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汉系列萧何为什么助纣为虐,与吕后一起计杀韩信

 江山携手 2019-03-01
萧何是秦末能吏,虽然官职小,但大小也是个官。因为看不惯秦朝的暴政,才和刘邦一起起兵,加入农民军征讨秦王朝的队伍中。他和张良、韩信并称汉初三杰,对大汉朝的建立,可以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萧何这个人一向小心谨慎,为人也特别圆滑世故。他属于那种乱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人物,不管遇到什么事儿,都不想把自己牵扯进去,特别会明哲保身。也就是这样一个小心谨慎的人,才能帮助刘邦从一个匹夫到皇帝的华丽转变。
因为萧何是秦朝官吏出身,对于朝廷律法相当熟悉,对管理朝政也相当有一套。所以,在刘邦初登大宝,在战乱后百废待兴的乱世,萧何这个大汉丞相才能制定出一系列比较适合当时国情的汉朝律令来。他制定出来的法律,就连他一贯处理事情的方法和规矩,后任丞相曹参都依照处理,也就是所谓的萧规曹随。
因为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能力卓越,在打天下时,一直被刘邦重用,成为汉军中的核心人物。刘邦曾经坦言: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这是对三个人的肯定,但也是对三个人的忌惮。功高盖主,能力太过卓越,反而会成为主子猜忌的对象。
登基后的布衣皇帝刘邦,环顾殿前朝臣,心中自然会有想法儿。他可以从一个乡野匹夫,把大秦朝皇帝拉下马,那下面这些人会不会也把他拉下马?就算念着旧情不把他拉下马,那会不会把他儿子拉下马?起兵造反时,是为了活命儿,为了解救黎民百姓于水火。可尝到了权力的滋味儿,自然就舍不得别人来觊觎只有他才能享用的这道佳肴。猜忌、屠戮功高盖主之人、一贯都是帝王的做法儿。刘邦是人也是皇帝,自然也不例外。
张良熟悉兵法,经常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他是能人,也是最了解刘邦的人。他懂得功高盖主,会是一个什么下场。所以,在刘邦登基称帝之后,就选择了功成身退,毅然决然离开朝堂,去山中做了道士,过起闲云野鹤的日子。张良走了,刘邦少了一块心病。他见张良既然没有称帝的野心,自然也就不再对他耿耿于怀,允许他云游四海过逍遥日子。
萧何这个人是官吏出身,习惯了官场。尤其是,大汉建立后,他被刘邦任命为大汉丞相。从沛县一个小吏,摇身一变成为人人巴结逢迎的大汉丞相,他还真舍不得离开朝堂。再则说了,心忧天下百姓的他,从起兵那天开始,就打算为天下百姓谋福祉。在百废待兴的战乱后,有许多事务需要他这个丞相来完成,他也无法抽身离去。
萧何不想走,可这不代表他不懂刘邦的心。因为知道刘邦忌惮功臣,所以,在刘邦面前才收起过去那种无拘无束的相处方式,处处小心谨慎唯唯诺诺地做一个安分守己的臣子,一点也不敢表现出居功自傲的神态。所有这一切,只为了让刘邦对自己放心,生怕自己成为刘邦屠戮功臣的牺牲品。
韩信这个人,虽然精通兵法,百战百胜,遗憾的是,却不太懂得人情世故。他没有张良的淡泊名利,也没有萧何的谨慎小心。这个真性情的直爽汉子,不懂得主子会对自己忌惮,说话从来不懂得隐藏。有一次,刘邦为韩信自己可以统帅多少大军,韩信直言不讳地说十万。刘邦又问韩信,韩信可以带多少兵?韩信居然说了句多多益善!这样的人留着,刘邦终究是不放心的。他担心韩信把自己拉下马,也担心自己百年以后,韩信会对他儿子不利。于是,刘邦就削了他兵权,把他贬为淮阴侯,依然还是不放心。陈豨的反叛,更坚定了刘邦屠戮功臣的心意。他亲自征讨叛军时,曾经跟吕雉留下话,让吕雉看着办。
吕雉为了替丈夫去掉这块心病,也为了儿子以后少一个祸害,自然就会对韩信下手。吕后要杀韩信,有她作为身居高位的政治理由。那么,萧何这个丞相为什么跟吕后一起,把韩信诳进未央宫,进行诛杀呢?要知道,当初韩信进汉营后,一直跟着萧何身边。因为不得志,做不了大将军,趁着月夜想要逃离汉营时,可是萧何月夜追韩信,以身家性命作保,替韩信争取到大将军的位置的!他是韩信昔日的伯乐,如今,怎么舍得助纣为虐,跟吕后一起,计杀韩信呢?
这个原因,应该很简单。因为吕后之所以找萧何诓骗韩信,一是知道,韩信不相信自己,不会轻易到未央宫来。二是,想趁机试探一下萧何这个人。如果他不肯替主子办事,说明萧何也有二心。既如此,杀了韩信后,就该收拾萧何了。吕后能想到的事情,萧何自然也能想到。在这种危及自身的情况下,萧何为了表示对主子的忠心不二,为了减少主子的忌惮和猜忌,只能牺牲韩信了。
对此,你怎么看呢?
欢迎留言,欢迎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