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维的死党:一心桃源里,不作武陵人

 江山携手 2019-03-01

王维有一个忘年交,叫裴迪,比他小15岁,两人是山西老乡。

两人相识的时候,王维四十出头,早已诗名在外,是当时的名人,在长安南面的蓝田县辋川买了别墅,半官半隐闲居。裴迪当时二十多岁,不过是一个秀才,两人身份悬殊,但是志趣相投,一心向佛,潜心山水,成就了一段史上佳话。

王维在30岁丧妻以后,从未再娶,也没有给妻子写过一首悼亡词。他后期的大部分诗词,都是和裴迪互相唱和时所写的。两人的诗词还合编成了《辋川集》。后来,有人怀疑王维和裴迪之间是不是有基友之嫌。其实,两人不过是志同道合的“道友”而已。

一起住在辋川的还有崔兴宗,因在兄弟中排行第九,又叫崔九。他和裴迪一样,也是下层知识分子。唐玄宗后期,任用奸相李林甫,宠幸杨贵妃,政治黑暗,因此像裴迪和崔九这样寒门出身的读书人,根本就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所以他们宁愿隐居山林,陪着王维,“浮舟往来,弹琴赋诗”,陶醉于终南山的美景中。在《送崔九》一诗中,裴迪便将这种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送崔九唐·裴迪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开首两句写归隐之乐:

这次回到山里之后,不论入山深浅,都要饱览山川之秀丽,林木之幽美。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归隐之乐,乐在山水,是仁者与智者的选择。这两句说,若是归山,无论深浅都要去看看山林听听灵泉。其实也是劝勉崔兴宗不要再留恋世俗的生活,把对山水的感情升华到一种与世俗生活相对立的高度。这与他们对现实的厌倦与反感有关。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后两句巧妙用典,申明归隐之志:

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人,只在桃花源游了几天,就匆匆出山。

这两句是劝崔兴宗隐居丘壑,既然在山水间找到了生活的真趣,就不要再从那个境界里返回到现实中来了。

“武陵人”,指陶潜《桃花源记》的武陵渔人。武陵人偶遇桃花源却又回到现实中,结果后来再也找不到那片仙境了。诗人认为这是一个错误,因此劝他的朋友:既然在山水之间找到了真趣,找到了自己思想感情的寄托,就不要像武陵渔人一样,找到了桃花源却轻易地放弃了。

作者为什么要人留恋那个“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呢?这与他们在现实中屡屡失败有关。这一方面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因此他说:“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这首诗语言浅显易懂,但立意很深,不失为一首好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