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中的杨柳青之五

 打杂儿的 2019-03-03

1估衣街、河沿大街、西当铺小胡同交口处(1951年杨柳青工商界抗美援朝游行)

2估衣街街景,左侧为广济生药铺、曹家胡同

3估衣街街景,左侧为杨柳青“前百”,右侧为石磨盘铺路的老塘子胡同

4估衣街街景,左侧为石家大院,右侧为安家大院

5估衣街与河沿大街交口处

6估衣街西口,右侧为少年宫旧址

估衣街  位于杨柳青中部,西起与河沿大街交界处,东至大寺胡同,与前大街相连。长252米,均宽5米,最窄处4米。形成于嘉庆年间。旧时杨柳青的繁华地段,多商铺。每逢一、六集日,街道两侧摊点以卖估衣的居多,故名。

1后大道

2后大道北侧民居

3后大道,正安堂老公所胡同对面(今已拆)

4后大道三不管

5三不管清茶社

后大道 在杨柳青中部偏西,西起平安路,东至光明路,中与大寺胡同相交,南侧与药王庙前大街、菜市大街等沟通。

清代时,此道处于旧镇区北部边沿,多坟地、芦苇坑,只有少数居民,后有多户人家搬来建房定居,遂形成镇区最北的一条大道。杨柳青人习惯称南为前,北为后,此道故名后大道。该街道上有杨柳青影剧院、回民食堂、大众食堂、副食品商场、“七姐妹”食品综合商店等,曾是杨柳青最繁华、热闹的街道。后大道东端有杨柳青人俗称的“三不管儿”,据传为旧时天津县、静海县、武清县的交界,三县皆不管,遂成为杨柳青的繁华地段。该街东段于21世纪初旧镇改造中被拆除,今仅剩西段。

1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大寺胡同

2大寺胡同中段民居

3大寺胡同15号民居大门

4大寺胡同与估衣街交口

5 2000年,大寺胡同拆迁建设时发现《重修报恩寺碑》

大寺胡同  位于杨柳青中部,光明路以西,河沿大街北侧。南起河沿大街,北至新华路。中与后大道相交,东、西两侧先后与前大街、后大街、估衣街、猪市大街沟通。是旧镇贯穿南北的主干道。初成于元代,本为一大水沟,后填平成为胡同。在其北端东侧曾建有报恩寺,为杨柳青修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寺庙。庙曾供奉铜佛百余尊,清代曾铸大铜佛五尊,据传与五台山某寺庙佛像一样,故又称下五台。该寺于清咸丰三年(1853)被焚。后居民在此建房定居增多,形成胡同。该胡同明清时为武清县与静海县在杨柳青的交界。清末民初时,杨柳青“津西八大家”多在大寺胡同周边定居,故该胡同多精美建筑。该胡同于20世纪末旧镇改造中被拆除。大致位置为今“大院区”东侧,现“青远路”南段。

1经堂庙大胡同

2经堂庙胡同和它的青石板路

3经堂庙胡同北口(九街织带厂)

经堂庙胡同  位于杨柳青镇西部,南起药王庙东大街,北至后大道,长110米。因旧时有始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的经堂庙而得名。《津门保甲图说》绘有该庙,庙位于泰山庙(即娘娘庙)后门所对的经堂庙胡同南端,坐西朝东。民国时,在废庙兴学中,寺庙被辟为学校,后为杨柳青第二小学分校使用。经堂庙胡同还是曾为清皇室如意馆供奉的著名画家高桐轩的故居所在地。该胡同有一独特景观,即胡同中的青石板路。该路由四排长1.0米、宽0.3米、厚0.2米的青色条石铺砌而成。据记载,此路为杨柳青赶大营发家之李姓捐修。旧时的杨柳青街巷多土路,雨田泥泞,唯独这里干净、好走。如今,随着岁月的打磨,青石板已经变得光滑,没了棱角,但它记录了岁月,成为杨柳青古镇活着的文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