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又叫掐丝珐琅。始于明朝景泰年(公元1450年),景泰蓝工艺从明代一直延续至今。 目前,比较常见的是清代末期至民国期间。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95年以后,大量的劣质景泰蓝出现在市场上。一些伪造清代景泰蓝的器物,逐渐混入古玩市场。 但是由于原材料和技术上的一些局限,其伪造水平很难提高,因此相对识别起来比较容易。要识别伪品必需先掌握真品的各种特征。 真品:1、以清中期的景泰蓝为准,其胎质采用红铜制造,铜胎相对较厚,有压手的感觉,珐瑯色泽鲜艳,特别是黄、蓝、红三种颜色,很浓艳。 伪品:1、目前大部分伪品,虽然也使红铜制,但为了节省原材料,便采用薄铜皮制造。因此整体重量要比老景泰蓝轻。黄、蓝、红为景泰蓝的代表色,但比老景泰蓝要轻淡,缺之色浓的感觉。 真品:2、凡是不施珐瑯釉的部位,例如:口沿、底部、掐丝工艺初,进行鎏金处理。 明景泰蓝的鎏金色,浓黄而且厚。乾隆前后鎏金色泽金黄有光泽,清代晚期的金色黄白浅淡而且鎏金较薄。 伪品:2、目前采用是新型镀金技术和工艺,鎏金的厚度比清末时期还要薄,虽然表面光亮度很高,但颜色浅黄。 有的由于对铜胎,没有进行表面的精细处理,镀金以后产生鎏金面不光滑,不规范。 真品:3、真品景泰蓝的掐丝工艺,采用手工方式。虽然不太规范,但是纹饰图案相对比较均匀。特别是掐丝也进行鎏金处理。 伪品:3、掐丝工艺缺乏均匀性,丝的粗细有明显差别,虽然有的也进行镀金处理,但是镀金层极薄,有露铜丝现象。 真品:4、明代至清早期的景泰蓝,表面有大小不一的砂眼,造成这种效果的原因是原材料和工艺技术并不过关。 伪品:4、现代所制造的景泰蓝,解决了原材料和技术难题,因而景泰蓝表面的砂眼减少了很多,表面抛光也要比老的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