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教你打麻醉

 期茶 2019-03-02

本文适用于刚刚踏入麻醉门槛、闯入麻醉专业,并准备为麻醉学事业奉献青春勇敢的年青人;也适用于对麻醉充满好奇,四处打听麻醉学知识的普通百姓。

下面进入正题,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主角:庄新茂主任,从医40多年的麻醉学老师。

配角:小王,刚刚参加临床学习的麻醉学研究生。


看到庄主任教小王如何戴手套,我赶紧拿出手机,想着临床示教的机会来了!遗憾,还是没能拍一张教你如何正确戴手套的照片,那就从定位开始喽。

患者“含胸弓背”,俗话说把腰弓起来,像个“虾米”,这样的目的是把脊柱背部弓起,椎体之间穿刺的间隙拉宽、增大,便于穿刺针通过。这个动作很重要哦,是我们穿刺顺利成功的第一个重要步骤,如果这个姿势摆不好,本事再大也很困难。体位定点示意图看右上角。

弓腰后,腰部骨盆骨最高处就是髂前上棘,两髂前上棘连线一般通过腰3、腰4体间隙,腰麻(蛛网膜下腔阻滞)最常用的麻醉穿刺点。这个点也是上下寻找其他间隙的重要体表标志,所以这个定点很重要,允许上下一个椎体的误差。要点是:找准脊柱正中线和髂前上棘连线交汇处。

打开麻醉包的时候要注意无菌操作。

抽生理盐水10-20ml。

抽局麻药2%利多卡因5ml,这些都要看好,防止污染哦。

开始消毒。

用力压,前面的海绵要沾满消毒液。

消毒从穿刺点向外依次消毒。

小王跃跃欲试,感觉姿势别扭。

再次示范,手握消毒海绵的方法有两种:上翘式、下垂式。

铺无菌单。

注意姿势。

手始向医生,无菌单向内卷曲,保护好手。

牢固了。

摸摸髂前上棘,很清楚。

要领很重要!

防止穿刺时患者疼痛,开始打局部麻醉。左手拿一块纱布,把孔巾暴露的皮肤上消毒液全部擦拭干净。

左手拇指用力按压准确的穿刺点,

开始打皮丘,注意进针角度。

皮丘打好,把针尾竖起。


依次浸润各层,边推药边进针。

这样做也是在为下面的粗针穿刺探路。

方向基本垂直,可根据周围骨质适当调整角度。

左手固定针的方法要注意,手背紧贴患者。

感觉很稳吧!

整理麻醉包内部物品,并把所需物品按照顺序排好。很多人这时候还习惯用生理盐水冲一下硬膜外导管。为什么这时候整理而不是开包后就整理呢?局麻药起效需要2分钟,统筹方法嘛!

抽腰麻药。

1%的罗哌卡因1.5ml。

找准穿刺点,左手拇指、食指固定穿刺点的皮肤。

破皮针轻轻地破皮。

破皮后左手不要松开,防止穿刺点移位,右手拿硬膜外穿刺针。

顺破皮针眼进针,看好右手手型。

现在是进针手型,一定要注意了啊!

注意硬膜外针的缺口方向,据说这样穿刺顺骨面前滑,穿刺成功更容易;又说如果斜口向上呢,避免各个层次对韧带的切割。熟练了你任选!

找找感觉。

再次示范。

这样才对啊。

慢慢进,控制住针很重要,用力过猛直接戳穿就糟糕!这是初学者普遍的错误,也是让带教老师心惊肉跳的动作。

感觉到达一定深度,装上注射器,可以是1ml生理盐水,或者1ml水和1ml空气,轻轻地边进针边回抽和推注。

感觉有落空感,注水没了阻力,回流有气泡,OK!

再试试回弹感,确定了。

准备腰麻针,看好缺口。

一般缺口向前或向上都可以。

左手要注意固定好针。

右手轻轻地插入针内针。

有突破感。

左手姆、食指把腰麻针和硬膜外针的两个针柄固定在一起。

很牢固吧!

窃窃私语,有秘诀吗?

接上局麻药注射器。

慢慢回抽,有脑脊液。

肯定在蛛网膜下腔了。当然也可以不接注射器,等待脑脊液缓慢流出,确定在蛛网膜下腔。

混合液3ml。

抽一点空气,上下颠倒,气泡帮助混合一下药液,我们叫:气泡混合法。有很多人没这个动作,直接注射,能混均匀吗?我用其他有色的液体做过尝试,感觉很难。

混合后排出气泡,“缓慢”注射。

啥叫缓慢?秘诀是:数数,1-15,约10-15秒。

还剩0.2-0.3ml,停一下。

药物进哪了?

回抽,依然很顺当,放心了吧。

注意注射合适剂量。

准备放硬膜外导管。

自然弯曲方向很重要。

顺势和硬膜外斜口方向一致。

看准了两个点是10cm的刻度。

看好手法。

每次进0.5cm,力度很重要。

小王试试,错误示范。

改进一下,还是别扭。

置管过程中多余的管要用右手的小指勾着,不就方便了吗?

再次演示手型。

深度15左右(三个点),够了。

退针,看手型。

手背顶着患者背部,两手指握针用力,右手送管。

针出来后,左手在皮肤处捏住硬外管。

右手把空心针拔出。

破皮针做引导,把硬膜外管穿过一块小纱布。

接上注射器接头。


把硬外管拔至合适深度,规则看书或问老师。

用注射器的水试试指征:注射无阻力,回抽无液体。

基本放心了。


OK


拿去无菌单。

蓝色无菌巾包着注射器通过病号服,放置患者头部。

搽干净消毒液。

胶布固定。

固定一定要牢,麻醉指望这个管呢。

这是什么?掉地下的消毒液一定要及时擦去,教授这个习惯,赞!

患者平卧,麻醉者一定要一只手保护穿刺点,另一只手保护注射麻药的注射器。

安全放平,防脱管。还没完......

垃圾分类很重要,锐器放锐器污物盒。

其他杂物包好,放污物桶,要立着,节省空间。这就是教授做事的风格!

刚刚踏入麻醉殿堂大门的小王,能得如此严谨教授的带教,真是万分幸运,来张合影以示:“永不忘却的记忆!”

特别感谢庄新茂主任!

作者:张新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麻醉学杂志》麻醉科普工作组副组长,曾任麻醉军医赴南苏丹维和并获联合国“和平勋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