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志摩逼张幼仪打胎,哥哥霸气回应:“不要打胎,孩子我收养”!

 昵称18154423 2019-03-02

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多少由他的同行者决定。

民国四大弃妇中,相比孤独抑郁终老的朱安、张琼华等,张幼仪显然是幸运的。她不仅在离婚后找到了新生活,更在中年时找到了医生苏纪之并与之白头。

对于任何被弃的女子而言,这种结局,无疑是最好。

与完全靠自己走出困境的女子不同,张幼仪的自立之路背后,有一个有力的帮手,这个人正是张幼仪的二哥:政治家、思想家张君劢。

张君劢比张幼仪大13岁,他自幼便对妹妹张幼仪分外怜惜。

张幼仪三岁那年,母亲与阿嬷就开始逼迫着给她缠脚,他们为张幼仪缠足时的理由非常简单:不缠足会没人要,成为张家耻辱。

徐志摩逼张幼仪打胎,哥哥霸气回应:“不要打胎,孩子我收养”!

缠足时,三岁的张幼仪痛得哇哇直叫,接连几天,张君劢都在妹妹的哭声中煎熬着。最后,心痛不已的他终于看不下去了,他坚定地对母亲说:

“把布条拿掉,她这样太痛了。”

母亲抬头看向张君劢,质问到:

“要是我现在软了心肠,幼仪就会自食苦果,谁要娶她这个大脚婆?”

张君劢看着大哭大叫的妹妹张幼仪良久后,继续劝母亲:

“现在再也没人觉得缠脚好看了。”

母亲有些迟疑,但她依旧不想放开张幼仪的缠脚布,她看向张君劢:

“如果我不管幼仪的脚,将来谁要娶她。”

17岁的张君劢听完,霸气地回到:

“要是没人娶她,我会照顾她。”

就这样,在张君劢的坚持下,张幼仪免去了缠足之痛。

事实证明,这个决策真真英明。倘若张幼仪真是个小脚,她后来的夫君、诗人徐志摩无疑会对她多一分嫌弃。

1915年, 15岁的张幼仪奉父母之命与时年18岁的徐志摩结为夫妻。

为了让张幼仪在夫家不被看轻,她的六哥特地从欧洲为她采办嫁妆。据张幼仪后来回忆,自己的嫁妆,一火车皮都装不下,只好请了一艘船,才把家具从上海运到硖石。

这些奢豪的嫁妆确实帮了张幼仪不少忙,在夫家,她虽一直被丈夫徐志摩看做“乡下土包子”,却被公婆分外看重。

徐志摩逼张幼仪打胎,哥哥霸气回应:“不要打胎,孩子我收养”!

张幼仪与徐志摩结婚后,因为徐志摩常年在外求学,两人一直过着聚少离多的生活。

此时的张君劢对妹妹和妹夫的感情也多少有些耳闻,但他并不担心,因为他已经与徐志摩成为了好友。这层关系,多少可以为妹妹保驾护航。

1918年,徐志摩赴美留学后不久,同在国外留学的张君劢开始频繁给徐志摩写信,目的,当然依旧是为妹妹“保驾护航”。

张君劢自己有一段封建包办婚姻,因为自己留学分居的原因,夫妻两感情一直不好。于是,他由自己想到了妹妹,深知“两地分居对夫妻感情伤害”的张君劢反复在信中和徐志摩强调:留学期间,务必要将妹妹张幼仪接到身边,以免因长期分居影响夫妻感情。

事后,徐志摩极不情愿地答应好友、妻兄张君劢:会将张幼仪接到身边。之后,在公婆的安排下,张幼仪开始筹备出国。

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张幼仪出国整整推迟了几个月才得以动身。恰在这期间,徐志摩邂逅了女神林徽因并与她陷入了热恋。

于是,当1920年,张幼仪不远万里赶来马赛与丈夫团聚时,她感受到了彻骨的心寒。

张幼仪在《小脚与西服》中,描述自己到达马赛港时的情景时写到:

“我斜倚着船舷,不耐烦地等着上岸,然后看到徐志摩站在东张西望的人群里,就在这时候,我的心凉了一大截……他是那堆接船的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来的表情的人。”

徐志摩的不耐烦无疑深深刺痛了张幼仪,而更让张幼仪心里生疼的是徐志摩接下来所做的一切。

张幼仪抵达后,徐志摩的第一件事竟是带着她去买新衣服和皮鞋,理由很简单:因为他认为她从国内穿来的中式服装太土了,会让他在朋友面前丢脸。

张幼仪心里说不出地难受,要知道,这些衣服,全是经过自己精挑细选的啊。怎么到徐志摩眼里,就变成“土气”被嫌弃了呢。

随后,换上徐志摩指定服装后,两人拍了唯一的合影,给徐志摩父母寄去。

徐志摩逼张幼仪打胎,哥哥霸气回应:“不要打胎,孩子我收养”!

