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把心痛当胃痛 ,入院才知心脏发出警告。 今年52岁的廖阿姨来自广东清远市,从二十来岁起便偶尔出现左胸疼痛,廖阿姨一直以为是胃病,多次去消化内科就诊,也尝试服用了不少“胃药”,但都效果不理想。 一个月前活动后,廖阿姨明显感觉到胸闷、心悸,于是到当地医院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后,提示房间隔缺损,合并二尖瓣及三尖瓣关闭不全,当地医院建议到上级医院就诊治疗。 廖阿姨跟家人听闻该手术可以微创治疗,便找到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血管外科张晓慎主任。入院后心脏冠脉血管造影检查更加发现廖阿姨前降支中段有一心肌桥,收缩期压缩80%。按照既往经验,如果瓣膜修复合并有冠脉血管病变,需正中开胸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治疗,也就是说没办法进行微创手术。正中开胸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大,不但延长了术后康复时间,而且术后刀口疤痕大,不美观。 行复合微创心脏外科手术:不停跳微创心肌桥松解术+微创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张晓慎主任带领医疗团队仔细评估分析廖阿姨的病情,将其CT数据进行三维重构,测绘并标记了心肌桥位置与胸骨相对位置及体表相对位置,最后制定了目前还没有报道的双侧胸壁微创小切口心脏手术方案。并为此制定了详细周密的治疗计划。 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后,张晓慎主任争分夺秒,最大限度的减少手术创伤,按照原定计划,先在左胸壁做了一个4厘米的小切口,在心脏不停跳下进行了心肌桥松解术;然后又在右胸壁打了三个孔,在外周体外循环和胸腔镜帮助下,进行微创房间隔缺损、高难度的二尖瓣及三尖瓣修复手术,最终手术顺利完成,手术中没有输血。术后三天,廖阿姨已经可以下地走路并跟其他病友谈笑风生,胸闷、心悸等不舒服,也没有再次出现胸痛了,手术切口小,疼痛小,很快就愈合了,对日常活动影响很小。 专家提醒:胸痛症状不可凭生活经验自行“诊断”,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张晓慎主任表示:如果出现胸前区的疼痛,并会放射至胸背部或手臂的绞痛,症状突发并持续,伴有胸闷、气短、心悸等不适感应高度警惕冠脉出现病变。常见的冠脉病变多为冠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逐渐狭窄,就是冠心病,最终可能导致心肌梗死,这与环境问题、作息及饮食不规律、吸烟、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因素相关。一般来说,冠心病高发于60岁以上的居民,而如今初发年龄越来越年轻化,甚至出现一些30多岁的年轻患者,如出现上述的不适症状应尽快前往具有胸痛中心的三甲医院急诊就诊治疗,或者拨打120要求送至附近胸痛中心。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成立胸痛中心,为急性心梗的病人开启绿色就诊通道,为生命保驾护航。 据了解,心肌桥的患者如果在心脏收缩期压迫血管管腔导致被压迫的冠脉血管重度狭窄,可表现出与冠心病相类似的症状,常在发作期间出现胸前区的疼痛,缓解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其表现得更为隐匿,常常让患者误以为是“胃痛”,本文中的廖阿姨就是属于这种情况。但是其危险性不亚于心梗的患者,一旦持续的发作导致冠脉血管压迫甚至闭塞,严重的情况可能会引起猝死。专家提醒,心脏疾病往往具有发病急、来势凶的特征,千万不要凭生活经验自行“诊断”,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