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关于对“三才之道也”的点滴浅思 ——易经谭
本篇是第十章,是孔子对《易经》的产生进行的理论阐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一、“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 我谭:《易经》这本无论在任何情形下,都适合我们人生、生存、生活学问的书,运用之广、作用之大竭尽具备。 二、“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我谭: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地有地道。天、地、人为三才,而且,天有阴阳、人有阴阳、地又阴阳,所以为六,六爻也。六爻不是别的意思,就是天、地、人三才之道也。 三、“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我谭:天道、人道、地道随时随地都在动在变,所以叫阴爻、阳爻;爻在变动中就有等级次第,所以分别叫什么什么物;天地间万物万事相处错综复杂,所以,因人而产生的现象就叫文化;文化不当的发展,所以就产生了吉凶。 本篇是第十章,是孔子对《易经》的产生进行的理论阐述。从而产生了中华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天地人的思想。我们今天的世界,不论发展到何种地步,天地(阴阳)人永远是我们人类的整个世界。现实中的天地人代表了人类的客观世界,人的思想代表了人类的主观世界,没有了人类,也就没有了人类的思想,也就没有了人类的文化,也就没有了人类的整个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