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整体把控选适宜—新旧QC手法对比分析

 blackhappy 2019-03-01

整体把控选适宜—新旧QC手法对比分析

QC手法作为日常质量管理工具,大家耳熟能详,并且时不时还会使用到。但QC手法又分新旧,到底有什么区别?在哪种情况下选用哪种工具合适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新旧QC手法做个梳理,从整体上比较一下差异,以便在合适的时机选用合适的工具。

1.诞生的时间

20世纪30年代,随着数理统计学在质量控制领域的应用,质量管控工具发展崛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制造业兴起,伴随着一些质量管理大师把先进的质量工具在日本制造业引入,日本的品质控制得到发展,产品质量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后经过不断总结,诞生出了品质控制的7大工具,即旧QC7大工具,用于现场的数据收集分析,现场控制。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的企业通过运用品管七大手法,收集工作现场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大大地改善了产品的品质,使日本的产品成为“品质”的代名词。品管七大手法的运用,提升了日本产品的水平,成为日本产品走向世界的原动力。70年代初,日本人大力推行QCC活动,除了重视现场的数据分析外,并逐步运用一些新的品管手法,对工作现场伙伴的情感表达和语言文字资料进行分析,并逐渐演译成新的品管手法。1972年,日本科技联盟之QC方法开发委员会正式发表了“品管新七大手法”。

2.具体内容

品管旧七大手法:检查表、层别法、鱼骨图、柏拉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

品管新七大手法: 关联图、亲和图(也称KJ法)、系统图、过程决定计划图(PDPC法)、矩阵图、优先矩阵图、箭线图七种。

整体把控选适宜—新旧QC手法对比分析

整体把控选适宜—新旧QC手法对比分析

3.新旧QC手法的对比

旧七大手法主要应用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在现场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过程是否稳定,查找异常解决问题。

新七大手法主要应用在管理上,将散漫无章的语言资料变成逻辑思考的一种方法,用较便捷的手法来解决一些管理上的问题。

整体把控选适宜—新旧QC手法对比分析

整体把控选适宜—新旧QC手法对比分析

我们平常对旧7大手法使用较多,而对新7大手法不是很熟悉,我们重点说明如下,新7种手法使用情形归纳如下;

亲和图——从杂乱的语言数据中汲取信息;

关联图——理清复杂因素间的关系;

系统图——系统地寻求实现目标的手段;

矩阵图——多角度考察存在的问题,变量关系;

PDPC法——预测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和结果;

箭线图——合理制定进度计划;

优先矩阵图—多变量转化少变量数据分析;

在使用时我们可以在如下情况考虑:

整体把控选适宜—新旧QC手法对比分析

而新7大工具优势在哪里?总结大概有如下几个;

1) 迅速掌握重点--实时掌握问题重心,不似无头苍蝇般地找不到重点。

2) 学习重视企划--有效解析问题,透过手法的运用,寻求解决之道。

3) 重视解决过程--重视问题解决的过程,不只是要求成果。

4) 了解重点目标--拥有正确的方向,不会顾此失彼。

5) 全员系统导向--强化全员参与的重要性,进而产生参与感与认同感。

4.新旧QC7大手法关系

新旧QC7大手法,两者相辅相成,不能互相取代。

5.日常工作中如何选取

针对新旧7大手法,我们在日常工作该如何选取,一般可参考使用如下;


整体把控选适宜—新旧QC手法对比分析

6.在什么地方会用到QC工具

在制造工厂质量管理活动中均需用到。

7.在时候时候会用到QC工具

在日常工作中会用到: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归纳汇总等

在做专案报告或专题问题解决时用到。

8.哪些人会用到QC工具

质量管理人员;

现场工程师,质量工程师,故障分析时等;

工位现场及以上管理者;

全体员工。

整体把控选适宜—新旧QC手法对比分析

9.为什么学习QC工具?

发挥团队力量,集思广益,头脑风暴;

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

重视团队合作分工;

既重视改善,更重视创意,开发团队潜力;

重视持续效果,更重视标准的建立;

目标量化,重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归纳;

因果分明,手段与目标明确清晰。

10.如何达成使用QC工具的目的

各阶层领导要重视;

组织公司推动,人人参与;

定期开会,讨论学习;

在实践中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定期举行成果发布会;

公司给予一定程度的激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