国外的这段日子里,张幼仪一直与徐志摩住在英国沙士顿乡下的一处宅子里。张幼仪在回忆这段时光时说,每天早晨,徐志摩都会谎称去理发店,其实是去收发来自伦敦的林徽因的信件。

为了避免被张幼仪发现,两人之间的往来书信全部都用英文书写。

女人的第六感总是格外强,丈夫徐志摩的异动她怎会不知。但面对这一切,张幼仪悲哀地发现:自己竟无计可施。不久后,徐志摩向张幼仪提出离婚,张幼仪听到后完全怔住了。

“用身体留住男人”,是全世界最低劣且无效的法子,无计可施的张幼仪却决定一试。任何时候,让男人接受女人的身体都如此容易,也正因为容易,所以它才无效。张幼仪在回忆这段时光时说:

“有一次,他和我一起躺下后,他的呼吸声不但没有缓和下来,反而因为觉得挫折和失败而扬起。他在最想摆脱我的时候,败给了我的肉体,对我们要厮守在一起这件事感到气馁。”

当一个男人的心已飞走时,任何的法子都将只是徒劳。不久后,徐志摩的心并未改变,他依旧不停地劝说张幼仪与自己离婚。可此时,张幼仪怀孕了。

张幼仪本以为,徐志摩会为了这个孩子负起责任与自己继续过日子。

她显然低估了一个陷入热恋的诗人,听到自己怀孕的消息后,徐志摩竟跳起来对着她喊到:“打掉打掉!”

张幼仪小声地说:“我害怕,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了。”

听到张幼仪的这番话,徐志摩非但没有心软,而且竟在情急下蹦出了一句至今仍让世人鄙夷的字句,他对着张幼仪喊:

“还有人因为火车肇事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张幼仪听完这句话后,心里十分难受,让她更难受的是,她竟想不出反驳徐志摩的理由。

为了与徐志摩结婚而放弃学业的张幼仪自然想不到,徐志摩的这种诡辩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别的不说,光说:当时那个年代流产死亡率和火车肇事死亡率的比例,这话就不成立。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流产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三十(且一尸两命),而火车肇事死亡率仅为百分之一。

不懂反驳的张幼仪,从这句话里感受到了彻骨的寒冷。更让张幼仪想不到的是,之后不久,徐志摩竟消失了。

最初,张幼仪以为徐志摩是去冷静几天,在等了无数个日夜、徐志摩的好友替徐志摩传话说“徐志摩不要你了”时,张幼仪才真正相信:怀孕的她已经被徐志摩彻底抛弃了。

此时的张幼仪身在异国他乡,语言不通不说,身上的钱也不多了。人生最艰难的时刻,她只得给自己在德国的哥哥张君劢写信求助。

徐志摩逼张幼仪打胎,哥哥霸气回应:“不要打胎,孩子我收养”!

徐志摩与张君劢

收到妹妹张幼仪的信后,张君劢才知道,即便自己费了如此大的心力,两人的感情也会走到这一步。但他还是希望妹妹能与徐志摩和好,于是他在信中写到“张家失徐志摩之心,如丧考妣”。意思很明确,就是要妹妹尽量去挽回徐志摩。

对于妹妹接下来如何生活的问题,张君劢也做了妥善安排,他说:“不要打胎,孩子我收养”。

收到信后的张幼仪忍不住痛哭起来,哥哥张君劢的话,如同阳光一般,照进了张幼仪此时满是阴霾的心里。

有你,三冬暖,大抵如此。

倘若没有张君劢的及时支持,张幼仪能否撑过那段艰难岁月,真的很难说。

随后,张幼仪拿着哥哥的信和信里附注的地址前往德国。

一个女人,也只有在婚姻出现危机时,才真正能懂娘家人的意味吧。也只有他们,才会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弃你于不顾。

抵达德国后,没有照顾产妇经验的张君劢,将张幼仪托付给乡下夫妻照顾。而他自己,则隔断便抽空来看望妹妹、为她带补品,陪她聊天解闷。

1922年,张幼仪在医院生下了二儿子彼得。

徐志摩逼张幼仪打胎,哥哥霸气回应:“不要打胎,孩子我收养”!

彼得

就在张幼仪生下儿子后不久,彼得父亲徐志摩终于再次出现了。但他此番千里迢迢赶到德国,并不是来看儿子,他此行的唯一目的就是逼张幼仪签字离婚。

张幼仪依旧坚持不想离婚,她近乎哀求地说:等征得爸妈(公婆)同意,我们再签字好吗?

见张幼仪似有犹豫,徐志摩急了,他激动地喊:“不行,你必须签字,林徽因就要回国了”!

