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龟城”百年老地图(1900年) 1900年手绘云南府城郭略图(不包括中庆城和拓东城)。虽不很精确,但把握住了整体形状(灵龟)和内部构成,用阿拉伯数字详细标注了主要建筑和方位物,并留下地名和照片。 2.盘龙江畔的昆明城墙(1899年) 远处的金马山影表明这是昆明小东门一带的城墙,这里地势较低且紧依盘龙江——历史上多次肆虐沿岸的一条河,也是昆明最重要的水道。据老昆明回忆,它涨水时“坐在城墙上就能洗脚”。于是治理它就成了历代统治者的重要课目。受它的影响,古昆明城池的形状建得并不方正。 3.昆明北城门(1899年) 昆明城建于明代,城上之楼叫望京楼,京就是指帝都北京。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城楼(包括内城门)虽然朝北,城郭的门却朝东,代表的是龟掉(摆)尾之形。此外,当时的北门外一片荒野,是昆明的坟堆集中地,因此按照堪舆家的设计不仅将城墙造得格外坚实以抵挡鬼气,还在城楼上塑有道教神像驱凶避邪。 4.百年前熙攘的一条路(1899年) 图中的白塔(现已毁)位于云南府城东2里处,是当时拓东路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图右的建筑是古真武祠,为旧“汉营”,相传是诸葛孔明南征时屯军之所,唐代建拓东城,因此祠内有诸葛亮石刻像。从照片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当时主要街道的路况和两旁的集市贸易情景,是极有代表性的老昆明风情图。 5.汪洋中的一条街(1903年) 图中被盘龙江所患的街道即报国寺街。盘龙江历史上多次因河道壅淤,汛期溃堤成灾,造成大小东门外的田亩和绣衣街、报国寺街一片汪洋。尤以清同治辛未年(公元1871年)大水最为严重,城内城外毁屋上千栋,据说水一直漫到报国寺大殿上三世佛的莲座,有八、九尺深。水患原因当然是排洪道不畅,但民间传说金牛寺的金牛事前叫几声,水就涨几尺。现金牛街的金牛寺已不存,但金牛还在。 6.悠悠滇池出水口(1900年) 图中有两座桥,虽然留存至今,但桥名均已不可考。图左的九孔桥现被称为老桥,图右之桥则被称为新桥,两桥之间为中滩。汇入滇池的大小河流有20多条,泄水口却仅此一处。滇池水从龙王庙流经此处(即海口)后向西北折入螳螂川,经富民、禄劝,汇入金沙江。如今海口虽在,照片中的景象却已是沧海桑田。 7.桅满篆塘(1900年) 清代昆明的两条主要粮草道, 拓东古道和大观河道。由于当时昆明城内的桥梁拱高普遍较低,图中运粮船上高高的桅杆在过桥时都必须放下,十分不便。因此吴三桂在滇时于小西门外挖修了这个“篆塘”,并在塘上盖了粮仓,运到此地的粮食即可迅速入仓,而这一带也因此被命名为“仓储里”。当时大小篷船、双单彩船和小拔船等各种船只云集于此,成为昆明最繁忙的水运码头。如图这样的景象一直持续到本世纪20年代前后,据统计,当时全部木船有700多只,仍以帆船数最多,占总数70%-80%。 8.洗马河中的驮马(1900年) 马背上的货物可能是木炭或栗炭。在这张照片中,马夫的缺席虽然奇怪,但令画面更为纯净、优美。 洗马河是翠湖通往滇池的第一段河道(今翠湖西路)。明初云南镇守国公沐英生平爱马,在营中饲养骏马良驹近千匹。每当天气晴和,士兵或在河边洗马,或在柳下放牧,加之河畔有一以桨染小布、纱帕出名的染布巷,巷内居民常到河边浣纱。人欢马嘶,自是一番热闹景象。 9.人马济济金汁河(1900年) 图中的金汁河埂道位于城外东郊苏家村,从图中看来,当时应是一热闹集市,人流、轿车、马匹和房屋均很密集,河埂很高。滇池水网纵横昆明,金汁河是一条主要的灌溉河,同时也与银汁河、盘龙江共同承担昆明市区的排水功能,至今仍是昆明市内主要河流。 10.沃野中的河渠(1899年) 图为一马帮正行进在昆明郊外滇池附近的一座石拱桥上,四周是肥饶的良田。石拱桥下为主水道,图右下侧则是一灌溉水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上历代统治者的治理,使整个昆明坝子的灌溉、防洪体系日益发达,不愧为鱼米之乡。 