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倪文东教授访碑游学(6)

 白鹭吟 2019-03-01

西安碑林博物馆——《司马芳残碑》

倪文东教授访碑——西安碑林博物馆《司马芳残碑》


锋芒外露的《司马芳残碑》

    《司马芳残碑》,全称《司隶校尉京兆尹司马芳残碑》。无立碑年月。有人认为是汉代所立,有人认为是曹魏时司马懿为其父所立。有人认为是东晋碑刻,是晋扶风王司马骏的六世孙为其先祖汉司隶校尉京兆尹司马芳所立之碑。后一种看法较接近此碑实际。不管此碑何时所立,它独特的书法风格及其作为由隶书走向楷书的桥梁作用,而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书法史演变的重要史料。此碑发现较晚,所以前代金石著录均无记载和评述。1952年在西安市广济街口整修下水道时才发现此碑,出土时,仅存上半段,中裂为二。残高106厘米,残宽98厘米。正面余文字15行,142字。碑阴上列题名14行,下列叙文18行,行存1至4字不等。额阳文篆书“汉故司隶校尉京兆尹司马君之碑颂”4行15字。碑现存西安碑林。

    东汉隶书发展到后期,已不再满足于左右舒展的八分之势,而是在寻求一种新的变化,收束笔画而趋于方正,端庄匀称之美已开始显露端倪。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它们的变革还不够大胆,仅处于改良阶段,不可能有大的突破和变异。只有到了《司马芳残碑》,才真正成为划时代的作品,体兼众妙,风格处于楷隶之间,甚至楷浓于隶,是书法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重要书体见证。它的作者具有时代的眼光,有机地把握了书体发展的新趋向,率先从隶书的母体中挣扎出来,蜕变为楷书的雏儿。虽然还显得稚嫩,还留有隶书的遗痕,但却生机勃发,活泼可爱,给人一种极新的感觉。用笔方挺,锋芒外露,侧锋取势,特显精神。形体方正,整体收敛,四面放开。行笔较为随意,于不经意处见精神。此碑与南方的二爨同为东晋碑刻,体势及笔意较为接近。但一南一北,风格各异。此碑以精淳俊丽胜之,较少霸悍之气。

《司马芳残碑》拓片

《司马芳残碑》碑额

《司马芳残碑》局部放大

弘扬传统文化    传播书法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