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典藏拍讯 | 高古艺术!2019苏富比春拍 琼肯收藏专场(44件 全)

 天宇楼33 2019-03-01



101

東周 青玉雕龍首觽

估價  20,000 — 30,000  美元

來源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说明:觽,古時用以解結,亦稱爪形佩。哈佛美術博物館收藏一例,器形相近,斷代周朝末期,圖見於 Max Loehr,《Ancient Chinese Jades from the Grenville L. Winthrop Collection in the Fogg Art Museum》,哈佛大學,劍橋,麻省,1975年,圖版500。倫敦大英博物館收藏一例,觽尾起鈎,斷代東周,圖載於Jessica Rawson,《Chinese Jades》,倫敦,1995年,圖版17:11。另比兩例,紋飾較繁縟,曾展於盧芹齋,《Chinese Archaic Jades》,諾頓美術館,西棕櫚灘,佛州,1950年,編號4-5。再比兩例,其一尾部較短,出自 Paul Singer 醫生收藏,現藏於弗瑞爾及賽克勒美術館,華盛頓,藏品編號RLS1997.48.2135,其二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該兩例圖載於《故宮古玉圖錄》,台北,1982年,圖版103。紐約佳士得曾售一例,售於1983年12月6日,編號206。

102

唐 銀局部鎏金鏨花釵一對

估價  10,000 — 15,000  美元

來源 弗蘭克·卡羅(盧芹齋繼任人),紐約,1958年6月5日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说明:髮釵如葉纖薄,雕鏤精細,極其珍罕,據記載僅一局部鎏金銀發釵例可比,現藏於神戶白鶴美術館,載於《白鶴英華:白鶴美術館名品図録》,神戶,1978年,圖版35,其線描圖載於Bo Gyllensvärd,〈Tang Gold and Silver〉,《The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 Bulletin》,編號29,斯德哥爾摩,1957年,圖51 b。

比較一例,唐代鎏金銀髮釵,網狀紋飾,三瓣葉與本品相近,1956年出土自西安陝西西安惠家村唐墓,載於《中國文物精華大全·金銀玉石卷》,香港,1994年,編號115。另比一對例,鏤空花卉紋飾,現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展於《Gilded Dragons. Buried Treasures from China's Golden Ages》,大英博物館,倫敦, 1999年,編號33。

103

東周 春秋 青銅遊獸擒鳥紋戈

估價  20,000 — 30,000  美元

來源

弗蘭克·卡羅(盧芹齋繼任人),紐約,得於1954年之前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此類戈於安徽及江蘇淮河地區曾有發現。參考一件近例,遊獸擒鳥飾,尺寸稍大,來自大維威爾收藏,售於巴黎蘇富比2015年12月16日,編號36;另見一例,曾展於〈'Animal style' Art from East to West〉,Asia House Gallery,紐約,1970年,編號65。另見 Stoclet 收藏一例,載於 Otto Kümmel,《Jörg Trübner zum Gedächtnis. Ergebnisse seiner letzten Chinesischen Reisen》,柏林,1929年,圖版24及H.F.E. Visser,《Asiatic Art》,紐約,1948年,圖版40,編號49;亦見一例,慕尼黑五大洲博物館收藏,載李學勤及愛蘭編,《歐洲所藏中國青銅器遺珠》,北京,1995年,圖版130;再見一件,巴黎吉美博物館收藏,錄李學勤及愛蘭編,出處同上,圖版131。同類青銅戈於山西省亦有出土,如1961年山西省萬榮縣廟前村出土作例一件,載於《山西出土文物》,山西,1980年,圖版93。

104

商/西周 玉雙聯戈珮

估價  6,000 — 8,000  美元

來源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此小形制玉戈,商周兩朝均曾見例,於安陽西部及鄰近寶雞市𢐗國墓群中亦曾出土。出土戈例,帶脊,上下開刃,尖鋒,與正常尺度玉戈特徵吻合。小形制雙聯戈甚罕,可比一例,為 A.W.Bahr 舊藏,收錄於 Alfred Salmony,《Carved Jade of Ancient China》,伯克利,加州,1938年,圖版VII,圖4。另有一例,Grenville L. Winthrop 收藏,展於哈佛藝術博物館,《Ancient Chinese Jades》,福格藝術博物館,劍橋,麻省,1975年,編號68。再比一單戈例,展於China House Gallery,《Early Chinese Miniatures》,紐約,1977年,編號20,其後售於紐約蘇富比1983年12月6日,編號153。

105

 漢 銅博戲俑席鎮

估價  10,000 — 15,000  美元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像姿態靈動流暢,風格化人像造型,乃漢代銅像藝術成熟之佳例代表。此類銅像內填鉛或陶土,多數成組四件製作,用於固定地席或六博之用。其中一套出土自甘肅省靈臺縣付家溝村1號古墓,現藏於靈臺縣文化館,圖載於《The Great Treasury of Chinese Fine Arts. Sculpture of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卷2,北京, 1988年,圖版75。另一套現存於比利時皇家藝術與歷史博物館,布魯塞爾,圖載於戴克成,《Chinese Bronzes》,紐約,1980年,圖版102;另一例現藏於東京出光美術館,圖見《中国の工芸:出光美術館蔵品図録》,東京,1989年,圖版253。第四套作例售於倫敦蘇富比1995年12月5日,編號20。

單例可參考《中國美術展:漢代の美術》,大阪市立美術館,大阪,1974年,編號2-169及2-170,人像造型與本品相近,後者兩度售於倫敦蘇富比,1972年7月11日,編號281及1988年6月7日,編號5。再比兩例,其一售於紐約蘇富比1982年4月6日,編號23;另一例售於紐約佳士得1986年12月2日,編號330。

106

六朝 黃玉瑞蟾

估價  200,000 — 300,000  美元

來源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本品造型極其珍罕,蟾蜍作跪姿,後腿蹲跪,雙手交扣胸前。同期玉雕動物或靈獸多作立、行、臥、坐之姿,而本品明顯與其不同,更為珍至.

