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意建筑设计:与木共舞

 云南静一号普洱 2019-03-03

暮色下的林建筑

禅意建筑设计 禅意空间设计 林建筑 禅境景观 禅意设计 禅意装饰设计 禅意网

树林间的林建筑

禅意建筑设计 禅意空间设计 林建筑 禅境景观 禅意设计 禅意装饰设计 禅意网

▽半室外空间

禅意建筑设计 禅意空间设计 林建筑 禅境景观 禅意设计 禅意装饰设计 禅意网

▽‘’下空间

禅意建筑设计 禅意空间设计 林建筑 禅境景观 禅意设计 禅意装饰设计 禅意网

▽夹层空间

禅意建筑设计 禅意空间设计 林建筑 禅境景观 禅意设计 禅意装饰设计 禅意网

华黎:

2011年, 一位认识多年的朋友找到我, 说想在运河边的树林里建一个房子, 那里环境很好, 但是功能不太确定, 也许可以是餐厅、咖啡馆、酒吧,也可以是展览、会议的地方, 朋友还憧憬了很多其它的也许。建筑对于人来说是场所。我的每一个项目的设计工作都始于对其场所意义的思考。通过对每个空间可能发生的事件中的行为、心理的琢磨、空间的形状、尺度、光线、视线、 氛围等特质会在模糊中逐渐显影。正如路易斯·康所言, 空间是心灵之所 (Room is a place for mind)。然而, 当一个建筑没有很明确的使用功能时, 这种思考会变得漫无目的。这也是我常常怀疑所谓空间的灵活性这一说法的原因。如果空间的特质与使用无法建立关系, 空间应该从何处出发呢? 恰好这个项目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业主对功能的界定非常模糊, 而且以后也还会变, 运营和使用因受整个市场环境的影响而充满不确定性。在中国当前的实践中, 这种功能不确定的建筑可谓非常普遍, 经常出现不明确功能就开始设计或设计过程中甚至建成后功能被改变的情况。这当然很大程度是市场、资本、政策、 土地使用权属等外部条件的善变所致。

▽从通州运河鸟瞰

禅意建筑设计 禅意空间设计 林建筑 禅境景观 禅意设计 禅意装饰设计 禅意网

 ▽华黎手稿

禅意建筑设计 禅意空间设计 林建筑 禅境景观 禅意设计 禅意装饰设计 禅意网

意大利的阿基佐姆小组 (Archizoom) 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敏锐地提出, 城市做为资本主导下的生产与消费体系之机制的产物, 大都市已不再是场所 (place), 而变成一种状况 (condition)。1 他们因而提出一种大胆的城市图解—— No-Stop City, 在这个提案里, 城市成为一种同质化的网格体系, 具有连续平面、可无限蔓延、及局部微气候等特征。 Archizoom 藉此宣称城市将成为一个被程序化的、各向同性、无边界的系统, 而所有类型的功能可以在这样一个同质化的领域中 (field) 随机实现。2 城市由此变成了一个无等级、无形的、装备精良的停车场。仔细观察 Archizoom 这个看似疯狂的带有乌托邦设想的平面, 虽然看似这种不确定主义完全消解了我们对建筑作为形式存在的传统认知,但不得不承认 Archizoom 对资本作用下城市空间的形成机制有着深刻的认识与批判性。想想当下的中国, 作为消费对象的建筑之状况与 Archizoom 观察之城市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建筑短寿、易变、投机、引起欲望又很快被厌倦。面对这种无处不在的状况, 建筑是否存在一种策略可以去应对这种使用的不确定性? 是否可以有一种均质、蔓延、无等级的 No-Stop Architecture 在容纳这些易变的需求同时营造建筑自身的特质?

