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杀人最多的屠夫,比白起还残忍百倍,被百姓称为地狱的恶魔

 松竹同音 2019-03-01

提起初清功勋之人,我们不是想起皇太极,便是会想到多尔衮,但其实还有一个人,他战功卓越,所破城池不计其数,所立功勋不输多尔衮。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多尔衮的弟弟多铎。


多铎与多尔衮是真正的亲兄弟,不过多铎的幼年是不太幸运的,他本在十三岁时就被封为镶白旗旗主,地位尊贵,但在努尔哈赤死后,他的母亲却被兄长逼迫殉葬。努尔哈赤的死本就让多铎失去了父亲,皇太极又让他失去了母亲,但年幼的他对此却无能为力,只能痛苦的接受。不过这段经历却也造就了多铎强大而残酷的内心,更让他一生都在仇视皇太极。

不过仇视皇太极是家事,打仗是国事,因此多铎虽然与皇太极有仇,却仍替他打仗。多铎继承了他父亲的血脉与谋略,是一个强大的满清将领。多铎一生打败了许多敌人,被他俘虏的皇帝就有好几位,他虽然是多尔衮的部下,但他所立战功却丝毫不输于多尔衮。如果没有意外,多铎也应该与皇太极一样,受到世人敬仰。不过一场战争却暴露了他嗜杀的本性,更给他留下了屠夫的骂名。


在古代,战场上杀敌无数的人通常会被称为屠夫,以此来形容他们的残暴程度。提起中国古代杀人最多的将领,恐怕许多人都会想到白起,毕竟他在战场上活埋数十万大军,让无数人为之胆寒。但其实白起杀的人还不是最多的,上文中介绍的多铎比他残忍得多。

多铎一生征战过许多地方,杀死了很多人,但这些都是他在战场上杀死的敌人,是他强大的体现,外人也无可非议。不过多铎在扬州制造的屠城惨剧,在后世被称为“扬州十日”,却是他的残暴行径。


多铎对于守城将领史可法是比较欣赏的,不过史可法是一个非常有骨气的人,清军数次的劝降他都严词拒绝,并表明自己将死战到底。扬州是战略要地,因此史可法早就在经营此地,将扬州的防御设施修建得非常稳固。但奈何南明自己都已经苟延残喘,根本无法顾及扬州,即使史可法数次求援,也没有任何援兵支持他们。不仅如此,还有许多明将降清,并引着清军来攻打扬州。

扬州城内不过万余士兵,虽然城池稳固,他们也给攻城的清军造成了巨大损失,但最终仍是不敌人数众多的清军。扬州城被攻破后,史可法想拔剑自刎,却被副将阻拦,并被抬着准备下城。但史可法不想逃跑,在路上,史可法高呼,表明自己的身份,主动让清军发现他,在被带到多铎面前后,多铎对他非常尊敬,想要让他投降。


但史可法严词拒绝,他说一臣不事二主,自己宁死不屈,只是要求多铎不可以滥杀城内百姓。多铎没办法,只能杀了史可法,他虽然钦佩史可法,但史可法的要求他却没有同意。

城破之后,有富商拿出全部钱财贿赂多铎,央求他不要滥杀无辜,但多铎仍旧没有同意。攻入城后,多铎便下令屠城,不管老弱妇孺一律杀死。扬州城内的百姓也没有等死,他们在史可法部将的领导下与清军死战,最终扬州城内所有百姓几乎全部死绝。据史书记载,在扬州城发现的尸体就有八十多万具。白起何其残忍,不过坑杀四十万人,还都是士兵,而多铎却比白起更加残忍,他不分兵民,不看老幼,全部屠杀。


后世有人说多铎屠城是因为史可法坚决抵抗,若是史可法早点投降,多铎便不会屠城了,但这种说法显然是荒谬的。多铎对史可法是非常尊敬的,他甚至为史可法建祠。多铎下令对扬州进行屠城,是因为这里不仅是战略要地,更是抗清的大本营之一。扬州出过许多抗清名将,百姓们对清军也从不妥协,相应的,许多清军对扬州人也有着深深地仇恨。因此,即使没有史可法,多铎也会对扬州进行屠城,制造惨案。


从军事角度上讲,多铎屠城对清朝意义很大,威慑了其他敌人,加快了清军的步伐。但多铎不分老弱妇孺,下令全部屠杀,活活杀死八十多万人,制造了屠城惨案,仍是他一生的污点。可能是上天报应,多铎在三十六岁时便因患天花而死。这位清朝将领,就这样结束了他充满争议的的一生。



obal--histor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