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桐梓县新时期人防工作的几点建议

 道光二十五 2019-03-03

  桐梓县全县国土面积3200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街道),223个村(居),总人口74万。桐梓地处贵州北大门,素有“川黔锁钥”、“黔北门户”之称,是川渝南下和云贵北上的重要通道,县城距贵阳180公里、重庆160公里,是黔北对接重庆的“桥头堡”。境内有黔渝铁路、210国道、崇遵高速公路和即将建成通车的黔渝快速铁路、正在建设的习正高速公路5条交通大动脉纵贯县境南北,东西向有2条二级公路,交通非常便捷。黔渝快速铁路建成通车后,桐梓到遵义只需10分钟,到重庆半小时,将步入高铁时代。桐梓境内矿产资源蕴藏丰富,已探明29种。其中煤炭探明储量47.72亿吨,是全国100个产煤大县之一。 

  全县水能蕴藏量20余万千瓦,开发量近10万千瓦。桐梓县的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资源丰富等优势,决定了我县在全省人防城市中的战略地位,我县是全省省级二类重点人防城市。从战略区位和县发展定位目标来看,抓好我县人防工作符合应对当前国际形势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一、我县人防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防空意识有待增强。全县上下还没有形成国防观念,人防意识。县委、县政府对人防工程建设投入不足,全县目前还没有一项政府投入建设的大型人防工程及人防设施,人防工程建设薄弱。县相关部门对人防工作不够重视,支持不够,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县人防办协调相关工作困难,工作推进较慢。 

  (二)人防专业队伍训练不够。目前,我县现有人防专业队伍人数410人,人数远远不能满足重大灾害事故等应急救援和特殊时期人防工作的需要,且人防专业队伍参加应急救援和人防备战训练次数不多、质量不高,人防应急实战能力不足。 

  (三)缺乏专业人才。市人防办将人防工程建设许可下放到县级人防部门,由于人防工程建设专业性强,工作人员必须对人防工程施工图纸审查、工程质量等专业内容掌握熟悉,但县级人防办建筑专业等工作人员紧缺。我县人防办工作人员3人,主要是从县政府办行政工作岗位调整充实的,工作人员缺乏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在对人防工程建设质量监督过程中管理把关环节存在专业技术难题,对人防工程建设质量无法做到真正全程有效监督。 

  (四)人防工程数量太少。目前,我县已建成的人防工程只有桐梓水岸花城防空地下室工程,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使用面积1550平方,掩蔽人数1550人。正在建设世纪广场防空地下室工程,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已建和在建的人防工程与我县所需人防工程数量实在差距太远。 

  二、建议及对策 

  (一)高度重视,增强开展人防工作责任感。 

  1.高度重视,强化领导责任。加强人防建设,不仅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县委、县政府应高度重视,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人防工作,要做好按打局部战争、打大仗可能性开展人防建设工作。各有关部门继续大力支持人防工作,把人防建设作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来抓,切实加强领导,真正把人防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并列入岗位目标考核内容,从做好军事斗争人防应战准备的战略高度,从服务民生推进应急救援的现实需要出发,认真研究人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人防政策法规落实过程中的出现的难点问题。 

  2.加大宣传,增强防空防灾意识。要在全县形成各方参与、齐抓共建的人防民防工作格局,必须以宣传法律法规为先导,把《人民防空法》和相关法规列为全县各级学法普法的重要内容,并从法规与实践的结合上学懂弄通,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学习人防法、应用人防法、维护人防法的浓厚氛围;必须以普及防空防灾知识为手段,深入开展防空防灾知识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活动,采取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防空防灾知识,传授应急避难技能,提高全体市民防备现代战争空袭和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水平。“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防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做好长期准备,高度重视人防建设,努力构筑坚不可摧的“地下长城”。 

  (二)实现资源整合,服务平时战时需要。把人防资源纳入公共应急救援体系,整合资源,立足本职,拓展领域,充分发挥人防指挥系统、通信报警系统、防护工程系统和人防专业队伍的作用。把县应急指挥中心与县人防指挥中心整合资源,系统共建、共享,实现平时作为应急救援指挥平台,战时作为作战指挥防御指挥平台。 

  (三)加大人防工程建设力度,确保战时人防需要。今后,要按照应建必建要求,严格抓好贯彻落实。紧紧抓住棚户区改造这个机会,新建大量人防工程,尽快改善我县人防数量太少的现状,尽快符合人防工作的需要。在人防工程建设和管理方面,要突出“三个结合”,即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可以增加人防地下战备工程面积,提高城市整体防护能力;地上建设与地下建设相结合中,可以节约土地资源,有效拉动投资和内需;平时使用与战时使用相结合,在确保战时使用状态的情况下,有序地向社会开放地下人防工程,为发展商业、娱乐、仓储、停车等服务业提供场所、创造就业机会,实现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赢”。 

  (四)加强人防队伍建设,增强组织指挥能力。在全县形成上下衔接、横向协调的应急行动方案体系。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是加快人防向民防转型的重要举措,是主动服务民生的有效载体。重点要在增加人员数量、扩大队伍规模、加强业务训练上下功夫,不断提高人防专业队、民防应急救援队、志愿者服务队等队伍的应急应战救援能力,配备必要的救援设施设备,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技能训练,确保急需之时拉得出、用得上、能管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