此时的张幼仪,才真正彻底死了心,在徐志摩请来的留学生金岳霖等见证下,张幼仪颤抖着在离婚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签字完成后,如同看戏一般地,张幼仪看到徐志摩脸上露出欣喜,周围的见证人则祝贺一般地握住了徐志摩的手。

当这场婚姻以离婚收场时,徐志摩竟连一丝悲伤的神情都不曾有。

两人签字离婚后,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桩文明离婚案主角的徐志摩,竟还在各报刊登了《徐志摩,张幼仪离婚通告》,将离婚消息如播送广告一般昭告天下。

徐志摩此举,无疑有另一层含义:让林徽因看见。

徐志摩离婚后还写了一首诗送给张幼仪,诗的名字就叫《笑解烦恼结》,诗中,他写到:

“来,如今放开容颜喜笑,握手相劳;听晚后一片声欢,年道解散了结儿,消除了烦恼!”

徐志摩还在诗中说“忠孝节义,不过把人道灵魂磨成粉屑”,如今听来,真正让人咋舌。也不知当时的张幼仪看到这样的论调时,究竟作何感想。

徐志摩逼张幼仪打胎,哥哥霸气回应:“不要打胎,孩子我收养”!

张君劢(左一)与张幼仪等

离婚的张幼仪在哥哥张君劢的帮助下,留在了德国生活。张幼仪心里有苦痛,这点,从她给儿子小彼得取的大名就可以看出。小彼得的大名叫:徐德生,张幼仪说,这是为了纪念自己在德国的那段屈辱。

苦难,往往最能改变人。经受住苦难后的张幼仪开始在带孩子的同时,继续当初放弃的学业。因为她的努力,几年后,她终于拿到了幼儿教育专业的文凭。

但恰在这期间,小儿子彼得不幸过世了。好在,有哥哥张君劢的宽慰,一次次遭受磨难的张幼仪一次次挺过了难关。

1926年,徐志摩父母将张幼仪召回国内,他们此举的目的,就是让让张幼仪做决断。徐志摩父母的意思,倘若张幼仪不同意徐志摩再婚,他们也就不同意,两人之前的离婚便也不作数。

此时,徐志摩二婚的生杀予夺大权,竟握在了张幼仪手里。

这一次,当张幼仪在公婆撑腰下,有了再一次选择徐志摩机会时,她没有任何迟疑地道:“我同意(徐志摩再婚)”。

这也是人生第一次,张幼仪在徐志摩面前抬起了头,对,她拒绝了徐志摩。

回到国内后,张幼仪将全部心思放在了事业上。

徐志摩逼张幼仪打胎,哥哥霸气回应:“不要打胎,孩子我收养”!

回国后她先是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后又在张嘉璈的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与此同时,八弟张禹九与徐志摩等四人在静安寺路开了一家云裳服装公司,张幼仪又出任该公司总经理。1934年,二哥张君劢主持成立了国家社会党,她又应邀管理该党财务,一时威风八面。

有意思的是,张幼仪与徐志摩离婚后,他两一直以好朋友的方式往来。没有婚姻束缚的两人,在离婚后的关系反而比婚前要好。

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后不久,徐志摩父母便因为婆媳矛盾而终止了对他们的经济支持。之后,为了供给奢靡的陆小曼,徐志摩即便同时做几份工作也不能满足庞大的开支。

某次,张幼仪看到徐志摩衣服有破洞后,一声不响地给他做了几套高级西装,徐志摩拿到后感慨不已。

而在徐志摩飞机失事后,张幼仪还曾资助过徐志摩遗孀陆小曼。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张幼仪对徐志摩都说得上仁至义尽了。她的以德报怨,或许与爱有关,或许也只与她的善良有关。

徐志摩逼张幼仪打胎,哥哥霸气回应:“不要打胎,孩子我收养”!

张幼仪与公公和长子

人说,好人都有好报,此言果然不虚。

1953年,张幼仪在香港遇见了心仪对象:中医张纪之。张纪之向她求婚后,她写信给二哥张君劢征求意见。张君劢在看到妹妹来信后回了六个关键字:“妹慧人,希自决。”

之后,她又写信给儿子徐积锴,征得儿子同意后她随即与张纪之结婚。婚后,两人感情和睦,一直相伴到张纪之离世。

1988年,88岁的张幼仪病逝于纽约,临终前,她嘱咐儿子,墓碑上要刻“苏张幼仪”四字。

张幼仪过世后,她的侄孙女张邦梅曾公开说,晚年的张幼仪曾对她说过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她说:

“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若不是离婚,我可能永远都没办法找到我自己,也没办法成长。他使我得到解脱,变成另一个人。”

徐志摩逼张幼仪打胎,哥哥霸气回应:“不要打胎,孩子我收养”!

张幼仪是不幸的,她的不幸来自于她在婚姻里被遗弃的结局。但她又是幸运的,她的幸运在于她的努力和坚持,她的幸运也来自于她有爱她且一心支持她的二哥和娘家人。

可以说,若非张幼仪强大的娘家做后盾,她的事业、人生或许也能成功,但绝对会更艰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