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经典名句背诵解释

 秋焱 2019-03-01

8、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释义】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的发展。说明在面临不能发展的局面时,必须改变现状,进行变革和革命。

9、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1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经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经过教授才知道自己知识的困惑。隐含通过实践才能不断发现问题、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尤其是在教学之中,通过教学实践与反馈,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1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

立:成就;

废:败坏。

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12、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张,指的是拉紧,弛,指的是松弛。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就是说要治理好国家,就要让人民有劳有逸,劳逸结合,使工作,生活有节奏地进行。1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出自《左传·宣公二年》。意思是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指一个人犯了错误后,能够认识并改正错误,就是最好的事情。

14、不以一眚掩大德。

以:因;

眚:本指眼睛角膜上的小翳,引申作过失、错误;

掩:遮蔽,遮盖;

德:德行。

不因为一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功绩。

15、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意谓做好事的机会不能失掉,坏事不能让它滋长。

16、多行不义,必自毙。

出自《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的一句成语,意思是不义的事做多了,必定会自食其果。

17、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