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骐骥盛壮时一日驰千里之千古散文名篇《扁鹊投石》

 sos天外飞仙 2019-03-02

骐骥盛壮时一日驰千里之千古散文名篇《扁鹊投石》

《扁鹊投石》

(刘向 西汉)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白话文:

医生扁鹊去见秦武王,秦武王把自己病痛告诉扁鹊。扁鹊看了,请求把它治除。秦武王左右亲信说:“您的病症所在是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把它治除不一定能成功,不成功将使耳朵不灵敏,眼睛不明亮。”秦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扁鹊愤怒地把手里的石针往地上一摔,说:“君王与懂得治病之事的人谋划这件事,君王却又和不懂治病之事的人败坏了它。君王假如用这种方法管理秦国的政事,那么君王的这种做法,是会使秦国灭亡的!”

骐骥盛壮时一日驰千里之千古散文名篇《扁鹊投石》

《扁鹊投石》作者介绍

刘向,生于西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卒于西汉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字子政,原名更生,世称刘中垒,世居长安,祖籍沛郡(今属江苏徐州),刘向是汉朝远支宗室,汉高祖刘邦异母弟刘交的后代,刘歆之父,西汉著名的儒家学者,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刘向为人生性格谨忠直,敢于上言,反对外戚、宦官专权,为此亦曾下狱。

汉宣帝时,刘向为谏大夫。汉元帝时,刘向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

汉成帝即位后,刘向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

刘向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三篇,大多亡佚。

刘向著作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列仙传》等书,其著作《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

《楚辞》是刘向编订成书,而《山海经》是其与其子刘歆共同编订成书。

刘向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后世流传乃至我们今日看到的西汉及其以前的古书,其篇章、文字甚至某些书名都是刘向他们校定的。

当时几乎所有的图书都经过了他们的理解、认定乃至改造,当然免不了打上时代的烙印。从现存的《书录》及有关记载看,有的书完全是新编定的。

诸子百家被称为中华文化正统渊源,刘向当时整理了已濒临亡佚的散乱诸子残篇,虽然现在这些诸子典籍十不存一,但是刘向整理先秦诸子古籍贡献功不可没。

骐骥盛壮时一日驰千里之千古散文名篇《扁鹊投石》

《扁鹊投石》作品介绍

《扁鹊投石》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扁鹊投石》主要讲述的是秦武王请名医扁鹊来治病,手术尚未开始,就因秦武王身边小人谗言而中断。文章以治病喻治国,告诫国君要用贤不疑。不能为小人所左右。

《战国策》中记载的“扁鹊投石”的故事用以告诫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向这方面的行家里手请教,切不可听任外行 。医人和医国虽然不同,但在听取专家意见,不胡乱采纳纷扰的意见上是一致的。

人们行事施政时最忌讳不能果断决策,而果断决策的前提就是要听取最合理的各种建议,如果有正确的、有针对性的建议,那么决策起来就比较容易,最可怕的是乱听建议、听一些专业不对口、对问题知之不详的人的胡说八道,那么问题是得不到解决的。专家有专家的资历和优势,他们是花了数十年的工夫在一个问题上研究,他们在这一问题上最有发言权。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其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

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按国别记述,计有东周一、西周一、秦五、齐六、楚四、赵四、魏四、韩三、燕三、宋、卫合为一、中山一。

《战国策》记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

《战国策》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

《战国策》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

虽然习惯上把《战国策》归为历史著作,但它的情况与《左传》、《国语》等有很大不同。有许多记载,作为史实来看是不可信的。这一类内容,与其说是历史,还不如说是故事。

《战国策》的思想观念,就其主流来说,与《左传》等史书也有截然不同之处。

《战国策》还热情讴歌了多位义侠之士的豪情壮举。

骐骥盛壮时一日驰千里之千古散文名篇《扁鹊投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