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逸仙丰碑(第6期) | 王捷:肝胆“王铁人”

 长孫无忌 2019-03-01


南岭苍苍,珠江泱泱,

百年老院,似水流长。


我院作为中国首家西医医院,自1835年创建后,几经变迁,数度易名,风雨兼程,凝聚几代心血,终攀医学高峰。上世纪中叶,一批批医学泰斗投身我院。他们扎根在这块历史悠久的土地上,面对着种种沉疴宿疾,决心要“除百姓之疫病,创医术之辉煌”。他们以岁月为笔,以热血为墨,书写着大医精诚的精神。从风华正茂到耄耋之年,他们信念如磐,大爱仁心,将毕生精力倾注于医教研事业,铸就了一座座巍峨的时代丰碑。


为传承一代医学大家“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和精益求精、诲人不倦、金针度人的师者风范,激励广大医务工作者砥砺前行。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逸仙丰碑”第六期,聆听肝胆胰外科王捷教授的人生故事。





王捷

王捷,肝胆外科教授,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名医,逸仙名医。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肝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主编。


王捷在外科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尤其在复杂性肝胆胰疾病的诊治、门脉高压症外科治疗领域具有很高的造诣。在国内较早倡导抗乙肝病毒治疗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在国内首先倡导并推广门脉高压症的精准断流术式。2005年在广东省成功开展了首例亲体肝移植手术,此病例亦是当时全国接受亲体肝移植手术年龄最小的(5个月)病例,目前患儿仍健康生活。在广东省率先开展了肝门胆管癌和胰腺癌联合血管切除与重建、不阻断肝血流条件下中央型巨大肝癌切除等高难度手术。肝门部胆管癌、胰腺癌和巨大肝癌的手术切除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肝癌的二期切除、腔镜、机器人肝胆胰外科手术居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


作为学科带头人,王捷于2013年带领普外科成功申请获得批准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尤其在肝胆胰专科建设方面作出了主要贡献。


王捷绰号王铁人


最忙的一周,他星期一早上9点进手术室,晚上11点钟出来,星期二门诊结束后又做手术到晚上6、7点,星期三早上9点多进手术室到下午7点,从晚上9点做肝移植直到星期四早上6点多钟,早上9点又重新开始手术直到下午3点,星期五一天还忙到凌晨12点,星期六还要外出会诊。


王捷说“我当时感觉人有点飘了”,“铁人”由此获封


▲王捷教授手术中


王捷的发奋起因于学科劣势和人才断层。因为建国后定位为小科医院,上世纪九十年代,我院的内、外、妇、儿四大科都不是重点学科。在学科精细化趋势下,各大医院已经划分了很多专科,而我院直至97年才将外科的亚专科分开。


人才问题也同样棘手。由于某些历史原因,普外科年龄断层现象严重,以区庆嘉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医师起码大王捷20岁,其余刚毕业的医生比王捷要小5岁以上,这种情况下,王捷被“推出来”作承接层,成为医院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


更直观的落后体现在重点学科申报方面, 彼时中大附属医院一同向教育部提出申报并拿到了普外科的重点学科,一和肿瘤医院提供的材料最有分量,分到了75%的经费,二院三院贡献小,只能分最后的25%,这让王捷觉得“普外科地位就这样,不发奋怎么行?”


2000年接任主任后,他认定自己在学科建设中必须作出榜样。“自己带头,别人才愿意和你走。”除了保持一天3、4台手术的工作常态外,他还常常担任“救火队长”。在科室凌护士长记忆中,“无论夜多深,只要他接了电话马上就会来”。类似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直至返聘至今,王捷也保持了年均300台以上的手术量,医护人员们对此有共识:“只要他在,我们就很有安全感”。


在王捷的带领下,我院普外科得到了快速发展。肝胆外科腔镜技术及胆道、胰腺疾病外科治疗在华南地区首屈一指,疑难手术也达到了华南一流地位。此外,肝胆外科还主持并承担了国家863、973多项重点研究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基金等数十项重点研究项目。


“铁人”称号当之无愧。


拓荒“王院长”