▽Archizoom ‘no-stop’ city

禅意建筑设计 禅意空间设计 林建筑 禅境景观 禅意设计 禅意装饰设计 禅意网

禅意建筑设计 禅意空间设计 林建筑 禅境景观 禅意设计 禅意装饰设计 禅意网

 

这促使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是否存在可以脱离场所意义而存在的具有自主性的建筑形式, 也就是说建筑的特质是否可以独立于如何使用以回应当下实践中普遍存在的功能不确定性。这个问题在信奉形式具有自治性的形式主义者看来, 当然完全不是问题。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 什么样的空间形式适合于这种功能不确定性呢? 当我们想象空间时, 显然无法脱离对顶、地、墙这些面的要素的依赖, 因为如果没有这些边界, 那么空间也就不存在。墙在所有要素中对功能的作用最为凸显,划分不同的功能空间、限定空间的尺度、控制建筑内部的空间组织, 这些均离不开墙。墙作为空间限定元素以及结构支撑体的双重作用到了现代建筑运动中被消解, 空间限定与结构的角色分离使墙得以以更自由的形态出现。功能的不确定似乎往往对应于墙体的消解, 空间变得模糊而流动。而对现代建筑空间的体验也需要人在运动中去感受, 相对于古典空间的完形和静态。如果建筑的功能完全不确定, 墙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密斯的均质空间从早期的巴塞罗纳馆到 晚期的柏林国家美术馆, 可以看到墙体的逐步消失使流动空间发展到最后归于完全开放无形的空间。而当建筑中的墙体消失时, 剩下的垂直构件就惟有柱子了, 由柱子和屋顶形成的开放空间来应对功能的变化。建筑成为一种结构, 而如密斯所言, 专注于清晰的结构并非局限, 反而有助于更多可能。

当我观察项目所在基地时, 有一个有趣的发现, 项目位于运河边的公园里, 基地里有大片树林, 树具有天然的空间的遮蔽感, 坐在树下看风景是一种美妙的感受。而树林这种随处可见的形态实际上就像柱子和屋顶形成的一个匀质空间, 这是由均匀分布的树干和横向生长的树冠共同形成的, 而林下空间是一个连续的、无明确方向性的、水平方向可以无限延伸的空间, 自然成为一个可以停留、也可漫游的自由而惬意的场所。正如在树林中可以发生很多不同的活动, 散步、休憩、野炊等等。我开始想象建筑内部就如在林下空间里就餐、聊天、聚会的场景, 当光线从上面洒下来还可以创造很动人的气氛。

▽华黎手稿

禅意建筑设计 禅意空间设计 林建筑 禅境景观 禅意设计 禅意装饰设计 禅意网

受到树林形态和规律的启发, 一个如同林下空间可以无限蔓延的建筑空间的想法浮现出来: 建筑由一些树形结构来支撑, 树的枝干将相互连成一种结构形式并在其遮蔽之下形成空间。这样一个空间具备这样的要素:1. 柱子, 而非墙, 与屋顶成为形成整个建筑的基本要素; 2. 柱子呈现一种均匀网格单元的排布; 3. 边界是自由的。这些特征皆是来自于对树林的观察。树, 作为空间原型, 本身就隐含了“单元”的概念。一棵树作为基本单元, 可以被复制, 而成为林。这一状况就暗含了一种基于网格的均质空间的特性。树林不正是这样一种空间状态吗? 树林还具有这样的特征: 边界自由、可无限延伸, 因此建筑如果是这样的空间体系, 可以很好地适应场地, 例如自由地边界可以很好地结合地形、 避让要保留的树木。而可延伸则意味着平面的灵活性, 可以在任意处截断, 因此很适合分期建设, 而每一期建设的平面自身都具有完整性——因为边界是自由的。由此形成的平面正是一个没有等级的场域 (field), 而非一个形状。就如你不会太记得树林的形状, 只记得树林里的氛围。而基于树状结构单元的体系从建造上则可以采用预制装配式的建造方式, 以适应在公园里建造的条件, 缩短工期,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基于上述种种, 设计开始自然演进。首先发展的是以柱子为中心并伸出四条悬臂梁的树状结构单元,  然后是确定格网的尺度, 这与想营造的空间高度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梁柱单元在格网基础上重复组合形成整体的空间结构。柱网非常规则, 就如停车场, 只是让梁的轴线加了些曲折以获得些变化; 柱子的高度有三种, 正如自然的树, 类型相同但每一棵又不尽相同, 这样整体的空间就产生了起伏, 而屋顶也成为一个生动的人造景观。自然真是给予我们的想象无尽的养分。应该说, 这样一种基于单元同构而又允许适当变化的生成方法很好地实现了控制与自由的关系, 即可标准化生产, 又能制造丰富性。这类似于伍重基于对植物的观察发展出加法建筑 (additive architecture) 的方法, 也类似阿尔托提出的灵活标准化 (flexible standardization)。

