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闽南语流行歌曲之中,有“四、月、望、雨”之说,指的便是《四季红》《月夜愁》《望春风》《雨夜花》四首闽南语歌谣,这四首歌谣在面世之初都曾造成一时轰动,即使经过数十年,仍然在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不时地被记忆着、歌咏着。这些台湾小调因其特殊的创作背景,成为历经战乱之后的台湾同胞有所怀旧、有所思慕的款款心曲;并且因其蕴含着浓厚的台湾情味,而成为那些由于历史原因不得已而漂泊异乡的游子们聊以慰藉乡愁的曲调。今天我们要请大家欣赏的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曲:《望春风》。
20 世纪30 年代之前,台湾虽有流行歌曲问世,但品质与普及化都不甚理想。1933 年,《望春风》横空出世,成为台湾最受欢迎的闽南语流行歌曲,2000 年被评选为台湾地区“最受欢迎的老歌”第一名。该曲歌词源自《西厢记》中,“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描写,表达了少女思春的青涩情怀。此外,该曲使用传统五声音阶结合而成的优美旋律,与其他流行曲调比较起来,不但毫不逊色,而且更加意境优美,因此被许多国家的乐评人认为是极具特色的“台湾调”。 望春风 作词:李临秋 作曲:邓雨贤 孤夜无伴守灯下 清风对面吹 十七八岁未出嫁 遇到少年家 果然标致面肉白 谁家人子弟 想要问伊惊歹势 心内弹琵琶 想要郎君做夫婿 意爱在心内 等待何时君来采 青春花当开 听见外面有人来 开门甲看觅 月亮笑阮是戆大呆 乎风骗不知 民族管弦乐合奏版的《望春风》,经著名作曲家关迺忠先生改编,展现出别具一格的清新意境,成为民族音乐会上的常演曲目。
新竹国乐团版《望春风》
关迺忠先生对这首曲子的改编,对少女青春情怀的描写可以说是惟妙惟肖。乐曲开头,迂回婉转的引子,仿佛一位二八少女,带着“你若盛开,清风自来”的矜持心情凭栏而立。接着,琵琶solo奏出主旋律,暗合了遇到“果然标致面肉白”的少年家,“心内弹琵琶”那种小鹿乱撞的心情。接下来,古筝和二胡的对话,仿佛是与情郎“等待何时君来采,青春花当开”的告白。主题再现后,音束犹如空灵的清风,吹开了寂静的春夜,竹笛双声部引来了“听见外面有人来”的响动。在月亮的嗔笑和姑娘“乎风骗不知”那种又期待、又藏在心中不敢向人诉说的娇羞中,古筝的琶音带着少女百转千回的心情,与清风明月一起,消失在夜色之中。 《望春风》是台湾歌曲中的名著,在人们心中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也成为各种版本改编曲的首选。作者改编的另一版《望春风》中,加入了一段以竹笛和木琴为主的欢快的变奏,使这首曲子又呈现出另一种不同的风格和意境,体现出作者巧妙自如的改编功力。 作曲家、指挥家关迺忠,1939年生于北京,父亲关紫翔是知名小提琴家。他自幼随父亲及德国教授古柏克接受严格的音乐教育;17岁进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61年毕业。 1961年至1979年担任东方歌舞团指挥及驻团作曲家;1979年移居香港,1986年至1990年任香港中乐团音乐总监;1990年移居台湾,任高雄市立国乐团指挥。曾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广播交响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中央民族乐团、上海民族乐团、香港小交响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新加坡华乐团以及天津民族乐团等著名乐团合作演出及录制唱片。 1994年移民加拿大,继续从事音乐创作,并经常到中国内陆、香港、台湾等地指挥、演出和录制唱片。主要作品包括交响乐4部,各种乐器协奏曲26首,大型乐队作品15首,舞剧配乐3部,交响大合唱3部,中小型乐队作品、各种古典及民间乐曲改编曲、舞蹈音乐及影视音乐等改编曲逾百首。主要作品包括民族交响乐《拉萨行》《丰年祭》《云南风情》《管弦丝竹知多少》,双打击乐协奏曲《龙年新世纪》,古琴与乐队《琴咏春秋》,二胡协奏曲《第一二胡协奏曲》《第二二胡协奏曲——追梦京华》,笛子协奏曲《蝴蝶梦》,大提琴协奏曲《路》等。其中,交响组曲《拉萨行》《月圆花灯夜》《丰年祭》《山地印象》《唢呐协奏曲》《几内亚舞曲》多次获香港作曲和作词家协会颁发的年度最广泛演出古典乐曲奖;交响音画《孔雀》获选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第一二胡协奏曲》入选中国当代作曲家曲库。 2006-2015年获聘为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并担任华夏民族乐团桂冠指挥。 《关迺忠编曲作品集——台湾小夜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