而更大的担子在南院区。


2002年我院南院区刚刚建成并投入使用,受条件限制,发展情况不甚理想,瓶颈也逐步显现。受病区空间限制,普外科床位只有100张左右,科研及临床平台大为紧缺。他有“私心”,平台越小,互相产生矛盾几率越大。提及此事,王捷反问:“医院给你那么大的一个机遇的时候,你敢不敢去把握?”答案在这位“铁人”身上是肯定的。


于是,考虑到南院区成长的巨大空间和充足的人才支撑,王捷主动请缨带领外科前往南院区“拓荒”。他记得清楚,当时百分之八九十的亚专科的教授都不愿意过去,其余都不表态,只有乳腺肿瘤外科苏逢锡教授一个人站出来:“你给我一个病区我就过去。”


同科室的弟子肖治宇副教授感慨:“这在现在看来无疑是一个前瞻性的的决策”。床位暴增至200余张,普外科的发展空间由此大为扩展。十个月的时间,王捷就使科室的业务量比原来翻了一番。


▲我院普外科合照


为了把南院品牌推出去,王捷另辟蹊径打造“院中院”,依托外科优势创立“华南肝胆医院”和“乳腺疾病中心”。这是为契合大众“专科医院更专业”的观念,同时也强调了学科的专业性。他们再通过健康讲座、社区义诊等方式“把医院介绍出去,也把我们的医生介绍出去”。品牌意识的强化得到了团队的响应。王捷反复强调团队的功劳,他说:“我只是在前面吆喝一下,吹吹哨子而已。”


院区建设并未局限于普外科,作为南院区管委会主任,王捷强调一切为了临床一线”,以病人和员工为中心——“服务好员工,才能真正服务好病人”在饭堂、值班条件、安保系统上都进行精细保障。医生的责任感也被凸显出来。有没有解释病情,态度到不到位等细小的沟通问题都会通过护士和护工及时反馈到病区。


南院区如今已集中了一批实力强劲的手术外科医疗资源,有内科及其它专科的支撑,着力打造“精准肿瘤诊疗中心”。王捷的期待不止于此,作为学生肖治宇眼中“有雄心抱负”的老师,他希望二院能有更长足的发展——进入国内医院第一方阵,“服务东南亚,甚至国际”。


妙手“王教授”


王捷在临床和行政上双肩挑离不开技术底气。


肝癌患者圈内的人都知道,王教授是国家级的教授,对肝脏肿瘤、胆道肿瘤、胰腺肿瘤、肝胆管结石等疾病的诊治也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像肝癌晚期患者,以往来说生存期很难超过半年,但在王捷手下延续生命至今的却比比皆是。


有一位胰腺肿瘤病人之前在省内其他大医院求医无果,在听闻王捷的名声后便主动找到他。考虑到病人年龄三十几岁且愈后相对良好,他便接手了。先后进行胃部分切除和胰头、十二指肠、门静脉全部切除重建,最后,手术顺利完成。同行在行业会议上评价:“你这样的手术都做了,还有什么手术不能做?”


还有一位肝癌患者从其他医院转院过来,经过王捷手术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 “伤口痊愈更快了,很幸运由王捷教授执刀”。为此还发了条朋友圈,“还是要找好医生,推荐王捷教授”。一位实习医生在跟过王捷的手术后印象深刻,在腹腔镜里打外科结是高难度的手术操作,而他“连打‘结’都很帅气”。


肝胆外科主要诊治肝胆胰等方面的疾病,但对完整知识结构的追求使得他对内科等多学科疾病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肖治宇等弟子看来,“老师是一个不会满足的人,还在不断挑战”。


更精彩的挑战在2005年,在王捷的主持下,由我院副院长刘超,肝胆外科陈涛教授组成的移植团队共同完成了广州市首例活体肝移植手术,同时也创下国内最小接受活体肝移植手术纪录。


▲2005年7月,王捷(左一)教授主刀,

多方合作,成功完成全国最小活体肝移植手术


肝移植是难度最大的移植手术之一,而活体移植又是其中的最难点。据相关报道介绍,此次肝移植发生在一对母子间,动用了移植中心、小儿科等7个科室的专家,仅孩子的手术就进行了6个小时。