▽华黎手稿

禅意建筑设计 禅意空间设计 林建筑 禅境景观 禅意设计 禅意装饰设计 禅意网

这样一个出发点, 让我们自然而然地选择了木结构——木材的轻质、加工安装快等特性, 以及材料营造的氛围都符合设计意图。我们让整个木结构的建筑座落在一个从地面上抬 起的混凝土平台上,  一方面有利于木结构防潮, 另一方面将机电设备系统及检修空间布置于平台之下, 使屋顶解放出来不用再做吊顶,还原为纯粹的结构和空间。结构单元形成漏斗状的屋面单元, 雨水汇聚后从隐藏在柱子中心的雨水管流到平台下面。建筑外部为了强调树形结构的形式, 有意识地将结构呈现在立面上。木材本身是隔热材料, 技术上恰好可以这样做。建筑的围护墙体则采用不同的材料以凸显结构。围护结构以玻璃幕墙为主, 以便外部的风景最大化地进入内部。实体部分则就地取材采用现场基础施 工挖出来的土做成夯土墙, 夯土可以自然呼吸, 有效调节室内的相对湿度。作为主体材料的木材和夯土, 一方面它们的自然质感呼应了场地中的泥土与树木, 另一方面, 由于木和土都是理想的保温隔热材料, 无需再单独做保温,结构和墙体都是单纯的实体构造而且内外一致, 因此建筑从外部和内部均使得结构和墙体的建构关系得以清晰呈现。室内的形式逻辑是夹层、房间等空间元素均采用其他材料 ( 钢板、夹纸玻璃等 ) 与木结构在视觉上脱离, 形成或悬浮或散落于木结构所营造的树林空间之中的意象。

地面的碎拼石板意在加强空间的无方向性, 深灰色调则加强木结构从地面的上升感。屋面的木瓦外露表面完全不做防腐处理, 经过自然风化后色彩将变灰以期更融入环境。室内的照明主要由两种灯光构成, 悬吊于 3m 高度的灯罩满足地面照度的同时, 在夜晚的高空间中又形成了一个低空间尺度, 以保证人在坐下来时候的尺度亲密感。在柱子和梁交接处的洗顶灯则完成了对顶部结构空间的描绘, 使得在晚间屋顶的空间形式可以被感受到。

▽华黎手稿

禅意建筑设计 禅意空间设计 林建筑 禅境景观 禅意设计 禅意装饰设计 禅意网

在完成的建筑中游走, 空间本身不具有明显的方向性。视线总因循于外面的风景, 正如在树林中漫步。家具与陈设布置的变化赋予空间完全不同的使用方式, 容纳不同的活 动——展览、酒会、婚礼等等。在这个建筑里, 场所的特质因此不依赖于某种特定的使用方式而更多依附于建筑本身——空间与结构的形式、材料、光线, 以及它们与场地共同作用所形成的氛围。

 

林建筑项目位于北京通州运河森林公园,提供餐饮、聚会、展览、会议等服务。设计受树木形状启发,最初的想法是创造一个树下的空间,那么树的枝干将相互连成一种结构形式并在其遮蔽之下形成空间。这样在公园里,人工的森林将与自然的树木共舞。

 

