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悠悠往事,就在沁园邨

 关福 2019-03-03
沁园邨,坐落在静安这么一个充满文化魅力和历史气息的地方。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的电影明星阮玲玉,就曾住在沁园邨。如今,那些尘封的往事,早已如风、如雨、如云烟般飘散而去,但记忆却永不褪色。阮玲玉的美丽烙印在电影史上,也深刻地烙印在一代人的心中。让我们揭密档案,重走故地,去寻访那美人芳踪。

上海市静安区新闸路1124弄的沁园邨,是一代红星阮玲玉故居。沿着新闸路一路行过来,风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白兰花的香味,让人触景生情,一下子回到那逝去的往昔岁月,遥远而沧桑。老洋房门前光影迷离,暗红色的墙面、油漆斑驳的门窗,让人想到阮玲玉之死——为了成全自己完整的人生不受玷污。沁园邨,说是“村”,其实是由一排排三层楼组成的大型新式里弄,砖混结构,竣工于1932年,初建时大约有60多幢房子,现在基本都保留了下来,门牌号码最大的是58号。除了房子外表的颜色外,格局、结构都是70年前的老样子。和其他的新式里弄中西结合的风格相比,沁园邨是西式的。比如四明村外面有很高的围墙,里面有天井,门口有个“库”门,而沁园邨则是小围墙包围,这就是典型的西式风格。


一生寻爱的落寞人生

沁园邨9号的这座老式洋房建成于1933年。当年,在阮玲玉演出《野草闲花》后,一下子红得像三月桃花,茶叶大王唐季珊用十根金条买下了沁园邨里的这幢三层小楼送给她。

1933年8月,阮玲玉带着母亲和养女小玉,搬了进来。一进门,就是一个院子,大约14.5平方米,可种些花花草草。一楼是间宽敞的会客厅,24平米,高度大约有3.5米,很舒服,中间用帘子隔出了一个12平米的小间,小间靠窗放一架钢琴。再往里走,是上楼的木楼梯,再里面靠近后门处则是灶间。二楼和三楼的高度比一楼要矮一些,二楼是阮玲玉的卧房,有一个有盘花栏杆铺着瓷面的阳台。佣人睡在二楼亭子间,大约9平米,在一、二楼的楼梯拐角处的厕所,也是佣人专用的。阮母带着小玉住在三楼。主人房都有独立的卫生间。楼顶还有视野开阔的平台。

现在想来,当年,当阮玲玉走进沁园邨,看到这幢精致小楼时,一定是欣喜的,谁不爱美丽的东西呢?谁又不想有个家呢?

她也一度幸福,20岁进入联华影业后,五年间拍下十八部电影,俱是杰作。可惜的是,她走得太早,甚至没有走进有声片时代,虽然她为了拍有声片,一直在努力学习国语。当我们提起“默片女神”时,也总会慨叹那场错过——是她的错过,也是我们的错过。

在现实中,她同样无处言语,她的情爱,如电影中的悲剧,也如现实中的凄怆,先是张达民的挥霍无度以及人身威胁,然后是唐季珊的花心与独占。

她的一生短暂而辉煌。她一生寻爱,却终是没遇到她想要的那个人。她的一生,比烟花更寂寞。在她对爱、对人生绝望之时,她选择了自杀,那年,她才25岁,正是最好的年华。她死后,有影迷自杀相殉,出殡那天,灵车所到处俱是送行的影迷,多达三十万人,但虽然如此,她仍是孤独的。


往事并不如烟

时光浸透若隐若现的旋律,往事从记忆的深处姗姗而来。阮玲玉,又名阮玉英,祖籍广东香山(中山)县左步头乡。1910年4月 26日生于上海。她幼年丧父,随母亲当佣人,后就读于上海崇德女子中学。17岁与张达民结婚。1926年,她因迫于生计而辍学,同年报考明星影业公司,被导演卜万苍发掘,出任《挂名夫妻》一片的女主角。后转入联华电影公司。阮玲玉是上海默片时期最著名和公认演技最出色的女演员。据现存的档案史料记载,在阮玲玉九年短暂的演艺生涯中曾在二十九部电影中担纲演出,大都担任女主角。难能可贵的是,阮玲玉所主演的影片,尤其在加盟联华影业后所摄制的影片,多数乃中国影坛史上默片时期的绝佳代表作,如《故都春梦》、《桃花泣血记》、《恋爱与义务》、《神女》、《新女性》等等。在这些影片中,阮玲玉精湛纯熟的演技塑造了二十世纪初中国妇女的各种形象,栩栩如生。


