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数码相机上使用胶片机的老镜头

 看图识字008 2019-03-01
  玩照相机有些年头了,最早是从黑白胶片开始的。年幼时家里有一台德国蔡司的135皮囊机,小巧耐用。一卷黑白胶卷名义上可以拍36张,为了节约胶片,总要想方设法拍到38张以上。后来又有了那时最时髦的海鸥4C,用120胶卷。1985年买了无锡湖光厂的民用产品,135mm的小机器。简单实用。直到1992年添了一台尼康F4,就算达到了发烧友入门级。
    进入了数码阶段,最先添的是一台奥林巴斯的小机器,因为是最先从胶片机上转来的,用今天的话说,感光板全画幅的。只不过那时候,半画幅还没有发明,所以也就没有了对比。
    和胶片机最大的不同点,数码机不需要底片,也没有冲印和后期的暗房处理。这个优点一方面降低了对摄影发烧友们的财力门槛要求,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发烧友们按动快门的欲望,反正只是内存大小的问题,除了对机身的快门装置是一个疲劳度考验之外与费用基本上无关。当然,不可避免地生成了无数置之高阁无人欣赏的图像。
    最遗憾的问题是那些大大小小,各种焦段的镜头。说实话,除了自动调焦功能大多不能和现在流行的尼康机相匹配之外,高级玻璃磨成的镜片无论从成像还是精度上说,都是很不错的。
    拿了一个老胶片机的镜头,能不能用到数码相机上呢?以手头的尼康D90为例。
    首先,要注意到感光板的半画幅,这样,镜头指示的焦距就需要折算,因为同样是47度的视角,135胶片的焦距为50mm,半画幅的焦距仅为33mm,这中间大概差了1.5倍。所以,当你用了50mm的135标准镜头,用在尼康D90上,就相当于使用了75mm的中焦镜头。同理,当你使用28mm-80mm的中焦变焦镜头时,它的焦段就成了42mm-120mm的中远焦镜头。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到,感光板上的图像也比原来在胶片上看到的小了。
    第二,由于手头的这个镜头不是自动调焦的,D90要设定为全手动状态,即将机身上的曝光设定旋钮转到M档,AF/M手柄设定为M档。快门的速度要用右手的旋钮设定,光圈大小则需要手动调节镜头上的光圈指数。
    第三,现在的数码机都有设定感光指数ISO的选择菜单,这个菜单通常都有一个自动调节的选项,别忘了在选择ISO的同时将这个自动选项设为关闭。
    此时,按照现场的条件选定的光圈,距离和速度的参数后,就可以拍摄了。特别要注意的则是距离上的误差。
    当然,由于照片效果是可以及时地在LCD屏幕上看到的,上述的参数就可以即时地调整,这一点比老式的胶片机非得等到胶卷冲印好了再看要简单得多,优越得多了。
    再有就是,老的玻璃镜头一般都比较重,而新的塑料机身反而比较轻,有了头重脚轻的感觉。所以,低速快门拍摄时防止抖动有时就成了大问题。好在有三脚架的帮助,这可以轻松解决。
    下面几张就是我用老式胶片机镜头拍摄的荷花。因为荷池塘所限,一般都没有可能近摄。用了老式的镜头,远距离拍摄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在数码相机上使用胶片机的老镜头
在数码相机上使用胶片机的老镜头
在数码相机上使用胶片机的老镜头
在数码相机上使用胶片机的老镜头
在数码相机上使用胶片机的老镜头
在数码相机上使用胶片机的老镜头
在数码相机上使用胶片机的老镜头
在数码相机上使用胶片机的老镜头
在数码相机上使用胶片机的老镜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