以柱子为中心并伸出四条悬臂梁的树一般的基本单元, 在合理的高度变化控制下重复组合成结构。

▽结构单元模型 1:30

禅意建筑设计 禅意空间设计 林建筑 禅境景观 禅意设计 禅意装饰设计 禅意网

▽柱结构模型 1:1

禅意建筑设计 禅意空间设计 林建筑 禅境景观 禅意设计 禅意装饰设计 禅意网

▽结构模型 1:50 

禅意建筑设计 禅意空间设计 林建筑 禅境景观 禅意设计 禅意装饰设计 禅意网

▽梁柱轴测图

禅意建筑设计 禅意空间设计 林建筑 禅境景观 禅意设计 禅意装饰设计 禅意网

禅意建筑设计 禅意空间设计 林建筑 禅境景观 禅意设计 禅意装饰设计 禅意网

▽整体模型 1:100 ( 不带屋顶 )

禅意建筑设计 禅意空间设计 林建筑 禅境景观 禅意设计 禅意装饰设计 禅意网

禅意建筑设计 禅意空间设计 林建筑 禅境景观 禅意设计 禅意装饰设计 禅意网

▽首层平面

禅意建筑设计 禅意空间设计 林建筑 禅境景观 禅意设计 禅意装饰设计 禅意网

▽整体模型 1:100 ( 带屋顶 )

禅意建筑设计 禅意空间设计 林建筑 禅境景观 禅意设计 禅意装饰设计 禅意网

禅意建筑设计 禅意空间设计 林建筑 禅境景观 禅意设计 禅意装饰设计 禅意网

建筑座在“飘浮”于地面的混凝土平台上, 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木结构防潮, 另一方面, 将机电设备服务层布置于平台之下,使屋顶下部解放出来,还原为纯粹的结构和空间。

▽剖面图 

禅意建筑设计 禅意空间设计 林建筑 禅境景观 禅意设计 禅意装饰设计 禅意网

 

建筑主体材料为木和夯土,它们的自然质感呼应了场地中的泥土与树木。 这些材料可以自然呼吸, 有效调节室内外的相对湿度温度, 将来也可自然降解回归自然。立面上木和夯土墙间以玻璃幕墙填充, 为室内使用者提供了同时身处人工与自然森林间的感受。

▽一期分解轴测图

禅意建筑设计 禅意空间设计 林建筑 禅境景观 禅意设计 禅意装饰设计 禅意网

▽ 1比100 整体模型

禅意建筑设计 禅意空间设计 林建筑 禅境景观 禅意设计 禅意装饰设计 禅意网

▽ 1比50 整体模型

禅意建筑设计 禅意空间设计 林建筑 禅境景观 禅意设计 禅意装饰设计 禅意网

禅意建筑设计 禅意空间设计 林建筑 禅境景观 禅意设计 禅意装饰设计 禅意网

   

▽漂浮于地面之上

禅意建筑设计 禅意空间设计 林建筑 禅境景观 禅意设计 禅意装饰设计 禅意网

▽半室外空间

禅意建筑设计 禅意空间设计 林建筑 禅境景观 禅意设计 禅意装饰设计 禅意网

▽天井

禅意建筑设计 禅意空间设计 林建筑 禅境景观 禅意设计 禅意装饰设计 禅意网

禅意建筑设计 禅意空间设计 林建筑 禅境景观 禅意设计 禅意装饰设计 禅意网

▽树下空间

禅意建筑设计 禅意空间设计 林建筑 禅境景观 禅意设计 禅意装饰设计 禅意网

▽咖啡厅区

禅意建筑设计 禅意空间设计 林建筑 禅境景观 禅意设计 禅意装饰设计 禅意网

▽会议区休息厅

禅意建筑设计 禅意空间设计 林建筑 禅境景观 禅意设计 禅意装饰设计 禅意网

禅意建筑设计 禅意空间设计 林建筑 禅境景观 禅意设计 禅意装饰设计 禅意网

▽木瓦屋顶俯视 

禅意建筑设计 禅意空间设计 林建筑 禅境景观 禅意设计 禅意装饰设计 禅意网

▽夜色中的林建筑

禅意建筑设计 禅意空间设计 林建筑 禅境景观 禅意设计 禅意装饰设计 禅意网

禅意建筑设计 禅意空间设计 林建筑 禅境景观 禅意设计 禅意装饰设计 禅意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