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级全能生”26省联考丙卷

 崔无容 2019-03-01

新课标语文课题组:谭庆仙

中学高级教师

区骨干教师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巩彦芬 / 责编:张丽 

 审校:孙梦霞、洪田立 / 美编:杨援戈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庄子·山木》篇中有一个故事:有人在划船渡河,一艘空船与他的船相撞,即使他是一个脾气很坏的人,也不会变得愤怒。如果他看到有人在船上,就会大声嚷嚷让其让开;倘若对方不理,他则会再三叫喊,并开始咒骂。船上无人,他不骂;船上有人,他便开骂了。人若能不以自我为中心,虚怀若谷地生活在世上,什么能够伤害到我们呢?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

本题来自“超级全能生”2019年高考全国卷26省2月联考丙卷(B卷)。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请关注“新课标大语文”微信公众号。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

人文底蕴:审美情趣、人文积淀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

审题

限制性

1.内容限制。材料中“划船渡河”的人撞上有人船、无人船态度截然不同,追究其原因是他以自我为中心,即不能虚怀若谷地生活在世上”,考生必须围绕材料中这个人的态度去分析评价,并指出应该怎么做,若脱离材料即是跑题。

2.立意限制。题目在叙述完材料后有一句总结:“人若能不以自我为中心,虚怀若谷地生活在世上,什么能够伤害到我们呢?”这是命题人的引导语,即命题人已经为材料设定好最佳立意,考生要能读懂命题人的价值判断。

3.本题目是一则寓言,考生要能由此挖掘出社会人生的深刻道理,不能浮于表面,就空船说空船,泛泛而论。

开放性

1.“人若能不以自我为中心,虚怀若谷地生活在世上,什么能够伤害到我们呢?”命题人的这个立意可以辐射出几个方面的立意,可以分析:人为什么要虚己?虚己有什么好处?不虚己会有怎样的害处?怎么虚己?可以选择写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生活的主人,但中间要提及谦虚;亦可以说多一份律己,少一份放任。只要围绕人要谦虚和谐地生活行文就算符合题意。

2.组织材料、联想思考是开放的。考生可以引用庄子或其他道家言论来证明观点,体现自己的人文积淀;也可以列举“虚己”和不“虚己”的事例进行对比论证;既可借助生活中“虚己”的实例证明,也可以“虚己”指导现实生活。

3.文体是自由的,考生可以感性陈述或理性表达。

解题

这是一则寓言类材料作文。从内容上看,只要围绕材料,紧扣后面一句总结进行分析论证即可,即用实例证明人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要虚怀若谷地生活;也可以分析虚己的原因、介绍虚己的方法、讲明虚己的好处等。本题目审题难度不大,但要想写深刻亦非易事。考生欲得高分,需在思维层面和人文积淀上下功夫。

参考题目

1.“虚怀若谷”,畅游人生

2.任己,律己,虚己

3.虚己处世,人生和谐

4.掌控情绪,虚己有益

……

 范文展示一   

虚己处世,和谐必至!

谭庆仙下水文

人划船渡河,如果与空船相撞,他会不了了之;如果与有人的船相撞,他会大喊大叫,甚至高声咒骂,为什么?因为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在作祟。如果保持一种“虚己”的心态,便可悠然自在地遨游天地间。正所谓虚己处世,和谐必至!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告诉我们做人应该像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虚己之人有利于人但从不声张。在我看来,虚己是一种态度,虚己的对象无非上天、他人:面对老天给与的,虚己之人坦然接受;他人给与的态度情绪,虚己之人不愠不怒,即谦逊地对待所有人和事。怎么理解?

水是什么颜色,我们总是回答蓝色,因为清澈之水比比皆是。其实它本无色,加入红色它就是红色,用绿色瓶子装起来就成了绿色;虚己之人亦如此,当老天给他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时他会恬然享受。当老天给他以“山重水复时”时他也会坦然前行,他们一切随遇而安,一切坦然面对。这让我想起庄子,他用“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为我们描绘了绝对自由的逍遥之境,让我们有了一个精神家园——“逍遥游”,于是鲍鹏山誉庄子为“一棵孤独的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所以,当你怀着虚己之态面对命运时,你能保持良好的态度,不会与人纷争,平和之心、和谐之境自然而得。庄子说: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当他人恶语相向时,如果我们烦躁痛苦,这就是对我们的伤害;如果还之以不理不睬,就是虚己。因为叔本华说:针对别人的行为动怒,就像跟一块横在我们前进路上的石头大发脾气同等的愚蠢。正如材料所说,与其大声责备让自己情绪失控,让自己身体小恙;不如虚己,让我们刀枪不入!

