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8 02:09阅读:885 周赧王(?—前256年),姬姓,名延,亦称王赧,周慎靓王长子,东周第26位天子,也是东周最后一位天子,公元前314—前256年在位,共59年。周赧王在位时期,王室影响力仅限于都城雒邑。早在其祖父显王在位期间,秦国势力迅速扩张,以西戎霸主自居。至赧王时期,秦昭襄王基本上取代了周天子地位,无论赧王是不是一个有道明君,想挽救周王朝延续命运已没用了。赧王五十九年,西周公降秦,尽献其邑三十六城、民三万,秦尽收其献,归其君于西周国。前256年,赧王崩,宣告东周覆灭,周民东亡,秦取九鼎。后七年,秦庄襄王灭东周公国。 《史记·周本纪》载:“五十九年,秦昭襄王怒,使将军摎攻西周。西周君饹秦,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秦受其献,归其君于周。”《史记·秦本纪》亦载:“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将军摎攻韩,取阳城、负黍。西周君背秦,与诸侯约从,将天下锐兵出伊阙攻秦,令秦毋得通阳城。于是秦使将军摎攻西周。西周君(是指诸侯国西周国的国君,而不是周天子周赧王)走来自归,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城,口三万。秦王受献,归其君于周。五十二年,周民东亡,其器九鼎入秦。”也就是说周赧王五十九年和秦昭襄王五十一年是同一年,而周民不可能在赧王死后一年才东亡,秦也不可能在赧王活着时取九鼎。 相传赧王葬于张家界永定区丁家溶。明万历《慈利县志》载,周赧王墓在张家界县西10里,“周赧王59年,秦攻周,赧王惧而朝秦献地,遂以蝇年卒,周亦亡。盖秦忌之,不欲其葬内陆故也”。《直隶澧州志》载:“周赧王墓,县西十五里,有赧王山,中有大冢,封殖甚高,周列小冢四十余,或云殉葬宫嫔也。”唐代大诗人王维诗:“蛮烟荒雨白干秋,夜邃空余鸟雀愁。周赧不辞亡国恨,却怜孤墓近欢兜。”洪容斋《笔记》:“永定区周赧王冢中藏古器物甚多。” 清诗人罗光普竹枝词:“赧山王下莽榛芜,落日苍凉过客孤。为问周家天子墓,可留玉碗与金凫?” 据史料记载,周赧王活了一百二十岁。这一点,到现在没有确切数字,赧王祖父显王在位48年,死时应该八十多岁甚至一百多岁,其父亲6年,可见即位时已经七八十岁,即使赧王四十岁即位在位六十年也应该一百岁了,何况周朝时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是说他即位时大约是六十岁,所以史料记载其活了一百二十岁。 就算赧王活一百岁,就意味着赧王生于公元前356年。有史料记载,赧王生子四:阳、平 、里、炯。假定赧王二十岁生长子姬阳,那就是公元前336年;间隔三年生次子姬平,就是公元前333年;公元前330年生三子姬里、前327年生四子姬炯。姬炯二十八岁生姬伯阳,为前299年;姬伯阳二十八岁生周平山,为前271年;周平山二十八岁生周勃,为前243年。周勃于秦二世元年(前209)随刘邦起兵反秦,时年周勃34岁,殁于前169年,活74岁,比较吻合常理。 周勃(?—前169),西汉开国将领、宰相。于秦二世元年(前209)随刘邦起兵反秦,以军功拜为将军,赐爵武威侯。在随刘邦由汉中进取关中时,击赵贲,败章平,围章邯,屡建战功。楚汉成皋之战中周勃先留镇关(今陕西商洛西北)重地,后率军投入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主要战场作战,与项羽正面对峙。先后攻取曲逆(今河北顺平县东南)等地,占领泗水、东海两郡(今皖北、苏北一带),凡得二十二县。汉高祖六年(前201),受封绛侯。继因讨平韩信叛乱有功,升为太尉。刘邦死前预言“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 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吕后死后,周勃与陈平等合谋智夺吕禄军权,一举谋灭吕氏诸王,拥立文帝,后官至右丞相。但不久,即因不胜任去职,左丞相陈平独任丞相。次年,丞相陈平去世,周勃再任丞相,旋及罢相,太尉灌婴接任丞相。汉文帝十一年(前169)去世,谥号为武侯。 周勃随刘邦起兵反秦建功立业,位极人臣,是周王朝灭亡后,周姓历史上第一次进入军界政坛高峰,其族亦因之成为名门望族,成为显赫沛国周氏,尤族中出现周緤、周止、周苛及周昌等名人,更将沛国周氏声望推向峰巅。然因正史无沛国周氏源流记载,唯靠谱书及一些姓氏书所记,而谱书又对沛国周氏源流有几种不同记载:有将沛国周氏与汝南周氏相混淆记载者;有认为沛国周氏为西周桓公之后者;也有认为沛国周氏为周天子赧王后裔者。 针对沛国周氏祖源,现以史实为依据,深入研究考证。湖南祁阳敦睦堂《周氏族谱》以沛国周勃、周亚夫家族支系接周天子赧王,且有完整世系承接,该谱四修族谱序曰:“夫闻开基宗厚,卅七王之积功,累仁牧远,创开基之鸿猷大业,斯何如隆盛业!乃汉有条侯周亚夫而‘柳营春试马,虎帐夜谈兵’。”《中华姓氏谱·周》曰:“亡国后的周赧王被迁至惮狐(今河南临汝西北)。当地百姓年他曾是周朝的天子,便称他的家族为中周家。此后,他的后代也改姓周。其中一部分在秦代时又从中原地区东迁至今江苏北部一带,定居于沛县(今属江苏)。两汉时,此支周姓势力最盛,地位最崇,并形成周姓郡望中著名的‘沛国’郡望。”《周姓史话》曰:“西汉初年的‘沛国’周氏是赧王的后代。”《中华姓氏通史·周姓》亦曰:“东周为秦所灭之后,周赧王的庶子迁居沛,成为沛郡周氏始祖。周姓子孙在这里繁衍生息。秦朝末年,沛郡周氏之周勃、周緤、周昌等人,追随同郡刘邦起兵,推翻秦朝。” 南宋著名史学家郑樵《通志·卷二十六·氏族略第二·以国为氏》载:“周氏:姬姓,黄帝之苗裔,后稷弃之后……至文王始伯诸侯,武王光有天下,追封古公、季历、文王为王……元王以下十有二世,二百二十一年,赧王为秦所灭,黜为庶人,百姓号曰周家,因为氏焉。”唐林宝《元和姓纂》:“沛郡周氏,赧王之后。”由此可见,西汉沛国周勃、周亚夫家族实为周天子赧王嫡派后裔。 据史载,周勃、亚夫殁后,均归葬乡土(上世纪六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发掘汉长陵陪葬墓时,发现周勃墓,因此认为在丰的墓为衣冠冢或寄灵墓),绛侯墓现位于凤城镇周庙村西北隅。周勃、周亚夫墓现在尚存,墓地有数棵柏树,汉碑散佚,明代碑尚存。《丰县志》载:“周勃墓在城东北十二里,周亚夫墓在绛侯之左。明初汉碑犹存,至今子孙世业八十余亩”。证明了周勃、亚夫墓葬所在。周庙村中有周氏宗祠,内祀绛侯及周氏历代宗亲,周祠飞垩流丹,金碧辉煌,颇具气势。至今周氏后人仍在村中居住。 汉末三国时期吴国兵马大都督周瑜,为周勃、周亚夫嫡传后裔。详见拙文《三国名将周瑜先祖世系考证》。 2015年9月17日凌晨于筑兰香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