此玉雕僅有一例可比,現藏於芝加哥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圖一),與本品同載於 Alfred Salmony,《Chinese Jade Through the Wei Dynasty》,紐約,1963年,圖版XLI-1,圖1,後展於《Chinese Jade Throughout the Ages》,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倫敦,1975年,編號193,以及《Chinese Jades from Han to Ch'ing》,Asia House Gallery,紐約,1980年,編號14。

107 

東周至漢 銅錯金銀朱雀形飾

估價  30,000 — 50,000  美元

來源

弗蘭克·卡羅(盧芹齋繼任人),紐約,1959年6月4日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本品器型獨特,紋飾華麗,此類銅錯金銀飾極其珍罕,據記載,現存僅只一例,或與本品成對,據載發現於洛陽,售於 Hôtel Drouot,巴黎,1952年12月4日,編號41(圖一)。此器多數為裝飾用,觀察背面鉤環可知。比較一羊首例,背面連一小鉤環,或為籠頭裝飾,出自中國北方,斷代公元前三世紀,現於 Therese 及 Erwin Harris 收藏,曾展於《Trader and Raiders on China's Northern Frontier》,華盛頓,1995年,編號55。再比一例,銅鎏金嵌料靈鳥,鳥首制式相近,斷代戰國或西漢初,曾展於《Archaic Chinese Bronzes, Jades and Works of Art》,J.J. Lally & Co.,1994年,編號60。

108

商末 / 西周 青銅獸面飾一對

估價  5,000 — 7,000  美元

來源

Nagatani, Inc.,芝加哥,1955年12月5日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考古研究表明,此類青銅獸面飾或為馬飾。比較一例,尺寸稍大,嵌綠松石,面飾有角,角呈勾狀,背面凹入,斷代殷墟早期,與一對馬骨及一套青銅馬羈飾物同期出土自河南省安陽縣西北岡2017號馬池坑,曾展於《武丁與婦好 : 殷商盛世文化藝術特展》,台北故宮博物院,2012年,編號IV-1。

另比一例,尺寸相近,據傳出自河南安陽,瑞典國王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夫舊藏,見 Nils Palmgren 編,《Selected Chinese Antiquitie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Gustaf Adolf Crown Prince of Sweden》,斯特哥爾摩,1948年,圖版8,編號1。比較一對作例,尺寸稍大,面飾有一對角,角呈勾狀,背面有一道橫梁,與前述作例相近,出自 H.K. Burnet 收藏,兩度售於倫敦蘇富比,先後為1941年4月4日,編號381以及1977年3月29日,編號32。另比一例,尺寸稍大,如意形耳,斷代西周,售於倫敦蘇富比1995年6月6日,編號4;另比一對作例,出自 Rutherston 收藏,售於倫敦蘇富比1973年6月26日,編號1;尚有一例,出自 Hardt 收藏及 Frederick M. Mayer 收藏,售於倫敦蘇富比1980年4月15日,編號33;亦見一例售於倫敦蘇富比1984年6月19日,編號30;再比一例,售於倫敦蘇富比1972年2月29日,編號115。

109

六朝或以前 玉雕鵝形珮

估價  8,000 — 12,000  美元

來源

Christian R. Holmes 夫人 (1871-1941) 收藏

Holmes 基金會收藏

Parke-Bernet Galleries,紐約,1963年11月14至15日,編號199(其一)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本品珮尤為罕見,故斷代不易,其整體風格與目前已知商周鳥形玉珮略有差異,如見一例,錄 Jessica Rawson,《Chinese Jade from the Neolithic to the Qing》,倫敦,1995年,圖版12:28。另有一略小鴿形例,屬 H. K. Burnet 雅蓄,納入《Exhibition of Chinese Art》,曼徹斯特城市藝術畫廊,曼徹斯特,1936年,編號103;亦展於《Exhibition of Chinese Jades》,東方陶瓷協會,倫敦,1948年,編號52。本品造形頗為獨特,邊緣等處打磨處理圓潤,玉質及鈣化感亦具特點,總體考量,其年代或應略晚於商周。

110

 漢 灰陶瑞獸

估價  5,000 — 7,000  美元

來源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比較一例,曾展於華美協進社,《Art of the Han》,1979年,編號40。再比一例,圖見 René-Yvon Lefbvre d'Argencé,《The Hans Popper Collection of Oriental Art》,日本,1973年,編號40,以及 R.L. Hobson,《The Eumorfopoulos Collection》,卷1,倫敦,1925年,圖版XVII, 128。此外尚可比較數例,其一載於 Candace J. Lewis,《Into the Afterlife: Han and Six Dynasties Chinese Tomb Sculpture from the Schloss Collection》,編號32,售於紐約蘇富比2018年9月15日,編號1390(其一)。紐約蘇富比曾售數例,售於1979年11月2日,編號144及1984年6月12日,編號124。倫敦蘇富比亦曾售一例,售於1980年7月15日,編號 5。

111

東周 春秋初 楚屈叔沱戈

估價  200,000 — 300,000  美元]

銘文:楚屈叔沱屈□之孫 楚王之元右 王鐘 于缶之□笙

來源

劉體智(1879-1962)收藏

盧芹齋,紐約,1938年11月,為 Alfred F. Pillsbury (1876-1950) 代購

弗蘭克·卡羅(盧芹齋繼任人),紐約,1954年8月2日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楚屈叔沱戈,銘二十字,胡上八字「楚屈叔沱屈□之孫」,內背面七字「楚王之元右王鐘」,正面五字「于缶之□笙」。從銘文可知,此戈主應為楚國屈叔沱。楚屈叔沱戈的出現為揭開其戈主身份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一手資料。

除此戈外,目前僅知另一殘戈見相近銘文,缺援,胡上銘七字「楚屈叔沱之元用」,現藏於湖南省博物館,載於吳鎮烽,《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卷32,上海,2012年,編號17048。

