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钱湖湖心的小屿叫“霞屿”,以云霞多而得名。据说,这里常常水气蒸腾、雾气弥漫,倘若天公作美,霞屿岛上的雾气不动,像是被锁住一样,故将这一景定名为“霞屿锁岚”——挺有诗意的。拍第一P时尚有薄雾,但没“锁”住。

从资料中见到这么一首诗:“霞光倒映水光灵,装点孤山入画屏,一自洞天新琢就,晴岚锁住佛头青。”
只是,这天天气晴朗,且时值近午,既无云雾更无霞光,欣赏不到如此的诗情画意,但可以闭目想象。
小屿的大部分地盘建着“霞屿禅寺”——连片的寺庙建筑。

“霞屿”岛的“霞屿禅寺”历史悠久,有八百余年。据传是南宋一位叫史浩(1106~1194年,以岳飞为代表的冤假错案是他主持平反的)的宰相捐建。他的母亲双目失明却特信奉观音,想去普陀担心风险太大,就在这里依托“小普陀”建了座霞屿寺,用来供其母念经诵佛,了却心愿。


从建筑看是近些年的“产品”。几百年过去,肯定有过多次的兴衰。后查资料,果然是1993年重建的,旧寺建筑早已废圮。
霞屿禅寺的主入口朝北,牌匾上镌着“霞屿禅寺”四个大字,两侧一副对联:“东钱湖光水月流星环佛地,补陀山色松青柳翠蔽禅天”,湖光山色都来烘托霞屿寺。

门前,路的两侧有石黾、石马、石佛(多为信徒捐建)等等,营造出浓浓的佛教气氛。




(说明,石佛前的游客为陌路人,躲不开,只好一并摄入)

也是一面“九龙壁”,青石板刻就的浮雕,前竖一碑,上镌:一壁青岩迎香客,千层碧水戏九龙。——不知思泉读对否?这种艺术化的篆书不多见,像“一”字,这样的写法还是第一次见到——也可能是思泉少见多怪。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