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最大的收获就是找回了一段失落整整60年的情缘
--
茫茫人海,时空交错,从北京到南京,从地方到军队,伴随几十年的风霜雨雪,社会变迁,生老病故,一南一北两所外语学院冥冥中串起了两代人昨天的故事
......

母亲祖籍浙江,在无锡长大并参加工作。这是母亲1955年11月15日在太湖鼋头渚的留影。

1956年,母亲作为“调干生”考入北京俄语学院。

同一年,一位山东小伙儿在济南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第二年,由于中苏两国关系的决裂已初见端倪,导致北京俄语学院的学生大量过剩,所以母亲与许多同学一道转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就这样,1957年,在北京,在那个对我而言显得有些遥远而又陌生的年代,一个来自江苏无锡,一个来自山东济南,他们二人在同一所外语学院的同一个系相遇了
.......

当年北外这两位校友绝然不会想到的是,他们的后代在时隔20多年后竟然先后穿上军装,鬼使神差般地来到了南京,走入了同一所军队外语学院(当年大家习惯称之为“南外”)......: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1980年,刚刚走出越战硝烟的我有幸考上了解放军南京外国语学院(即今天的“国际关系学院”)学习德语。

第二年,1981年,当年那位山东小伙儿的大女儿大泓也被解放军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录取了。

1985年5月换装之后
......

1988年10月授衔之后
......
       
今生缘,两世情,天南地北整整六十载。从父辈们的“恰同学少年”,到自己现今白发平添,从外交舞台到外贸战线,从越南战场到漂洋求学
......,两代人半个多世纪的家国情怀,生儿育女,柴米油盐,奔波于国内国外,却生生遗忘了怎样一段跨代奇缘?

大泓的父亲,1959年摄于校园竹林旁。

我母亲,1958年摄于苏联展览馆,即今北京展览馆。

大泓的父亲(前排右一)当年是北外棒球队队长。他曾领导本队在全国比赛中荣获第二名。他同时还兼任北外女子垒球队教练。

在同一座教学楼前,我母亲(前排右二)与同学合影留念。

大泓的父亲(前排右一)与同学、老师合影。

我母亲(二排左二)与同学、老师合影。

1961年毕业季。

1959年8月14日我父母登记结婚,第二年我降生了。

大泓的父母成婚于1961年8月21日。第二年大泓出生,比我小两岁。







       

       

       

       

1963年夏
       

1963年夏
       

1963年夏
       

1965年
       

1965年
       

1966年
       

1966年
       

1968年
       

       



1968年夏,北海公园


1968年
       

1968年
       

1968年
       

1968年
       

1968年
       

1968年
       

1968年
 

1968年
 

1968年
 

       

1969年
       

       

1969年
       

1969年
       

1969年
       

       

       

       

1979年夏,大泓在青岛海边的微笑。
而此刻我正在广西前线,刚从越南战场归来,庆幸战火余生。

1980年夏,我考上了解放军南京外国语学院,在南下报到前登临八达岭长城抒怀。

1981年,大泓报考解放军南京外国语学院,最终被英语系录取。她一年级,我二年级。

1982年,学院操场,远处的背景是大礼堂。

我1984年毕业,大泓毕业于1985年。
 两所外国语学院,在北京的简称“北外”,这是我母亲和大泓父亲的母校
......
 在南京的简称“南外”,这是我和大泓的母校
......

当年的“南外”,即今日的“国际关系学院”。
       
重现一段历史,追寻两代人各自的人生轨迹,并不是一件轻松之事:有感叹,有唏嘘,只是时光无法再倒流。今天所能做的就是借助两代人现存的这些旧照,断断续续重新拼凑起这段曾经遗失的旷世奇缘。

今年三月,老家大表姐呕心沥血十多年完成的家族传记纪实长篇《江南驿》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这部力作讲述了由我这一代往上四代人的真实故事。

大泓的父亲在得到这本书之后从头至尾细细读了两遍,因为此书的大部分内容讲述的都是他所经历的那个正在渐渐远去的时代。

今年夏天,我专程登门拜访了大泓的父母,并与她父亲聊起了我所知道的半个多世纪前家里家外的故事。

老人显得非常激动,久远的记忆依然清晰、深刻,许多细节彷佛就发生在昨天
......

我同老人聊起了早年外交界许多风云人物的前尘往事。其中有许多人都是他当年的老同事、老熟人。

在交谈过程中,老人谈到了他自己历时多年刚好完成的生平回忆录。

这本书记录了老人大半生的职业生涯与家国情怀。

老人在书中讲述的许多大事件也都是我所熟知的。

赠书留影。

一本书,串起了两代人共同的记忆,六十年回首续写前缘。

书中我最感兴趣的段落是当年北外的校园生活,因为那是我母亲曾经经历的时代。

书中我最感到亲切的段落是大泓报考大学前后的故事,因为那是我亲历的岁月。

与大泓的父母合影留念。

2016年夏

今生缘,两世情,天南地北六十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