112

西漢 銅鎏金龍虎紋柄

估價  3,000 — 5,000  美元

來源

戴潤齋,紐約,1959年12月29日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可參一類例銅刷柄,1983年出土於山西省朔縣一西漢墓中,出土時猶殘存少許刷毛,收錄於屈盛瑞,《山西朔縣西漢並穴木槨墓》,文物,第6期,1987年,圖版7,圖3。另有一類例鎏金銅刷柄,展於《文玩萃珍》,香港東方陶瓷學會,香港,1986年,編號126;後又展於《漢代の美術》,大阪市立美術館,大阪, 1974年,圖版2-95。例三,飾鏤空卷紋,售於紐約佳士得2011年9月15日,編號1148。

113

唐 三彩陶牛

估價  10,000 — 15,000  美元

來源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唐代陶器,鮮有刻畫家畜者,馬與駱駝更具靈性之動物,則更為多見,此風與前朝有別。然而William Watson 於《Tang and Liao Ceramics》中講述,惟牛者,造像得享相同待遇。本品造形碩壯生動,線條深刻雅致,傳神逼真,雄渾有力。獨特背峰尤其突出,特以鮮艷藍斑點綴。

同時期帶藍彩之陶牛罕見難得,飾藍斑之品更是鳳毛麟角。比較一類似三彩陶牛,造形相近,透明釉上飾大片深綠斑點,現藏於吉美博物館,前述出處,圖版222。另比一例,三彩三角靈獸一例,帶類似斑點,現藏於奈良縣天理大學附屬天理參考館,前述出處,編號230。另可比較一件三彩臥牛例,圖載於利特爾頓與軒尼詩亞洲藝術,《思源堂藏唐三彩》,倫敦,2012年,編號37。

114

漢 銅鎏金嵌料石獸面紋帶鉤

估價  20,000 — 30,000  美元

來源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此類帶鉤雖偶有所見,然保存完整如本品者則尤為難得。比較近似帶鉤一例,然乏嵌料,現藏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由 Eugene V. Thaw 伉儷饋贈,館藏編號2002.201.169;以及王度收藏之例,亦無嵌料,圖載於王度,《帶飾三千年:王度帶飾珍藏冊》,台北,1996年,圖版99頁。

另見其他相類銅鎏金帶鉤嵌飾作例,如一件華盛頓賽克勒美術館藏品,曾展於《Traders and Raiders on China's Northern Frontier》,賽克勒美術館,華盛頓,1995年,編號75;另一例售於紐約佳士得2006年9月19日,編號156;第三例曾展於《Chinesische Gold und Silber. Die Sammling Pierre Uldry》,雷特伯格博物館,蘇黎世,1994年,編號50;第四例正中嵌蟬飾,來自 Paul Singer 醫生收藏,曾展於《Relics of Ancient China from the Collection of Dr. Paul Singer》,Asia House Gallery,紐約,1965年,編號124。

115

唐 藍彩蓋罐

估價  10,000 — 15,000  美元

來源

William H. Wolff,1960年10月10日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本品蓋罐,器形素雅,造形獨特,繪藍彩斑紋,豪放灑脫,如潑墨灑彩,紋飾遍施全器,亮麗奪目,尤顯起伏輪廓,展現唐陶圓渾造形與明暢流線。唐代工藝雖多有借鑒外邦,本品造形卻應屬本土原創。

參考一相類例,圖載於耿寶昌,《中國文物精華大全:陶瓷卷》,台北,1993年,編號433。兩例售於紐約蘇富比:一件售於1972年6月1日,編號47;另一件罐肩刻雙環,售於2005年9月22日,編號285。另見蓋罐一例,售於倫敦佳士得2006年7月11日,編號100。類似罐器一例,無蓋,現藏於哈佛藝術博物館,劍橋,館藏編號2006.170.264。

116

六朝 銅鎏金龍

估價  100,000 — 150,000  美元

來源

通運公司,紐約,1946年2月15日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鎏金走龍身形修長舒展,如行雲流水,四肢壯碩剛勁,勾爪居牙,頓覺精神抖擻、活力四射;龍,於中國傳統認知體系,乃正氣浩然,至大至剛之神物,與本品所呈雄健氣概完美契合;此類六朝製走龍擺件量罕質精,如今存世稀珍,甚為難得。

自有載以來,龍便為神獸,又言「真龍天子」,素為皇帝象徵;中國神話更視青龍與白虎、朱雀、玄武四靈獸為四象,各鎮東、西、南、北一方,分掌四季,以保福泰永年。西漢伊始,頻見此四神獸同飾於銅鏡及墓葬陳設。

此龍體態輕盈矯捷,極富張力,可比1926年河南洛陽北魏元徽墓出土墓誌蓋上所刻龍紋邊框,造型與本例頗為相仿,此碑現存西安碑林博物館,圖載於西川寧,《中國碑林》,東京,1966年,圖版120-125。再比河南鄧縣南朝墓葬出土之畫像磚,上飾四方靈獸,龍紋風格與此亦是極為雷同,圖錄於朱安耐,〈鄧縣:一座六朝時代的重要墓葬〉,《 亞洲藝術》,附錄XXXVII,1980年,圖22。

117

唐或以後 白玉雕樂人圖牌

估價  6,000 — 8,000  美元

來源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此類玉牌為腰帶飾件,可見於初唐,紋飾各異,上刻胡人奏樂或侍者進貢,人物衣著多呈中亞風格,與唐都胡人服飾無異。參考一套十六件相類白玉牌例,1970年陝西西安何家村出土,展《Gilded Dragons. Buried Treasures from China's Golden Ages》,大英博物館,倫敦,1999年,編號65。另見一例,雕樂者吹笛,收錄於 Jessica Rawson,《Chinese Jade from the Neolithic to the Qing》,倫敦,1995年,圖版25:2。

118

北魏 灰陶加彩武士立像一對

估價  5,000 — 7,000  美元

來源

Warren E. Cox,纽约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本對像面容威猛,相信乃貴族陵墓之守衛造像,與其他冥器及造像並置,供奉陵墓主人後世所用。此對像表情孔武攝人,然而風格抽象,具北魏造型特色如筆直站姿及修長柱狀身軀等。淺浮雕乃此時期陶器特色,配合造像細節,相得益彰,如鬍鬚微卷、鼻尖上翹、手持盾牌上飾獸首等。

