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约有50%以上的孩子曾出现过口吃的现象,只是有轻有重,有些轻微的口吃不留意就忽略过去了。 孩子怎么突然“结巴”了? 孩子的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所以,孩子的表达能力孩子发育成长的路上... ...难免出一些“状况”。两到三岁的宝宝更是口吃“重灾区”,这与孩子的认知发育是密切相关的。 口吃分为短暂性口吃、良性口吃和永久性口吃。一般幼儿在学说话中出现的口吃,只要父母耐心纠正,几个月就可以改过来,这称为短暂性口吃;3至6岁儿童发生的口吃,六个月到1年就可以消失,这称为良性口吃;7岁以后的儿童,说话时第一个字重复,有时轻,有时重,字音拖得很长又不清楚,往往还借助面部和肢体动作来帮助说话,称为永久性口吃,这种口吃调治起来难度比较大。 口吃究竟是怎么回事? 人们常把吐字不清晰、讲话不流利的人叫做“大舌头”,语言表达的清晰流畅确实跟舌头的关系非常密切,口吃当然也跟舌头密不可分,舌头不灵活,讲话就容易结结巴巴的... ... 《灵枢·忧恚无言》说:“舌者,音声之机也。” 不过,一个小小的舌头却有很多幕后的操控者,中医认为与我们的心、脾、肾等脏都有关系。 《灵枢·经脉》说:“脾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手少阴之别……,循经入心中,系舌本”。 舌体运动及语言表达功能依赖心神以统领,而语言功能则能反映心主神志功能正常与否。 中医讲“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人的周身脏腑的各种功能,都仰赖于“脾”化生的气血供养。 对于孩子出现的口吃多数是脾、心两脏及其经络的问题,对于严重、顽固的口吃也考虑是否涉及肾的问题。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可能孩子接触了,说话结巴的人,或是在电视节目看到了讲话磕磕巴巴的表演,觉得有趣,便模仿了起来,也是出现口吃现象的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身为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呢? ✔ 首先家长要放松心态 爸妈急于“纠正”不良说话习惯,多次指出宝宝的口吃语病,这样反而强化了对“结巴说话”的认识,宝宝说话更容易结巴。 用心倾听他的每一句话,表示你能够理解他。如果你紧张、烦躁了,这些情绪会从你的语气中流露出来,孩子受到暗示,会更紧张加重结巴。 ✔ 不要取笑孩子 孩子口吃,不能当做取笑、恐吓、打骂的理由。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跟其他人议论"我家孩子话都说不好,结结巴巴的……",这些做法会让孩子更加羞愧、害怕,甚至讨厌开口说话。 调理妙方 1、推脾经 “脾为后天之本”,所以养好脾胃是最基本的问题。推脾经不需要辩证,且为双向调节的,坚持每天推脾经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董针特效穴:心灵穴 用轮流点按以上三个穴位,时间长短可根据自我感受决定,但建议每个穴位在15分钟左右。当然,如果您学习过针灸也可以使用针或者磁珠,这样会更为方便。 牛妈有话说 妙方虽好,但孩子平日里的身心养护也很关键。 饮食上孩子也要以素食为主,少吃肉类等荤腥食物、生冷饮食,这些食物会损伤脾的功能,导致孩子很多健康问题。 实践证明,通过坚持推脾经很多孩子睡眠好了、磨牙的问题解决了、吃饭好了、脸色好了,甚至还有的妈妈在自己身上实践的时候达到了瘦身的效果。 文|妙手莲华专家团 编排|Maggie 近期热文 如果你想咨询关于育儿的更多疑问,可加微信入群 莲华妈妈 微信:mslhtuina 儿推群|饮食群|读书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