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科创母基金董事长刘克峰:资本寒冬下,坚持投原创和源头

 奔跑在成长路上 2019-03-01

资本寒冬下,不仅钱少了,投资人的想法也更加务实。这个时期,人人困惑,好的创新还能否获得资本青睐?

日前,北京科创母基金董事长刘克峰参加了2019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首场论坛“国际视野下的创新与资本论坛”,就创新和资本的话题发表了主题演讲。


在谈到投资和创新领域里面碰到的困惑时,刘克峰以共享单车ofo举例称,“ofo用3年时间融资140亿,虽然其商业模式曾获得资本看好,但结果却是有目共睹,带来很多问题。”

眼下“寒冬”持续,资本的风向标也更多转向了成熟期项目。据中基协披露的2018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成熟期项目中资本共投出3700多亿,种子期则为329亿,不足成熟期的十分之一。

创投为什么不愿意参与早期项目了?

刘克峰认为,一是投资人觉得LP有回报要求,要求挣快钱,长期资本供给不足;二是投资人对早期前沿科技创投还不太熟悉,存在看不懂的情况,觉得风险高。

至于当前企业创新的困惑,刘克峰认为,“科技成果转化所形成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还不高, 能实现市场化价值的知识产权还不多。科学家团队一方面担忧实验室的成果离市场太远,另一方面担心资本逐利性对于研发和成果转化会有挤压,易拔苗助长。”

“对此,我们提出一些想法,引流、开源、疏渠”,刘克峰进一步解释,引流是引导创投资本走向创新源头、走进实验室、拥抱科学家;开源是拓宽长期资本供给;疏渠是要做懂新时代科学家的真伙伴。懂科学家的科技创新成果,懂他们的家国情怀,懂他们的短板不足。

早在去年6月,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正式启动,刘克峰曾表示300亿规模的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是北京市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又一重大举措。

据介绍,在投资期第一年,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计划投资50亿元,该年度预计将投资三阶段共计25-45只左右基金,按照每只基金4-5倍放大效应计算,将扩大到200-250亿元项目投资规模。其中:

原始创新阶段:将投资25亿元规模,投资基金10-20只;

成果转化阶段:将投资15亿元规模,投资基金10-20只;

高精尖产业阶段:将投资10亿元规模,投资基金5只左右,扩大到40-50亿元项目投资规模。

日前发布的《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成果转化子基金2019年度投资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投资领域方面,重点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下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智能汽车、节能环保、文化创意设计、现代农业、科技服务等。

创新过程中无法避免困难的产生,如何将创新的价值充分挖掘出来和转化成功将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刘克峰介绍,北京科技创新基金首期规模200亿,实现三个引导目标 ,投向三个阶段:原始创新、成果转化、高精尖。据悉,三个阶段的基金盘子比例按照5:3:2的结构,通过资本的纽带连接创新链。 

截至目前,接近200家社会机构进行了申报,举行了300多场路演活动,几十个基金已经立项。

“2019年,我们还将加大投资力度,在资本寒冬中,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积极作用,与社会资本合作,投原创、投源头,树立新的风向标。”刘克峰说。

来源:中国科技财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