比較一例,曾展於華美協進社,《Art of the Six Dynasties》,紐約,1975年,編號27,後售於紐約蘇富比1979年11月2日,編號149。另比一例,圖載於《Foreigners in Chinese Art》,華美協進社,紐約,1969年,編號46。倫敦蘇富比亦曾售一例,1969年3月11日,編號72。再比一例,服袍稍異,無八方盾,圖見 Candace J. Lewis,《Into the Afterlife: Han and Six Dynasties Chinese Tomb Sculpture from the Schloss collection》,瓦薩學院藝術博物館,波啟浦夕,1990年,編號38。

119

唐 銅鎏金護法獅

估價  40,000 — 60,000  美元

來源

Moy Fook Wah 家族收藏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獅子自古被認為是一種威猛莊嚴的神獸,在宗教藝術中有強烈的象徵意義,如獅吼的如雷之音隱喻着佛陀對佛法的傳播。獅子作為印度西部及中亞異域風情的代表,一直是外邦進獻唐都長安最為珍貴的御貢之物。唐代宮廷尊奉獅子為守護神,既保泰平又彰王權。

本品銅鎏金護法狮應原為佛臺的一部分,與護法或天王以及隨侍奉於主佛或菩薩之前。可參考一銅鎏金佛臺例,佛前見兩護法獅,錄 René-Yvon Lefebvre d'Argencé 及 Diana Turner 編,《Chinese, Korean and Japanese Sculpture in the Avery Brundage Collection》,東京,1974年,圖板92。

參考一相類銅鎏金護法狮例,尺寸略小,同作立尾,尾分三叉,藏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館藏编号000360-N000000000。另可參考相關拍賣作例:見一銅鎏金獅例,石形底座,售於倫敦蘇富比1973年11月27日,編號27;亦見一例,圓形底座,售於倫敦蘇富比1963年3月26日,編號5;另見一例售紐約蘇富比1981年11月6日,編號42;再見一例,無底座,獅首刻畫風格相近,售紐約蘇富比1976年10月23日,編號107。另有一例售於紐約佳士得1983年11月30日,編號320。

120

唐 大理石雕菩薩立像

估價  600,000 — 800,000  美元

來源

Ralph King (1855-1926) 收藏

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自1915年起

William H. Wolff,紐約,約1965年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此像面容莊嚴沉靜,衣飾精美華麗,珠圍翠繞,身形婀娜高挑,發冠雕刻精緻,令人觀之頓生崇敬之感、虔誠之心。正如1915年克利夫蘭美術館《The Bulletin of the Cleveland Museum of Art》文中所述:

「此像神態之逼真,面容之莊重,花飾之華美,雕工之精湛,比例之完美,堪稱絕代,無有可比。菩薩乃慈悲憐憫,普渡眾生之化身,今此像栩栩立於眼前,便可一窺遙遠異國宗教之精髓。左臂雖殘,然面部線條之飽滿,眉目刻畫之柔美,霧鬢風鬟,衣裙華貴,著實美哉!

121

唐末 / 遼 綠釉貼花罐

估價  15,000 — 25,000  美元

來源

Warren E. Cox,紐約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罐器型別致,釉色鮮豔,模印貼花紋飾細膩精美,見珠寶墜飾之形,源仿金屬器之紋樣,乃唐代巧匠頌古懷今之佳作。

可參考一壺例,見相同花瓣及花環紋飾,Charles B. Hoyt 舊藏,現藏波士頓美術館,館藏編號50.1779。另見一高足盃例,見相類模印花瓣紋,藏哈佛大學福格藝術博物館,與本品同展於《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Prehistoric Period through Ch'ien Lung》,洛杉磯郡立美術館,1952年,編號64。

122

漢 銅鎏金朱雀

估價  80,000 — 120,000  美元

來源

盧芹齋,紐約,1946年6月12日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本品漢代銅鎏金朱雀極其珍罕,據記載並無相近作例可比,唯可參考一相類例,尺寸較小,斷代西漢,喙亦銜珠,攏翅,尾部刻畫更為細緻繁縟,曾展於《Ancient Chinese Bronzes》,J.J. Lally & Co.,紐約,2011年,編號20。

本品後部見一小孔,表明或曾有實用之處。朱雀,古時亦稱鳳凰,與青龍、白虎、玄武合稱四靈(又稱四象),常見於漢代裝飾。

參考一奩例,蓋頂飾銅鎏金鳳凰,斷代漢朝早期,曾展於水野清一,《天理参考館図錄》,奈良,1967年,圖版74;另比一銅朱雀例,振翅,1959年河北定縣北莊漢墓出土,載於〈定縣北莊漢墓出土文物簡報〉,《文物》,期12,圖版1,圖3,其標註為銅器蓋飾件;再比一類例,2003年山東省平度市六曲山出土,現藏於山東平度市博物館;尚有一例,尺寸較小,紋飾亦較簡,出土自河北省八丈村漢墓,現藏於河北滄州博物館。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收藏一銅鎏金崁綠松石例,出自艾弗里·布倫戴奇收藏,該館標其為孔雀,載於 René-Yvon Lefebvre d'Argencé,《Chinese, Korean and Japanese Sculpture in the Avery Brundage Collection》,東京,1974年,編號16。

另比一漢代銅燈例,燈身作朱雀振翅狀,尾部上翹,喙銜圓形油盤,河北省滿城漢墓出土,載於《滿城漢墓發掘報告》,冊下,北京,1980年,圖版XXIV,同文並載一嵌寶銅鎏金朱雀銜環盃例,圖版XXV;再比一例,漢代綠釉陶燈,燈盤上塑朱雀,作振翅飛翔狀,喙亦銜珠,載於水野清一,前述出處,圖版171。

123

唐 三彩雙龍耳瓶

估價  6,000 — 8,000  美元

來源

Warren E. Cox & Associates,紐約,1959年12月7日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唐代乃中國歷史上最具國際化氛圍的朝代,絲綢之路將異國文化元素引入中原,為本土藝術的繁榮發展提供了靈感與啟發。

