态与耐受性是影响术后全身治疗的难题。因此,探索全身性治疗的围术期用药时机与安全性、疗效,也是近年来可切除胰腺癌的研究热点。 1项随机对照Ⅱ期临床研究(SWOG S1505, Abstract TPS4152)正在进行中,旨在比较改良FOLFIRINOX与AG围术期治疗可切除胰腺癌的有效性及方案选择。治疗包括12周术前化疗[6次改良FOLFIRINOX(5-氟尿嘧啶、伊立替康、奥沙利铂,无推注5-氟尿嘧啶和四氢叶酸)或9次吉西他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标准时间表],序贯手术切除及12周相同的术后化疗。主要终点是2年总体生存时间。 此外,大会还展出了疾病治疗的预测预后方法的探索与建立试验。 预后列线图已在各种癌症中得到发展。1项研究(Abstract 4109)利用大型胰腺癌Ⅲ期临床研究MPACT的数据,建立胰腺癌预后列线图,并得出结论:治疗组、Karnofsky表现状态(KPS)、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NLR)、Alb水平、肿瘤最长径总和(SLD)和肝转移是总体生存时间的关键预测因子。 老年晚期胰腺癌患者可从AG方案中获益,老年评估评价其功能储备可指导个体化治疗。因此,1项多中心开放标签的Ⅳ期试验(GrantPax, Abstract TPS10124),旨在确定综合老年评估(CGA)是否可预测治疗老年转移性胰腺癌患者从一线Nab-P/Gem联合治疗方案的获益。这将是第1项实现CGA驱动老年患者个体化治疗的临床试验。 免疫肿瘤治疗在肺癌、恶性黑色素瘤等中已如火如荼地进行,并取得里程碑式成就。而胰腺癌的免疫治疗研究相对步履维艰,也充满挑战。尤其是单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胰腺癌的治疗活性有限。本次会议中展出了化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方案的研究。此项Ⅱ期临床试验(CCTG PA.7,Abstract TPS4149),旨在评估AG对比AG 杜伐单克隆抗体(durvalumab) 曲美母单克隆抗体(tremelimumab)一线治疗转移性胰腺癌的有效性。期待该研究结果能带给临床医师对胰腺癌更多的认识。 综上,胰腺癌的治疗在优化现有治疗方案、探寻新的有效治疗药物、推动安全精准的个体化治疗的方向上,需开展大量研究,为攻克胰腺癌提供更多证据。 为提升浏览体验,原网页已由百度进行服务升级,内容不代表百度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