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奉贤----奉城古城(老城厢)

 木香草堂 2019-03-02

 奉城古城位于上海市奉贤区东部,为雍正九年至民国元年奉贤县署所在地,地名由“奉贤县城”简称“奉城”而来。

 

上海奉贤-奉城古城(老城厢)

上海奉贤-奉城古城(老城厢)

上海奉贤-奉城古城(老城厢)

上海奉贤-奉城古城(老城厢)

 

据元代徐硕《至元嘉禾志》等记载,奉城所在地原名“青墩”,又名“墩明”,因海寇来犯时,墩上举火为号,因此得名。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地设青墩盐场,后绿树成荫,改称“青林”。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筑里护塘后,盐民、渔民群居,渐成村落,青林遂改名“青村”。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筑青村城堡御倭,置守御“千户青村所”。清雍正四年(1726年),奉贤建县。相传孔子门生言偃曾到此讲学,为敬奉贤人,后人取县名为奉贤。

奉贤县署初居南桥,雍正九年迁青村所城,称“奉城”,民国元年(1912年)县署复迁南桥后,该地为城厢、城市建制,设有县司法署。

 

上海奉贤-奉城古城(老城厢)

上海奉贤-奉城古城(老城厢)

上海奉贤-奉城古城(老城厢)

上海奉贤-奉城古城(老城厢)

 

奉城地区历史悠久,在唐开元元年(713年)重筑捍海塘时业已成陆。奉城古城作为奉贤县署所在,初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筑有城墙。据明正德《松江府志》载:“青村城在金山城东一百里,周围六里,高二丈五尺。池广二十有四丈,深七尺余。城门四,上各有楼,外各有月城楼四,敌台十有一,箭楼二十八”。清光绪《重修奉贤县志》载:“周围六里,高二丈五尺,雉堞一千七百六十六。旱门四:东曰朝阳,西曰阜城,南曰镇海,北曰拱辰,其上各有丽谯。入城皆陆地,故无水门;外有月城四座,窝铺一百三十座”。

 

上海奉贤-奉城古城(老城厢)

上海奉贤-奉城古城(老城厢)

上海奉贤-奉城古城(老城厢)

上海奉贤-奉城古城(老城厢)

 

奉城老街呈十字形,有东街、南街、西街、北街之分。旧时大街之北又有一街东西绵亘,叫奉贤街,后称古游里。奉城设县治后,县署、都司署、城守署、典史署和监狱等行政设施相继设立;学署、肇文书院、言子祠、尊经阁等文化设施亦次第兴建;文庙(圣人殿)、武庙(关帝庙)、城隍庙、镇海侯庙、元通庵、三官堂等庙祠陆续修建完善;同善堂、节孝祠、抚孤局、养济院等社会慈善设施先后创设。此等明清古典建筑,均于民国26(1937)11月被日军炮火所毁。

 

上海奉贤-奉城古城(老城厢)

上海奉贤-奉城古城(老城厢)

上海奉贤-奉城古城(老城厢)

上海奉贤-奉城古城(老城厢)

 

奉城的发展,随着历史的变迁不断发生变化。最早的奉城,僻处海滨,人们多以渔、盐业为生。五代时期的青墩盐场,场境“延袤八十五里”,“灶丁四千一百三十六丁”,是上海地区最早的盐场之一,时与浦东、袁部等盐场并立为华亭县的五大盐场。后来转为渔业,据明《金山卫志》载:时“高桥(奉城西部)市独盛,海渔者得鱼悉于此鬻”。至明末,渔业兴旺,大船出远海,小船出近海,仅结网为生者,就“勤俭者铢积寸累,以结网而至数千金数百金者,比比然也”。清朝以后,大规模开垦海涂,盐田变粮田,渔、盐业渐趋衰落,经济逐渐转向以农业为主,渔、盐业为辅。

上海奉贤-奉城古城(老城厢)

上海奉贤-奉城古城(老城厢)

上海奉贤-奉城古城(老城厢)

上海奉贤-奉城古城(老城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