雙龍耳瓶之器型即受外來文化影響,具中亞西部希臘化時期陶罐之遺風,或受羅馬金器及玻璃器皿影響。此瓶器型優雅,線條流暢,三彩釉色鮮豔,極富光澤。

與本品相類之雙龍耳瓶,見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例,藏品編號1984.483.3,及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藏例,藏品編號1924.286。亦可比較以下類例,分別售於紐約蘇富比1974年7月8日,編號41;1976年10月23日,編號192;1983年6月15日,編號155;及2012年3月20日,編號22。另見一相類瓶例,錄於 R.L. Hobson,《The Catalogue of the George Eumorfopoulos Collection of Chinese, Korean and Persian Pottery and Porcelain》,卷1,圖版LXVI,編號326。

124

戰國 銅錯金銀夔龍紋獸首承弓器

估價  30,000 — 50,000  美元

來源

愛麗絲·龐耐,紐約,1957年5月29日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此類承弓器多數成對與戰車同時出土,其功用乃學者長久以來研究題目。比較一對銅錯銀承弓器,河南洛陽戰國古墓出土,見洛陽博物館,〈洛陽中州路戰國車馬坑〉,《考古》,卷3,1974年,頁174,圖1。據考古報告記載,此對承弓器出土時位置乃戰車左側,於弩木臂前方。該報告述,此類承弓器應置於弩木臂前端作承托弓弦之用,上翹弧尾則為瞄準之用。重組模擬圖見洛陽博物館,前述出處,頁177,圖7。

其他學者則據上述考古發現另作推論,認為承弓器乃放置弓弩之固定支架,兩件承弓器裝於戰車前半左側射手座位旁邊,弩弓朝下置於承弓器彎臂上,弩臂斜上放置,便於迅速拔取。

本品前端作鳥首飾,於存世類者之中頗為罕見。可參考一相類鳥首錯銀例,現藏於艾弗里·布倫戴奇收藏,載於 René-Yvon Lefebvre d'Argencé,《Ancient Chinese Bronzes in the Avery Brundage Collection》,柏克萊,1966年,圖版XLIX,圖B。另比一對蛇首錯金銀例,曾展於《Chinese Art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Change and Continuity, 480-222 B.C.》,弗瑞爾美術館,華盛頓,1982年,編號26;再比一對例,載於《Chinesische Gold und Silber. Die Sammling Pierre Uldry》,雷特伯格博物館,蘇黎世,1994年,編號28a;Ernest Erickson 基金會曾收藏單件例,售於紐約蘇富比1989年12月6日,編號32;尚有一對例,無紋飾,售於紐約蘇富比1978年11月4日,編號277。

125

北齊乾明元年(560年) 大理石雕加彩雙觀世音像

估價  200,000 — 300,000  美元

來源

通運公司,紐約,1957年11月26日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北齊,中國石雕藝術高峰時期之一,藝匠開始注重人體結構與美態,本品反映此時藝術發展成就,彌足珍貴。本碑刻畫菩薩身軀圓腴豐潤,線條起伏有致,衣袍飄逸,體現時人對追求自然之美,並象徵雕塑式樣從北魏的抽象風格遞演。本品另一罕有之處在於碑上顏彩保存良好,透露古物原有風華。

東魏、西魏以降,北齊、北周兩朝在中原東西兩方對峙,時局變遷對中國佛教學說和藝術影響深遠。北魏藝術中可見貴霜王朝犍陀羅和秣菟羅派風貌,北齊匠人則更鍾情笈多王朝對曼妙形體的昭顯。此刻畫手法以河南與河北交界、古都鄴城附近響堂山南北石窟群之石雕最為顯著,亦見於用作祈福之奉佛碑,本品誠為一例。此等造像身軀趨向渾圓,衣袍平素淡雅,有別於前朝造像褒衣博帶之風格,面容儀態亦更為自然。

126

明 青玉臥虎

估價  60,000 — 80,000  美元

來源

盧芹齋,紐約,1951年4月19日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中國藝術中虎的形象可追溯至公元前約4000年前,在今河南省濮陽西水坡一處墓穴中發現了一具人體骨架,其兩側就各擺塑著龍虎圖案。此後,虎更被列入四向方位神兽之一,亦稱四神,是西方的代表。

本品呈漢風。漢代玉虎多作盤繞倚臥或端坐之姿,形似玉卵,雕以平直雙眼,简工雕琢,底座扁方。可比一例,Brian McElney 收藏,曾展於《Chinese Jades from Han to Ch’ing》,Asia House Gallery,紐約,1980年,編號9;另比一例,口微張,載 Alfred Salmony,《Archaic Chinese Jades from the Edward and Louise B.Sonnenschein Collection》,芝加哥,1952年,圖版CVI,圖1;仍比清宮舊藏一例,錄《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上)》,香港,1995年,圖版199;另二例曾展出於《中國肖生玉雕》展,香港藝術館,香港,1996年,編號45-46;另見 Jon Edwards 收藏一件亦可資參考,售於紐約佳士得1989年12月2日,編號185。

127

宋 / 金 骨透雕妙音鳥穿花紋梳

估價  4,000 — 6,000  美元

來源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可參一對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出土之相似例,為宋金時期,其上飾鏤空纏枝花卉紋,描金以綴, 於2010年入藏陝西曆史博物館,圖刊於《陝西歷史博物館新入藏文物精萃》,陝西,2011年,頁148,同書提及,南京宋墓出土一玉梳例,形制相若,可資比較。此類髮梳材質繁多,可見一銀質作例,Carl Kempe 舊藏,錄於 Bo Gyllensvärd,《Chinese Gold and Silver in the Carl Kempe Collection》,斯德哥爾摩,1953年,圖版143a,後售於倫敦蘇富比,2008年5月14日,編號93。另存一牙質作例,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館院寶蓄,編號000189-N000000000;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亦藏一象牙例,編號A.52-1938。

128

商末 青銅獸面紋枓

估價  50,000 — 70,000  美元

本品青銅獸面紋枓造型古樸穩重,設計精準典雅,極能代表商末精湛青銅工藝成就,憑古器典雅,可遙想商朝貴族儀式奢華。青銅料乃挹酒器,用於儀式典禮,現知有枓及勺兩種,枓曲柄而勺直柄。枓,古籍有載。《詩經》,西周至春秋時代中期古詩集,其中《行葦》(《大雅》-《生民之什》)曰:「酒醴維醹,酌以大斗。」又有《大東》(《小雅》-《小旻之什》)曰:「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

