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论求强的中国文化

 勇z72grl99fu6m 2019-03-01

中国文化是片面求强的文化,国人最喜欢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来表达,国人的历史观,千篇一律以国家强盛的标准来臧否历代帝王。

西方文化则不尽然,就以最边缘的西方俄罗斯文化,戈尔巴乔夫和叶列钦改革,竟然在毫无国家主权危机的情况下,自行解体了苏联,这若放在中国,是无论如何不能被容忍的,是要被骂作千古罪人。

西方文化主要不信奉强大,那么主要信奉什么?是信奉公平正义,是信奉《圣经》的怜悯和关爱。

西方文化也有求强文化,比如马基雅士利主义,比如达尔文主义,但它们在西方是反面形象的代表。

求强的文化,就是求物质的文化,因此它就缺少人的关爱,它的人的真情文化十分冷漠,而虚情假意的人情文化则非常流行。它的人的关爱最大败笔,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产生了巨大鸿沟,甚至相互敌视的“只许州官放火 ,不许百姓点灯”。它的文化也有仁爱,但是仁爱的根基非常浅,因为它的仁爱是基于血缘物质基础,而不是精神心灵的沃土,这种物质基础上产生的仁爱,必然是以商品交换性的原则作为实践的尺度,比如学生问孔子,为什么要守孝三年,孔子回答说,一个人出生后三年内是离不开父母怀抱的,照此对等回报。

但是历史辛辣讽刺:恰恰最爱物质强盛的文化,是最难获得物质强盛,而最爱怜悯的精神文化,却是捷步先登的占据了物质文化制高点,因为,物质求强的因失去精神关怀而成为物质虚弱的,精神怜悯的却因为精神关怀而成就精神强大了,精神强大又成就了物质强盛,这就是人算不如天算的结果,这也是精神决定物质的必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