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缅怀曾仕强教授:“学而时习之”,大部分人都理解错了

 z开卷有益 2019-03-02

缅怀曾仕强教授:一路走好!

曾仕强教授,是中国式管理之父,也是国学大师——他一生为了弘扬道统文化而奔走呼号。当年在《百家讲坛》的时候,他就以幽默、生动而不乏智慧的风格向我们阐述了《易经的奥秘》,于是很多人就开始学习深奥晦涩的国学经典《易经》。在他的讲座里,我们能学到教科书上没有的知识和思维方式,我们能学到在未来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麻烦的解决之道。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里面记录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为人处世之道,流传千年而不朽。不同的人对《论语》有着不尽相同的理解,那么,国学大师曾仕强是如何理解《论语》的呢?曾仕强教授:《论语》的第一句“学而时习之”,大部分人都理解错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大部分人是这么理解的: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也是很愉快的事情吗?而曾仕强教授则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学习本来就是个漫长的过程,然后还要不断地复习就更乏味了,所以很多人不愿意读书,这根本不是件愉快的事情。他认为,这里的“习”应该解释为“习惯”。

学是一回事,但是习惯是另一回事。只有把所学的东西慢慢变成了习惯,才可能“不亦说乎”。很多人在勤奋地学习,但是这并未养成他的习惯,这是很多国人的缺点。很多知识、道理,我们都懂,甚至可以背下来侃侃而谈,但是能做到的又有多少呢?真正的学,就是要把所学的东西转化成习惯!这样才会有乐趣,反复地学习、温习只会让人觉得乏味。

老向在这举个例子:就好像我们都学过孔子的这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句不需要怎么温习就可以牢牢记住了,说终生不忘都不过分。但是,养成习惯能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呢?

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是误会自己的时候,很多人还不是不甘心或是愤懑然后去跟别人争论甚至争斗,力求证明自己。真正能从容面对、一笑而过,不去管这些琐事的还是占少数。这少数人做到了这一点并且养成了习惯,可想而知他们的生活会少很多麻烦多很多快乐。这就是为什么说要把学转化成习惯的原因。

只是,大多数人的理解就真的错了吗?

也许有些人会觉得,曾老说的虽然正确,但也不过是一家之言。而且,大部分人理解为“温习”也没错。老向也觉得没错,道理很简单,要把所学的东西转化成习惯的话,就必须不断地温习,温习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温习了,才能牢牢记住所学的知识,然后不断地实践才能慢慢变成习惯。因此,老向觉得曾老说“大部分人都理解错了”的确是有失偏颇。不过,我们可以理解成曾老对这一句有新的认知。

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也觉得不必拘泥于通常的理解,我们应该在旧的、通常的认知的基础上领悟到新的、不一样的道理,这才是学习之道——显然,这点曾老是做到了的,并且转化成了习惯,于是他成了国学大师!

好了,谢谢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