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医学杂想(仅是个人猜想)

 跳跳林 2019-03-01

​   现在传统医学为什么越来越被人故事或者误解?我有一个猜想,感觉可以说一说。“以指指月,非指旨月”“恍兮惚兮,其中有物”,事物的本来面目,一经人们命名定义概念化,在经过多次转述,往往使人们更难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本人不善于表达,本文希望能抛砖引玉,请同路中人多多指教,不胜感激。

   先说一下我说的传统医学指的是什么。导引(内导和外导),按摩,针石,艾灸,拔罐,刮痧,放血,草药,这是大家常见的。另外我个人觉得,佛家和道家的一些仪式也可归入其中,因为它们有治疗效果,但是不好归类,之后涉及时会细说。类似的民间叫吓着,找替身等一些“神瞧”也在其中,风水自然也在其中。

         导引这种方法可能出现的最早,也最原始。总的来说导引分内导和外导,个人把强调“意识”的方法归为内导,强调意识外的归为外导,有的时候两者有重叠的部分,没有明显的分界。我们知道的舞蹈,武术,导引术,五禽戏,静坐,站桩,冥想,瑜伽,个人觉的都可以归入导引这个笼统的概念。它们都是利用大脑意识和身体形态的相互作用,来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作用。

     原始社会的人们,面对疾病,能利用的东西实在太少。能利用的只有自己的身体和意识。自己的意识可以控制自己的身体,于是身体做出各种动作,各种动作又会带来不同的感觉,于是原始舞蹈产生了。当然具体的产生会很复杂,这里不展开细说了。原始社会舞蹈最基本的会带来温暖,而温暖可以预防或者祛除寒冷带来的大部分疾病。在漫长不断的探索中,导引术不断发展,人们分工越来越细,有人专攻意识,有人专攻外形,便有了后来静坐冥想,吐纳导引,或者内外兼修,形神合一,随着时间的积累,人们在某个机缘时刻,发现了人体的气血运行有章可循,身体里有股气像河流一样流动。也许是某一个认,或者是几个人在经过闭关入静一段时间后,发现了气血的运行规律——经络。有了经络以后,导引术有了理论依据,发展到更高的层次。大概在这个时候,人们用了几个概念来描述气血的运行——元气和真气。元气和真气应该是描述气血的几种状态,有时不同,有时很相似,甚至是相同。中国的文字很多时候很朦胧,不像西方语言那样逻辑性强,那样精确。元气个人理解气血运行的原始状态,真气是原始状态以外气血运行的理想状态。听起来很抽象,如果练过气功的人可能会好明白我说的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