面对体重只有6公斤的半岁婴儿,一切都要在微型的状态下进行,重新做吻合口以缝合来自大人的肝脏,用4~6倍的放大镜才能看清楚细细的手术线。孩子全身血量不过600毫升,失血量超过100毫升即有生命危险,最终孩子的出血量仅有让人难以置信的20毫升。


更为精细的步骤是缝合孩子和母亲的血管,母子血管粗细相差近一倍,缝合吻合无疑是“艺术般的操作”。手术的成功填补了广州活体供肝移植手术的空白。


“这是有技术含量的。”王捷至今认为人生里总有需要一些挑战,“这样你才觉得你自己活着有意思” 。


技术攻坚的性格离不开行医之初的一次经历。王捷曾遇到一位28岁湖南籍的晚期胃癌病人,开腹后发现癌细胞已经转移到淋巴结上,被认定为难以救治而没有继续手术切除肿瘤。而在得知患者一个月后离世的消息,王捷第一反应则是后悔没有果断的尝试一把。从此之后,王捷每个事情不做到极致总有些不甘心。再遇到类似案例时,谁说不行王捷都不听。坚持为这些患者清理癌细胞,加上后期药物干预,这些被诊断为晚期病人一直健康生活至今。


仁心“王医生”


医者仁心,大医者有大仁。


医患关系对每一个医师而言都是回避不了的问题,在他这里却鲜有冲突,即便在医患关系尖锐的“至暗时刻”也选择忍辱负重——他理解患者的心情。


沟通是他极为重视的一环。他把手术看作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决策,所以要想到“如果是患者他会怎么考虑”。医生有专业知识及判断力,给患者的信息要把握得相对准确,这需要有强大的一个知识结构跟丰富的经验积累。王捷总结道:“这就是不能讲过头话,也不能够讲得不足”。


与王捷共事十几年的护士记得他当初曾反复劝说一位肝癌患者做手术,“他把所有顾虑都解释清楚了,连患者没想到的也讲清了”,最终获得了患者的信任,而且患者手术成功后王捷还不断写信提醒他复查,一路跟到现在,目前这位患者已继续生活超过20年。


有患者感激他,坚持送他礼物,他委婉拒绝,“只收下你的心意,并祝你身体健康”。实在拒绝不了的,护士们仍然记得,“就先把红包收了,等患者安心做完手术再退给他们”。

  

 他每周三都会坚持进行查房,病例乃至住院时间都清清楚楚,肖治宇记得自己研究生期间,王捷会不定期抽查他们对病人的了解情况。“负责那么多病人,检验结果小数点后两位都知道,这实在是不可想像。”


▲王捷教授荣获“中大名医”称号


王捷对病人的负责离不开老师区庆嘉教授的言传身教。研究生期间,王捷曾遇到了一位严重肾癌病人,手术中出血达1万多毫升血,术后生命体征不平稳,区教授也在病区守了整整两天多,王捷就在病床旁边,监控补液速度。王捷说:“区教授那个时候已经是华南地区那么有名的教授,又是科室主任,他完全可以借口离开的,但是他没有。”王捷对此至今依旧感慨。


对于王捷而言,对病人负责,为患者付出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2017年的除夕夜,有位病人病情不稳定,血压突然掉下来,心跳达到每分钟170多次,只能进行手术干预,他将岳父岳母送到饭店就赶紧跑回医院,做了6个小时的手术,直至深夜病人体征稳定后才回来。他把这种付出看做理所应当。王捷笑道:“只要对病人有益,就算傻傻的也要干。”


王捷道,这种理解可以追溯到当年在工厂工作时,干活不要加班费,感觉对社会的付出是应该的。他1974年中学毕业后就走向社会,在工厂干了3年,王捷比任何人都珍惜学习的机会。因为王捷主要擅长理科,他一开始的喜好并不在医学上,他还清楚地记得自己曾拿过省内数学竞赛一等奖,高考物理的分数是88分。


“但做人有一件事情,你认准了你就该往下走,左顾右盼的话你就会很犹豫,像熊瞎子。”对于医学他从未后悔,“踏进这个门,我就认准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