本品紋飾精細,更顯貴重。比較一相近例,長柄,杯身圍飾凸棱,柄飾獸紋,斷代安陽中期,現藏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Ernest Erickson 基金會贈於1985年,載於 Maxwell K. Hearn,《 Ancient Chinese Art. The Ernest Erickson Collection in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紐約,1987年,圖版5。另比一例,載於 William C. White,《Bronze Culture of Ancient China》,倫敦,1956年,圖版XIII,D。

129

隋 / 唐 銅鎏金菩薩坐像

估價  80,000 — 120,000  美元

來源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隋代造像倚重線條、結構,而至唐代則趨豐腴,此尊坐像鑄造精雅,堪稱隋唐之交風格演變之典範。神情端凝,身量圓實,且鑄工爽利,於模鑄焰狀背光可見一斑,皆謂逸群。早至公元五世紀,中土便造青銅小像以塑佛及菩薩,然產量甚少。此類造像乃供私人奉持,多由供養人在家宅內設龕而置,於弘揚佛教及其形象亦功不可沒。

雖無相近類例見諸刊載,然此尊實與初唐若干青銅造像頗有相似;比一青銅佛坐像,足結跏趺,面容、體態皆與此尊相仿,國立故宮博物院寶蓄,展於該院《金銅佛造像特展》,台北,1987年,編號80,旁有一相類菩薩像,編號79;另一青銅菩薩坐像,背光熛焰之刻畫與此尊相若,錄泉屋博古館,《金銅仏》,東京,2004年,圖版27。仍比兩尊,傳為隋代,藏國立故宮博物院,展於該院《法象威儀:彭楷棟先生捐贈文物特展》,台北,2004年,編號122及123,後者衣袍垂洩,亦類此尊。

此類造像多立於長方臺座,座下透空,乃仿其時風行之木臺座形制。可見一木製棋案,透空與此像底座相類,傳為唐代,新疆吐魯番出土,載《天山古道·東西風》,北京,2002年,圖版206。

130

隋大業元年(605年) 石雕坐獅

估價  50,000 — 70,000  美元

來源

Nagatani, Inc.,芝加哥,1957年12月7日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本石雕捕捉瑞獅特徵及神態,風格自然寫實,不僅古雅秀麗,兼具歷史價值,見證新現風格,對後朝影響甚深。

漢代有放置靈獸造像於重要陵墓前神道之傳統,受此傳統影響,隋朝以前石獅造像莊嚴肅穆,姿態端正,面貌形式化,富有象徵性,但常常缺少寫實自然之因素。

如此風格,亦見於隋朝。參考一對隋朝石獅例,出自艾弗里·布倫戴奇收藏,圖載於 René-Yvon Lefebvre d'Argencé 及 Diana Turner 編,《Chinese, Korean and Japanese Sculpture in the Avery Brundage Collection》,東京,1974年,圖版78。與此同時,新風亦現,隋朝石匠對寫實風格似乎甚為喜愛,雕刻動物造像力求神似,注重描繪動物動態,刻畫更為精細。如此創新風格,相信早於七世紀初期出現,本品刻大業元年(605年)款,即可為證。目前存世一隋代石獅例,與本品相近,刻畫瑞獅右足踏於幼獅之上,1975年陝西西安唐家寨出土,現藏於西安碑林博物館。

131

唐 銀局部鎏金透空鏨花鳳凰紋釵一對

估價  10,000 — 15,000  美元

來源

弗蘭克·卡羅(盧芹齋繼任人),紐約,1954年10月29日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此類髮釵極盡盛唐之雍容典雅,尤得仕女鍾愛。以銀片捶製,髮釵遂輕。每當仕女輕移蓮步,髮釵微顫,光彩奪目,珊珊可愛。綰髮配簪釵之藝,於宮中女眷亦甚為重要。

見一類例,藏於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收錄於《Homage to Heaven, Homage to Earth》,多倫多,1992年,圖版127。另有一例,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收錄於《唐代金銀器》,北京,1985年,圖版266-7;於 Pierre Uldry 收藏亦見一例,飾以花鳥紋,展於《Chinesische Gold und Silber. Die Sammling Pierre Uldry》,雷特伯格博物館,蘇黎士,1994年,編號219;此外,仍有一例,Carl Kempe 舊藏,售於倫敦蘇富比2008年5月14日,編號52。

132

北齊 大理石雕坐獅

估價  400,000 — 600,000  美元

來源

Nagatani, Inc.,芝加哥,1954年6月1日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此獅偉岸雄健,威儀凜然,雖伏坐在地,然勁骨豐肌,面目莊肅,如欲一躍而起。獅身魁碩,造像之人於此石材仍可游刃自如,不論彪軀塑造,抑或口鼻刻畫,皆見匠心,復以捲曲鬣毛與之相映。北齊鮮造圓雕石獅像,龐然如斯且大理石造者,尤為罕有。

以大石塑神獸源自漢代墓葬傳統,陵前甬道設石獸,成對而列。

133

唐末 銅鎏金鏨海獸紋花式盃

估價  50,000 — 70,000  美元

來源

弗蘭克·卡羅(盧芹齋繼任人),紐約,1954年10月11日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如本品之花式盃形仿薩珊王朝金、銀及琉璃器,於七世紀傳予中國藝匠。比較兩薩珊王朝盃例,盃口與本品同樣呈橢圓形,製作時期相近,現存於日本奈良正倉院,該院創庫封於756年,見《正倉院寶物 中倉》,東京,1960年,圖版5及56。

此類高足盃甚為罕見,唯可參考數銅鎏金及銀鎏金例,陝西出土,其中十五件由山中商會於1925年售予倫敦大英博物館,見 R.L. Hobson,〈'A T'ang Silver Hoard'〉,《British Museum Quarterly》,期1,編號1,1926年5月,圖版IXa。再比一銀高足盃例,器型相近,山中商會1921年售予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曾展於《Early Chinese Gold & Silver》,China House Gallery,紐約,1972年,編號79。