11.行进在大观河上(1900年) 近景中的一个网兜表明这是艘渔船,它在通过远处的小桥后刚把桅杆和风帆升起,方苏雅就在船上摄下这张照片。就经济意义而言,篆塘河(后改大观河)一度是整个滇中水运的大动脉。自元代开凿后,一直是昆明西南方各县和省城之间的重要交通线,以供运省会粮食为主要任务,因而在明代就被称为运粮河。 12.消逝的昆明古城 这是关于拓东城和拓东路最早,也是仅存的一张全景照片。从图中可看出,路北的建筑密集成群,路南则相对凋零,原因是当时滇池水时常肆虐路南。此张照片从横跨路中的状元楼上所拍,当时的街道建筑和人流情况因之而一览无遗。 13.小镇民居(1900年) 这是在昆明周围至今仍常见到的街景,家畜、房屋、砖瓦、年画和对联,尤其是图左的鸡笼是老昆明人最熟悉的。 14.消逝的草海 图中的草海业已消逝而尤显珍贵,如今照片上可见的除西山恒在以外,较明显的存留物只有海埂龙王庙(西山左下角白屋。 15.在迷宫般的青石板街巷 老昆明典型的青石板巷,在今蓖子坡一带仍可见。这种石板路中间的石块较大也较整齐,乃是“官道”;而两旁则以碎石铺地且较中间为低,一来突出尊卑有序,再者也是排水的需要。 16.新建的金马碧鸡坊 17.至今尤存的东西寺塔(1900年) “城南双塔高嵯峨,城北千山如涌波”,明初史谨在诗句中描写的这种景色,今天在昆明城仍能见到,只是东寺塔(图右)已不是史谨看见的那座南诏旧物,位置也更偏东,出了东寺街。 18.省垣第一名胜——圆通寺(1898年) 照片上的“圆通胜境”四字相传为明末黔国公沐天波所书,但并无具体史料佐证。这张照片中那对相互抱紧的父子与高大牌坊之间的对比,不但令画面生动,也给整副照片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历史与人文内涵。 19.令人诧异的护法巨龙 照片中的两根10米高的盘龙巨柱位于圆通寺大雄宝殿的正厅,这种代表皇帝的符号出现在寺庙中实属罕见,对之的解释也说法不一。比较可信的说法是,这一现象应该与由于“靖难之变”逃到昆明的明建文帝朱允有关。相传建文帝到昆明后即在武定狮山正续寺出家为僧,法名应文,不久升任该寺住持。但为了避免明成祖派人跟踪,应文大师甘作一名游僧,行迹不定。圆通寺历史悠久,又是昆明城区最大古刹,应文曾在这里久居是完全可能的。否则以一外省寺庙而建如此巨大的两条巨龙,法、理上都不太可能。 (未完待续) 选自:拾云南 V.PLUS RICH CLUB 亚太顶级富豪专属俱乐部 娱乐时尚领航者 V.PLUS RICH CLUB Asia-Pacific's top tycoons exclusive club Entertainment fashion leader 被崇拜,被模仿,被挑战,却从未被超越。 你,赋予了我们缔造传奇的动力;你,镌刻了我们印证永恒的光韵… 你,在【V+】 感谢有你 To be adored, to be imitated, to be challenged, has never been surpassed. You give us the impetus to create a legend; you engraved confirms our eternal light rhyme ... You, in the [V +] grateful for you 过去是传奇,现在是诗篇,而未来,在这里 V+的每一位客人。 我们感恩,我们诚邀您来感受, 来分享,来共同镌刻【V+】CLUB Past the legendary, now is the Psalms, and the future, here V + of every guest. We are grateful, we invite you to experience, To share, to jointly engraved [V +] CLU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