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传播莆田元宵民俗文化 赢莆田全域旅游套票 ▼ 传播元宵文化 一、活动主题:关注“莆田旅游”公众号并转发“妈祖爱元宵长”旅游月活动精品文章,赢取莆田全域旅游套票。 二、活动时间:2019年3月1日一-2019年3月31日。 三、活动内容:关注“莆田旅游”公众号,点击底部菜单栏“莆仙文化—元宵旅游”,转发关于“妈祖爱元宵长”旅游月活动的精品文章,活动结束后,我们将统计并公布所有人的文章转发被有效阅读量,获得阅读总量排名前100名的网友,可获得莆田全域旅游套票5张。获得阅读总量第101名到第1100名的网友可获得莆田全域旅游套票1张。 (全域景点免票内容:湄洲岛旅游全票、瑞云山、九龙谷、九鲤湖、麦斜岩、菜溪岩、仙水岩景区门票。) 为莆田点赞 共同建设美丽莆田 千百年来,莆田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形成了独特厚重的历史文化。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拥有独特的语言。莆田境内壶公山、九华山、天马山、凤凰山、囊山五山簇拥,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湾环绕,特殊的山海地貌,让上古汉语、中古汉语的入声得以保留下来,构成了完整的八音,孕育了独特的莆仙方言,可以说莆仙方言是中国最古老的声音之一。二是拥有独特的文化。 蔡昊 摄 莆田传承了“地瘦栽松柏(bǎi)、家贫子读书”的文化传统,自唐以来,涌现出2482名进士、21名状元,17名宰相,有98人在《二十四史》中立传,出现“一朝三莆相”“六部五尚书”“一家九刺史”的人文奇观。积淀形成独特丰富的妈祖文化、莆仙戏曲、工艺美术、南少林禅武等文化,全市现存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点1474处,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0项、市级以上非遗项目244项。莆田也是“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是妈祖信仰发源地和妈祖文化发祥地。 蔡昊 摄 全世界现有妈祖宫庙6000多座,妈祖信众3亿多人,遍布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妈祖信俗”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三是拥有独特的精神。莆田人吃苦耐劳、勇闯天下,自古传诵着“无兴不成镇”“无莆不成市”的佳话,孕育了“与天争地、耕读传家、守土御寇、扬帆商路”的莆田精神。 朱少钦 摄 不仅于此,莆田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也极富地域特色,其中以“做大岁”和“元宵月”为其主要特征。明嘉靖四十一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九,倭寇攻陷莆田当时的兴化府城,占据府城60余日,洗劫杀戮,哀鸿遍野。次年正月二十九,因戚继光入闽抗倭,取得仙游大捷,倭寇弃城而去。府城逃亡百姓陆续返回家中,掩埋亲友,收拾家园。二月初二,家家户户相互探视伤亡情况,二月初四、初五再举行一次过年仪式。后来因二月农事繁忙,于是民间相约把再次过年的日子改在正月初四、初五,为了和年三十的“做岁”区别开来,于是把正月初四、初五称为“做大岁”。“做大岁”习俗自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就在莆田地区流传开来,是莆田人民代代相传、累代相承的重要节庆习俗。初四、初五“做大岁”的习俗构成了莆田独有的“五日岁”春节年俗,并由此孳(zī)生了白额春联、初二探亡日等一系列的年节习俗,至今已有450余年的历史,展示了莆田人民不畏强暴、抗御外侮、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杨怡玲 摄 过完“五日岁”后,为庆祝打退倭寇,驱散倭寇入侵带来的心理创伤,在接下去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每天都有不同村庄、不同姓氏以不同形式闹元宵,爬刀梯、跳傩(nuó)火、打铁球、摆棕(zōng)轿、大游灯、打砂花、皂隶舞、“红盘”出游、“跑廿六”、点烛山等等民俗表演一直传承下来。 陈斌 摄 全市900多个村居,从正月初六开始到农历二月初二,村村闹元宵,且“十里不同风,一村一习俗”,形成了莆田独有的“元宵月”节俗,集中表现了莆田人民敬天祈福、乐观向上,不屈不挠、恋土怀乡,痛中思安、乐不忘忧的精神品质。我市已有多项民间元宵特色民俗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传承至今已有900多年的仙游枫亭元宵游灯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林碧 摄 莆田市举办元宵文化旅游月活动,旨在赓续传统文化,讴歌抗倭历史,弘扬妈祖大爱,进一步提升“妈祖故里·美丽莆田”的城市品牌影响力,全面展示莆田厚重的人文历史、绿水青山的生态美景、健康风味的美食特产,让大家游在莆田“饱眼福”,吃在莆田“有口福”,住在莆田“全家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