换言之,计较别人的态度就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所以我们要顺遂内心,做自己该做的。前段时间曝光的明星收入让很多人愤愤不平,但南仁东照样组装测试天眼,袁隆平照旧研究水稻种植,感动中国人物同样层出不穷,为什么?因为他们一心研究专注科技,把为人类做贡献放在了第一位,往深处说,他们虚己,他们“无己无功无名”。如果人人都计算着付出与收获,《爱的奉献》将成为历史;如果人人都斤斤计较,社会将不得安宁。范仲淹说得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我们要时刻保持虚己之态,脚踏实地地律己,尽力克制不任己,才能处理好一切事务!因为我们是群居者,如果放任自己,必将给他人带来痛苦和灾难。怒路族、座霸让人心生厌恶。反之,如果“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必将使社会和谐美好。

朋友,请多一份律己,少一份任己!请保持虚己之态,坚守人生理想的高度!

范文展示二

虚己以游世

潘诗琰

一个人乘船渡河的时候,前面一只船正要撞过来,情急之中的大声呼唤却无人回应,于是破口大骂前面开船的人不长眼,结果撞上来的竟是一只空船,一腔怒气全都消失了。

我们不妨思考一下,这个人究竟是在和谁生气?是对一场事故的情急吗?是对另一个船主人瞎眼的愤怒吗?可为何看见船是空的之后,一腔怒气全都消散?我更愿意认为他还是在和自己生气。

其实这个人生不生气,主要在于自己的心境。如果我心境足够宽广,就能容下一艘船的碰撞,反之,你离我近一点我就觉得对我有害。是否太过于拒人于千里之外?太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这是著名的空船理论。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不以自我为中心,虚怀若谷地活在这世上,孰能害之?一个人“看不惯”的事物越多,这个人周遭格局也就越狭窄。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小事故时,需要具备一颗“空船心”。即虚己以游世。

庄子本是道家的蔚然大宗,言辞中充满着“逍遥齐物”的思想,在他眼里,鹏之徙于南冥也,待于风;芥浮于坳堂之上,待于水;野马尘埃缭缭绕绕,待于生物之吹息。若要真正做到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必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如此方可真正逍遥于天地。这不正是与空船理论不谋而合了吗?人若能够放下偏见,忘掉自己的私欲,不过分看重自己的感受,以一颗纳川海之心,定乎内外,辩乎荣辱,逍遥齐物岂不乐哉美甚?

贾雨村,一个有着不凡的抱负和过人的才华的文人,明月夜,深深呼唤“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少年时期,满腔抱负,一心只为展才情。白云苍狗间,混迹官场后,竟彻底沦为功名利禄的奴隶,一生腌臜不堪。反观甄士隐,经历家毁人亡的大悲后,便同空空道人一同仙去,一曲《好了歌》诉不尽心愁。一阙注解倒显其空船之心:“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士隐本是夙慧,他包容了大悲恸,接受了命运的扼喉,迎接了他的逍遥之境。

或许我们都不够心怀广大,但我们仍有一双明眸。我们可以用一双眼,感受春花秋月,夏虫冬雪;去包容尘埃细草、山川湖海。愿我们所见的不美好,皆是空船。

点评

本文最大的优点就是学以致用,借助教材中的庄子及文章《逍遥游》很好地展示了对主题“虚己游世”的理解分析,也提出了虚己的意义和方法;还借助课外阅读作品《红楼梦》中贾雨村和甄士隐的对比,道出如果沦为功名利禄的奴隶,人生很难快活逍遥。同时概述材料时能扣住关键内容提出人的心境是好才能好好活在世上,即虚怀若谷的活在世上,才能不负一生。不足之处也是论述语言不够简洁。

参考素材

主题一:有些伤害,之所以成为伤害,或者最终变成伤害,往往是因为我们对待事情的态度。

(1)名言素材

①庄子说:“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

主题二:不以自我为中心,虚怀若谷地生活在世上,什么能够伤害到我们呢?当一个人能够正确地对待生命与社会,自我与他人,这个时候一切世俗的成败标准、得失计较都失去了它对人心的效力,无所争竞,无欲则刚,便让人成了最强。

(1)名言素材

①虚己者进德之基。——方孝孺

……

主题三:成熟的处事态度,超然物外的人生观念,可俯可仰的人生姿态,可以让我们成为人生的真正赢家。

(1)名言素材

①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关汉卿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