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亦称“铜胎掐丝珐琅”,是用细扁铜丝做线条,在铜制的胎上捏出各种图案花纹,再将五彩珐琅点填在花纹内,经烧制、磨平镀金而成。外观晶莹润泽,鲜艳夺目。 ![]() 景泰蓝是在铜胎上利用掐丝技术做出各种繁复的图案,再使用珐琅颜料填充后反复烧蓝,磨光镀金之后制作完成的一种传统艺术品。 景泰蓝作品或是名贵的珐琅彩作品上的“款识”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的鉴定依据,通常一个简单的款制就能直接的将一件景泰蓝古物直接断代。 ![]() 清代的景泰蓝工艺比明代有提高,胎薄,掐丝细,彩釉也比明代要鲜艳,并且无砂眼,花纹图案繁复多样,但不及明代的文饰生动,镀金部分金水较薄,但金色很漂亮。这一时期也开始出现了利用历代文人名画掐制的作品。 景泰蓝的制作工序大致分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7道,小的流程共有108道。而每一道小流程,又分为很多个细节。 ![]() 种种迹象表明,珐琅在我国的工艺中运用已久,可是一直到明朝景泰年间,才真正走上了繁荣的道路而已。 珐琅,在我国古代又被称为"佛朗""发蓝",因为制作工艺不同,珐琅的品种也很多,例如掐丝珐琅,画珐琅和透明珐琅等等。而我们所说的景泰蓝就是指的"铜胎掐丝珐琅"。掐丝珐琅的工艺并非我国本土工艺,而是在元代从阿拉伯传入我国的特殊工艺。经过明朝和清朝两代的发展,这项有着异域风情的工艺有了非凡的成就,在我国一代代匠师的钻研之下,景泰蓝成为我国工艺美术的"四大花旦"之一。 |
|
来自: 新用户99079681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