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上,输血是个很古老的医疗方法,早先的医生甚至还把动物的血输给失血衰弱的病人。后来发现,即使是输入人血,结果也常常很糟。直到1902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 宣布了20世纪医学上的重要发现之一,即ABO血型系统,才使输血步入正确安全的轨道,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ABO血型系统是根据红细胞上的凝集原的种类决定的。如A型血的红细胞上为A凝集原,血清中为抗B凝集素;B型血的红细胞上为B凝集原,血清中为抗A凝集素;AB型血的红细胞上既有A凝集原又有B凝集原,血清中没有凝集素;O型血的红细胞上没有凝集原,血清中有抗A、抗B凝集素。
当一个人大量失血而危及生命时,最有效的抢救方法就是输血。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给病人随意输入他人的血液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红细胞上的凝集原如果遇到相应的凝集素 就会发生凝集反应,堵塞血管,危及病人的生命。

所以在输血前,医生必须检查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血型。输血时,原则上应输同型血。若无同型血,不得已要异型输血时,必须先进行交叉配血实验。

交叉配血实验的主要考虑因素 是供血者红细胞上的凝集原 是否会和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反应。据此我们发现,O型血是万能的输血者,可以输血给A型、B型、AB型和O型血的人。AB型血是万能的受血者,可以接受A型、B型、AB型和O型等不同血型人的血。
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那么,献血会影响自身健康吗?事实上,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4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因为献血失去的一半是水分,献血后,机体会刺激造血器官加快制造新的血液,通过自身调节机制,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在较短时间内就会得到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