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林荫深处藏石馆

 昵称62496316 2019-03-02

造型独特

东兴区广汇城市花园小区林荫深处有一处藏石馆,馆内散发淡淡的檀木香。内江藏石爱好者时常在这里交流石文化,观赏美石,分享捡石头的心得。代发信息

藏石馆的主人李争鸣62岁,收藏石头二十余年,对他而言,石头不仅是一种经过几万年甚至上亿年形成的珍贵资源,更是承载了厚重历史的艺术品,值得细细品味——

石头之美妙不可言

宽敞明亮的展厅内,三面墙壁放置展架,不同石头搭配不同材质底座,有木头的,有石头的,也有毛线编织的,或整齐放在展示架上,或搁置在地上。

这些石头颜色各异,红色、绿色、黑色、褐色,大的可以当凳子坐,小的一个手掌便可以握住。摸上石头,光滑冰凉,用湿抹布擦拭一番,图案便显现出来,这是画面石;形状奇特,搭配有树叶、佛珠等饰品的,那是奇形石。

“古代仕女图”“比目鱼”“黑洞”“飞夺泸定桥”“美人鱼”……李争鸣为每一块石头都取了名字。

“在不同的人眼里,同一块石头可能有不同的图案和寓意。所以收藏石头全在于自己喜欢。这块石头我捡回来时,将图案看成"OK",但后来有朋友换个方向看,又似一个蜷缩着的熊猫。还有这块扁平的石头,远看像一片树林,近看又好似一棵梅花树,很神奇。”李争鸣拿着石头一边擦拭一边介绍每一块石头不同之处,滔滔不绝。

在他的眼中,石头不仅有图案,还形成了象形字,一块黄色的石头上,几条褐色条纹似乎有“龟寿”二字;另一块石头上的红色花纹,又似乎是甲骨文。

地上一块红色的大石头,重达数十斤,外形似一个双手合十的佛祖,这是长江边淘来的石头,李争鸣为其搭配了一串佛珠,更具特色。还有块石头通体绿色,似菱形,上有白色斑点,李争鸣准备为其配一个木底座,更像一片白桦林。

“你闻,这馆内有淡淡香味,就是这些底座的木香,一块木底座几百上千块,花了我不少钱。但因为喜欢,也就不觉得可惜。”李争鸣表示。

石头底座

收藏石头二十余年

在藏馆外的院子内,还堆放着不少石头,李争鸣早已将它们清洗得干干净净,用塑料筐装好,有的石头还擦拭了油以防图案被破坏,一层厚厚的塑料布搭在石头面上,防止石头被日晒雨淋。

“这是我二十多年的收获。”李争鸣表示。

1998年,李争鸣开始收藏石头。他谈到,那时生意伙伴有收藏石头的习惯,常常与他分享藏石心得,耳濡目染之下,他渐生喜爱,于是从伙伴处带了几块石头回家。每次一看到它们,便似乎有陶冶心情的作用。他便学着开车外出寻找石头。

从金沙江到乌江,甚至一些人迹罕至的岛;无论酷热的夏季还是寒冬腊月,都不能阻挡他寻找石头的脚步。有一次,李争鸣在小岛上捡石头,三餐只用随身携带的干粮解决,到涨潮还不愿意离开,最后水位上升,只得请求渔夫载他回岸。

这些在外人眼中十分辛苦的经历,李争鸣却觉得分外珍贵。每次捡回来的石头他都认真用水冲洗,并购买了相关书籍学习,以便辨认石头好坏。

渐渐地,李争鸣不再局限于捡石头,他通过朋友引荐,到农民家中去寻购珍贵石头。海洋冰石、水晶石、火山岩石等颜色漂亮,形状独特的石头,李争鸣购买了许多并珍藏在家中。

“闲来无事,一边品着黑茶,一边欣赏精美的石头,实在是人生一大乐事。你看它们有的通体雪白,有的是神秘的深蓝色,还有的是均匀的浅绿色,一个比一个漂亮……”李争鸣说着,将刚刚泡好的茶倒在杯中,慢慢品。

奇石资源难以再生

最近,李争鸣还加入了内江市观赏石协会,石友们常常到他的馆内欣赏石头,谈论石文化。

“在我看来,这些珍贵的石头,首先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其次才是一种艺术品。石头蕴含了丰富矿物质,又天然形成图案,大自然太奇妙了。”

李争鸣谈到,他现在收藏了一百多吨石头,花费了不少钱财,却没有卖出石头的想法,他还要尽力收藏更多石头。

“我和朋友到农民家中寻购石头之时,会遇到一些韩国、日本等国外收藏者购买石头,我会产生不让我们国家资源流到国外的想法。”

李争鸣收藏的石头很少参加大型比赛,也很少在朋友圈展示,他认为,好的石头应该留在石馆,给真正懂石头的知己欣赏。

李争鸣告诉记者,下一步,他将到外地寻找更多石头,为弘扬石文化不断努力,同时加强与藏石爱好者联系,促进内江石头交易市场不断繁荣发展。

12全文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