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缂丝 以纯回纬形成纹理,纬线不通梭,所有的图案都更换彩纬,全部采用回纬的方法织成的,叫缂丝(晚期的缂丝工艺往往附加绘画工艺)。因为缂丝的经线是非常细的生丝线,所有的纹理都是靠彩色纬线显示。对花纹的局部作通经回纬的挖花妆彩,很少有贯穿始终的地纬,连续回纬处有断纬的感觉,所以有人称缂丝工艺是通经断纬。 由于缂丝独特的工艺特点,明清时期缂丝工艺几乎全部是坯料,(也叫件料)都是为某件衣物专门而织造的,面料很少。 缂丝工艺在唐代就有发现,新疆吐鲁番和青海都兰都有考古发掘,有数件缂丝工艺的实物出土,吐鲁番206号墓出土的,用来装饰俑的条带,带有垂拱元年(685年)明确年号,给人们提供了准确的一手资料。吐鲁番228号墓也出土了较大幅面的缂丝,据分析年号较晚,【中国丝绸通史】219页
缂金地仙鹤纹椅披 缂丝的特点是图案清晰,纹样的变化灵活,特别是用于纬线的捻金线和丝线,应用灵活多变。有的用金线做底,用彩色丝线织云龙纹样,也有的把所有的纹样都用金线织成,其它颜色织地,视觉效果显得高雅华丽。但因为缂丝的图案是通过回纬形成的,每一个色彩的变化都要更换梭子,在同一枚经上回纬次数多了就会有断裂的现象,也使得整体不够牢固,容易损坏。 缂丝登垫 局部放大 蓝色缂丝龙纹对襟褂(年代明末 清初) 由于缂丝独特的工艺特点,明清时期缂丝工艺几乎全部是坯料,都是为某件衣物专门而织造的,面料很少。在众多缂丝品种当中,笔者只见过一件金地牡丹纹缂丝面料,在传世实物中形不成种类特点,所以在这里只介绍件料。 2 印染织成素布以后,采用各种方法把颜料附着或反应在面料上,使面料局部或整体的色彩产生变化,形成所需要的纹样,叫印染。 黑底印花布 在印染工艺中,多种颜色的工艺需要通过几道工序完成。这件印花面料在纺织和印花工艺上已经很成熟,棉布的组织均匀平整,各种生长期,不同视角的花卉、叶子比例协调合理,色彩鲜艳逼真。 这件也许是画的,年份较早, 织物的染色方法主要分浸染和轧染。浸染是将织物浸渍于染液中,而使染料逐渐上染织物的方法。它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染色。绳状染色、卷染都属于此范畴。轧染是先把织物通过轧辊的办法是,浸渍于染液中,然后使织物,把染液均匀轧入织物内部,再经汽蒸或热熔等处理的染色方法。它适用于大批量织物的染色。 龙纹印染布料 印染的面料一般都是平纹的织物,相对印染平纹会更清晰,图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织物的外观和品质。纹样设计不仅要遵循绘画的规律,在尽量缩短循环的基础上,还要考虑织物的用途,原料的性质、色泽、织物密度、组织结构等因素。 大约在元末明初时期,各种织物无论是工艺、色彩还是构图方面都明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工艺上除了原有的提花、多层织锦,中途介入的妆花,和纯回纬的缂丝工艺外,印染也是发展到了顶峰时期,我所收藏的这些印花布,都是棉布印花,可以看出棉线织的土布,已经非常细腻,印花工艺精细,色彩复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