毫无疑问,在20世纪30年代,沁园邨里最出名的居民当属一代影星阮玲玉。从1933年到1935年3月8日,她居住在沁园邨期间,凭借《城市之夜》、《小玩意》成为上海滩红极一时的女明星,更凭借《神女》达到自己事业的巅峰。

然而,虽然阮玲玉的事业如日中天,但感情世界却毫不顺利。在个人生活上,她屡屡遭遇挫折,被前夫张达民诉讼,成为小报造谣的对象。对自己声誉极为看重的阮玲玉因此深受打击。感情丰富的阮玲玉,周旋于前任男友及眼前所爱的复杂三角关系里,为此承受无穷压力。1935年3月7日夜,内心备受煎熬的阮玲玉不堪忍受小报记者的围攻和诽谤,在沁园邨9号的二楼卧室中,吞服了大量安眠药绝命人世——玲珑美玉香销玉殒,红粉佳人千古薄命。那一年,她只有25岁。25岁,正是花季妙龄,是一个女子最为美丽、最为娇艳的时候,而她,一位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却在人生最巅峰的时候,看穿人世,穿着一身布旗袍走进天堂,身边的纸上只留下四个字:人言可畏。

满庭芳菲的沁园邨

时光荏苒,岁月涤荡了一切的悲情与过往。今天,居住在沁园村内的人,大多不知道房子的背后,还有这许多的故事。沁园邨里的故事,如同它取自词牌名“沁园春”的命名那样满园春色,满庭芳菲。沁园邨除居住过一代红星阮玲玉外,同为演员的影坛双生花梁赛珍、梁赛珠姐妹也曾居住于此。

岁月变迁,沁园邨的居民陆续更替着。著名画家厉国香女士也曾生活于此。她师从张大千等书画名家,作品秀逸有致,以清丽见称。

另外还有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沁园邨22号曾是中共地下组织的活动点,“晓钟剧团”和秘密电台的聚集地。共产党人汪翠英、潘秉乾夫妇曾在这里从事地下工作。如今,在抗日救国和解放中国战役中作出贡献的张振东、王金良夫妇仍住此地。


曾经入住沁园邨的名人还有很多,有赵四小姐、邹韬奋,还有时任上海轮船招商局董事长的李国志。然而,在人们的心目中,阮玲玉是其中让人最无法忘却的一个,因为人们无从在今天追寻到她更多的足迹。如今,与阮玲玉有关的城市建筑越来越稀缺,沁园邨9号是其中记忆最清晰的一幢。

沁园邨9号之于阮玲玉的意义在于,这是她自杀,写下“人言可畏”的地方;这是她和茶叶大亨唐季珊的爱情无望终结的地方。沁园邨,见证了她的走红,见证了她的情事,也是她辞世之处。

永不消逝的美丽

20世纪30年代有一大批光辉夺目的电影明星,他们将电影表演艺术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深得观众喜爱。而在群星闪烁的30年代影坛,阮玲玉分外耀眼。


阮玲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可她的笑容里却总带着一股幽怨的味道。阮玲玉的美,秀气中有一种妩媚,内里的妖娆与悲哀的性情并存。她,清丽温婉,楚楚动人,眼波盈盈传递出诉说不尽的哀愁。对待表演艺术,她勤奋刻苦,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不懈追求。表演中,她能够准确地体味人物的情感,捕捉到人物感觉,并用适当的眼神、表情、动作准确地表现出来。这种准确的内心感应力和形体表现力结合得又非常自然,显示出她卓越的才华和非凡的功力。她那一颦一笑的动人在胶片的流动中浮现——她的美不仅在于定格,更在于生命的律动。当年,为阮玲玉着迷的人何止万千。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阮玲玉的一生,从银幕悲剧到人生悲剧,短暂而美丽,曲折而令人唏嘘。

如同关锦鹏所说:“我们对她的印象,永远停留在她最美好的,不管她的悲惨传奇故事、不管她生命里面有多少挫败,永远停留在我们心目当中,是最美好的。”

岁月如水流逝,美人已然故去,往事随风飘散在光阴的尽头,可是阮玲玉的美丽,却镌刻在消逝的时光里,镌刻在每个人的心里,镌刻在沁园邨的记忆中,永不消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