134

漢至六朝 玉瑞獸

估價  300,000 — 500,000  美元

來源

盧芹齋,紐約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本品瑞獸,其形似獅,兩翼側收,所呈強壯氣概似與生而俱,不怒自威。自漢代至六朝,動物玉雕之傳統便已瀾觞而至欣榮,瑞獸題材更得親睞,視為大宗。漢朝以前玉雕多呈平面,為殉葬品,或作個人裝飾品;然其後,多製圓雕象生玉器,用於現世陳設,為權貴精英賞玩之物件,或用以告誡玉主,勿忘世間潛在神力,端其品行,增固嘉德。

獅,古稱狻倪,非中原本土物種,源自古波斯、印度,於東漢時期由大夏及安息帝國國王作為國禮,進獻漢廷。後隨佛教傳播中原,神獅作為守衛靈獸之形象,備受垂青,製於多種材質。此件玉雕線條簡樸古拙,教人聯想自東漢起,安置於皇室及貴族陵園前神道兩側之鎮墓石獅造像,後朝歷代,均沿用此樣式,直至唐朝,方為愈加繁複逼真之瑞獅形象所替。河南洛陽發現一漢代石獅例,現貯山東省博物館,可資比較,展並錄於《Age of Empires: Chinese Art of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221 B.C.–A.D. 200)》,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2017年,編號104

135

戰國至漢 銅錯金銀獸面紋鏤空鎏金瑞獸鈕杖首

估價  12,000 — 15,000  美元]

來源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此類品應飾於禮器執杖或兵刃頂部,應與鐏成套使用。本品杖首精飾瑞獸鈕及獸面紋,極為珍罕,現時記載並無例可比。比較一戰國時代嵌金銀例,刻畫靈鳥立於龍首,曾展於《'Animal Style' Art from East to West》,Asia House Gallery,紐約,1970年,編號74;另一金杖首例,呈龍首形,出自弗蘭克·卡羅收藏,曾展於《Mostra d'arte Cinese》,威尼斯,1954年,編號101。現存此類杖首多為鳥形,一例曾展於《Ausstellung Chinesischer Kunst 》,柏林,1929年,編號74;另一連鐏例出自安思遠收藏,售於紐約蘇富比2002年3月19日,編號99;再比一例,出自 Erwin Harris 收藏,曾售於紐約佳士得2017年3月16日,編號871;邦瀚斯亦曾售兩例,其一售於紐約2015年3月16日,編號2001,另一例售於倫敦2016年5月12日,編號6;台北故宮博物院亦收藏一例,藏品編號86-00103。

136

宋至明 玉雕龍鳳紋卮

估價  400,000 — 600,000  美元

來源

Fritz Low-Beer & Co.,紐約,1950年4月6日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本品玉卮,单耳,筒身,三獸首足,造型仿古,襲漢代遺制。其漢代原型可見華盛頓弗瑞爾及賽克勒美術館所藏蓋卮,1947年由盧芹齋手中購得,經多次出版,載於《海外遺珍:玉器》,台北,1985年,圖版64,以及梅原末治編,《支那古玉圖錄》,京都,1955年,圖版61。

Alfred Salmony 在其書《Chinese Jade Through the Wei Dynasty》,紐約,1963年,中記載了多件相似的玉卮,包括本品,且作者斷代為四至六世紀魏朝,見頁235及圖版XXXVIII及XXXIX-1及2。然而後來的考古發現推翻了此說法,在1962年於北京發現的紀年1676年的明代墓中便有多件造形相似的玉卮,錄於《文物》,冊1,1963年,42頁,圖18。玉卮刻有陸子岡款,說明是由蘇州琢玉巨匠陸子岡所作,而子岡活躍於明末十六世紀下半葉,許多文人筆記皆有記載。Max Loehr 在他著錄的《Ancient Chinese Jades from the Grenville L. Winthrop Collection in the Fogg Art Museum》,劍橋,麻薩諸塞州,1975年,圖版625,中說明這批玉雕斷代目前尚未釐清,暫且訂為東漢或更晚。

137

唐 銅鎏金鏨花剪連鑷

估價  8,000 — 12,000  美元

來源

弗蘭克·卡羅(盧芹齋繼任人),紐約,1954年10月29日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唐銅鎏金剪連原配鑷及鍊者極為罕見。除本品外,應僅另見兩例出版。其一剪刀形狀稍異,出自倫敦 Desmond Gure 伉儷收藏,曾展於《Mostra d'arte cinese》,威尼斯,1954年,編號277;其線描圖載於 Bo Gyllensvärd,,《The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 Bulletin》,號29,斯德哥爾摩,1957年,圖7及8,編號e。其二鑷及鍊略異,白鶴美術館收藏,載《白鶴英華 : 白鶴美術館名品図錄》,神戶,1978年,圖版35。紐約蘇富比亦曾售一例,無紋飾,連鑷,無原鍊,售於1986年6月4日,編號250。

138

隋開皇十年(590年) 黃花石雕天尊王像

估價  80,000 — 120,000  美元

來源

通運公司,紐約,1946年2月15日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觀此像,面長鬚,束髮冠,扶三足托,應為道德天尊,即老子。此時期之道教聖像深富歷史價值,展示當時道教與佛教信仰剛正式成形伊始,兩者之間分界靈活變通,有時兼可合一。像碑背光尖頂、天尊結蓮花坐,以及於方形座上刻銘文等特點,亦見於同期佛教石碑。此外,從圓雕天尊像身、道袍以精細線條刻劃,亦可見道教與佛教造像工藝之交流對話。

漢朝衰亡,對道教發展影響深遠,從道家哲學轉化成宗教信仰,兼具特定宗教活動。其中變化,源自東漢張道陵。張道陵自稱太上老君命其為天師,所創教派後來發展為天師道。首部提及老子之書乃司馬遷之《史記》,刻畫老子為聖之造像,則出現於二及三世紀,與最早期之佛教造像出現於同期。在此期間,老子被奉為聖,尊稱太上。

139

公元前三 / 二世紀 青銅馬

估價  40,000 — 60,000  美元

來源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購於1952年9月之前

本品尺寸較同類者更大,頗為罕見。參考一鄂爾多斯式青銅馬相近例,尺寸略小,E.Bennett 夫人收藏,曾展於《The Exhibition of Chinese Art》,柏林,1929年,編號89,售於倫敦蘇富比1955年5月24日,編號26。此類馬多見小尺寸者,如見一例,盧芹齋收藏,載《Alfred Salmony, Sino-Siberian Art, in the Collection of C.T.Loo》,巴黎,1933年,圖版XXXV,圖6。另可參考四例,其一為 Frau E. Rosenheim 舊藏,亦曾展於柏林,出處同上,編號129,後自 E.Bennett 收藏釋出,售於倫敦蘇富比1955年5月24日,編號21, 繼由 Walter Sedgwick 夫人收藏售出於倫敦蘇富比1968年7月2日,編號16;另見一例,售於倫敦蘇富比1979年12月11日,編號53;再見一對例,Lester Wolfe 收藏,售於紐約蘇富比1983年12月7日,編號73。

140

唐 銀局部鎏金鏨花釵

估價  5,000 — 7,000  美元

來源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雙股為釵,單股為簪。本品銀局部鎏金鏨花釵,造形特殊,極為少見,未見它例著錄。可參考此類髮釵中較常見作例,如兩件素面金釵,展於《Chinesische Gold und Silber. Die Sammling Pierre Uldry》,雷特伯格博物館,1994年,編號212及213。

經過考古研究發現,髮釵最早於東周時期便有使用。見一例由動物骨做成的髮釵,於山西省侯馬晉國遺址一座春秋戰國墓出土,其線描圖刊載於周汛及高春明,《中國歷代婦女妝飾》,香港,1988年58頁,圖2.33。自隋唐始,髮釵風格多變且盛為風行,主要因為唐朝貴族婦女髮型變化多樣,常常需要各式髮釵來固定或裝飾髮髻。關於髮釵風格之發展,見周汛及高春明,前述出處,71頁。

141

戰國至漢 銅錯銀臥鳥形戈帽

估價  8,000 — 12,000  美元

來源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此類品應為銅戈頂飾。參考一鳥形例,器形紋飾均簡,銅戈頂飾,斷代公元前四至五世紀,圖見 Jessica Rawson,《Ancient China. Art and Archaeology》,倫敦,1980年,圖版105-d。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收藏一錯金銀例,由 Ernest Erickson 基金會1985年贈予該館,載於 Maxwell K. Hearn,《Ancient Chinese Art. The Ernest Erickson Collection in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紐約,1987年,編號53。再比一錯銀例,展《中国の美術:一人の眼》,和泉市久保惣記念美術館,1984年,編號36。另見一例,出自瑞典國王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夫收藏,曾展於《王藏中物》,東方博物館,斯德哥爾摩,1967年,編號23;三藩市亞洲藝術博物館收藏一錯銀例,出自艾弗里·布倫戴奇收藏,館藏編號B60B816。漢代作例則可參考一錯金銀例,曾屬 Henry J. Oppenheim 收藏,現藏於倫敦大英博物館,館藏編號1947,0712.380;大英博物館另藏一例,載於 Orvar Karlbeck,〈Selected Objects from Ancient Shou-Chou〉,《The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 Bulletin》,編號27,斯德哥爾摩,1955年,圖版14,圖11。

142

商 骨雕獸首飾

估價  3,000 — 5,000  美元

來源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因材質脆弱,此類骨雕存世甚罕。可比較一例龍首骨雕,尺寸較小,紋路亦簡,源於戴萍英基金會,售於佳士得拍賣行2008年9月17日,編號223。另有一饕餮紋面飾例,原為亞瑟·M·賽克勒舊藏,售於紐約佳士得2009年3月18日,編號249。此外,河南省安陽婦好墓出土一虎形骨雕作例,收錄於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出版之《殷墟婦好墓》,北京,1980年,圖版CLXXXIII,圖3。思源堂舊藏見一類例,兩度售於紐約佳士得,先售於1995年9月21日,編號129;繼售於2013年3月21日至22日,編號1192。巴黎佳士得亦曾售一鳥形作例,Georges Halphen 收藏,2003年11月20日,編號430。

143

東漢 灰陶龜形硯連蓋

估價  6,000 — 8,000  美元

來源

Nagatani, Inc.,芝加哥,1948年10月1日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自新石器時代伊始,龜即有吉祥之意,自古便被視為力,智,毅,壽之象徵。上殼指天,下殼代地,天圓地方,合為宇宙。殷商時期便以下殼龜甲占卜。除此外,其形亦可適作研墨之器。

見一類例,尺寸略大,藏日本京都美秀博物館,刻畫龜紋相近,收錄於《美秀博物館圖冊(南館)》,京都,1997年,編號119。亦有一黃陶例,藏於明尼阿波利斯美術館,展品編號32.54.4A.B。還有一例較小者,殼上劃飾卦紋,收錄於劉怡瑋、Michael Nylan 及 Anthony Barbieri-Low,《Recarving China's Past: Art Archaeology and Architecture of the 'Wu Family Shrines'》,紐黑文,2005年,圖版54及Robert D. Jacobsen,《Celestial Horses & Long Sleeve Dancers: The David W. Dewey Collection of Ancient Chinese Tomb Sculpture 》,香港,2013年,圖版65。

144

新石器時代 紅山文化 玉鴞形珮

估價  8,000 — 12,000  美元

來源

史蒂芬·瓊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此玉飾作鳥形,當為鴞,器微制簡,乃約公元前3500年中國東北部紅山文化之典範。紅山遺址曾出土相若器,可資參考,如遼寧省阜新市虎頭後及內蒙古巴林右旗出土類例,類例見 Jessica Rawson,《Chinese Jades from the Neolithic to the Qing》,倫敦,1995年,圖版I:5。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苏富比官网   典藏君整理编辑   同行转载请声明版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