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茶之九难到一杯好茶(十五)贵从活火发新泉

 新乡的天空 2019-03-03

制茶备器后,陆羽的茶经也进入了烧水煮茶的阶段,在《茶经-五之煮》中,涉及了炙茶、用火,选水,烧水和煮茶以及对最后所形成的茶汤色香味的介绍。从茶之九难的角度看,这节有就有五难,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因此从茶经的角度来看,一杯好茶对于煮茶这个过程及其选用的辅料还是非常讲究的,也从中可以看到陆羽对于茶所形成的最后的茶汤所持的一种态度,以结果出发,对过程精易求精。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按茶之九难的顺序,来分别介绍。对于茶经中有,但现实已经没有的主要介绍茶经的一些想法,对于我们现实泡茶仍然十分重要的,将跟大家一起探讨。

从茶之九难到一杯好茶(十五)贵从活火发新泉


首先来看看茶之四难,火。在过去,烧水煮茶离不开火,火最能量的来源,要烧水要煮茶,没有火是不行的,因此这是一个必备的东西。这也是陆羽的茶器中,与火相关的茶器还是不少的,不仅包括烧火的陆公鼎,还有与碳相关的器具。

在茶经中火的讲究在于用炭上,《茶经-五之煮》中这样记载关于火的内容:“其火,用炭,次用劲薪(原注:谓桑、槐、桐、枥之类也)其炭曾经燔炙为膻腻所及,及膏木、败器,不用之。(原注:膏木,谓柏、松、桧也。败器,谓朽废器也。)古人有劳薪之味,信哉!”

这段话的意思是表达了陆羽对于煮茶燃料的选择,他认为最好的是用木炭,其次用硬柴,(如桑、槐、桐、枥一类的木材)。另外不能用的燃料也举了些例子,他认为沾染了油腥气味的烧过的炭、以及含有油脂的木柴(如柏、桂、桧树)和腐坏的木器(废弃的腐朽木器)都不能用。古人认为用这类柴木烧出来的东西会带上木有异味,他认为古人的这种说法是对的。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茶经》对于煮茶或要用到火时所应该选择的燃料说得很具体也很清楚。最好用木炭,其次硬柴。而沾染了异味的这些东西或能产生异味的都是不好的,还引用了“劳薪之味”的典故。这个典故说的是晋代荀勖与皇帝一起吃饭,他说饭是用“劳薪”烧的,皇帝就问做饭的人,果然是用陈旧的车脚烧的。(见《晋书-荀勖传》,并在《六之饮》中,把火列入茶之九难之一,说“膏薪庖炭,非火也。”

陆羽之所以对燃料的要求严格,并上升到九难之一,与水相齐,在于陆羽所要求的火是“活火”,这与水是“活水”一样。唐代李约对陆羽的活火之说非常赞赏,他说:“茶须缓火炙、活火煎,活火谓炭火之有焰者,当使汤无妄沸、庶可养茶。始则鱼目散布,微微有声;中则四边泉涌,累累连珠;终则腾波鼓浪,水气全消,谓之老汤,三沸之法,非活火不能成也。”(唐-温庭筠《采茶录》)。

继李约之后,还有宋代的苏轼在《试院煎茶》诗中说:“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又在《汲江煎茶》诗也有“活水还须活火烹。”可见活水与活火在唐宋时期很受重视。

从茶之九难到一杯好茶(十五)贵从活火发新泉

因此,为了把茶汤调煮好,在于使用活火,而活火的关键又在于所用的燃料。唐代苏廙在所写的《十六汤品》中,认为茶汤(水)是最终表现茶品优劣的,如果 名茶的汤(水)调制得不好,那就和一般普通的茶没有区别。还认为煮水的老嫩,点注(冲泡)的缓急、茶具和燃料的优劣,都可以对茶汤发生好或坏的影响。为此他归纳成十六个汤品,其中因为使用燃料不同以致影响茶汤好坏的共计五品,分别为:“第十二,法律汤。凡木可以煮汤,不独炭也。惟沃茶之汤非炭不可。在茶家亦有法律:水忌停,薪忌熏。犯律逾法,汤乖,则茶殆矣。第十三,一面汤。或柴中之麸火,或焚余之虚炭,木体虽尽而性且浮,性浮则汤有终嫩之嫌。炭则不然,实汤之友。第十四,宵人汤。茶本灵草,触之则败。粪火虽热,恶性未尽。作汤泛茶,减耗香味。第十五,贼汤一名贱汤。竹筱树梢,风日干之,燃鼎附瓶,颇甚快意。然体性虚薄,无中和之气,为茶之残贼也。第十六,大魔汤。调茶在汤之淑慝,而汤最恶烟。燃柴一枝,浓烟蔽室,又安有汤耶。苟用此汤,又安有茶耶。所以为大魔。”这里说来说去,也就是一个意思,煮茶的燃料要用炭,不能乱七八糟的竹筿树梢烟柴等等。

到了明代许次纾的《茶疏》时,对于这方面就更加的讲究了,他认为“火。必以坚木炭为上,然木性未尽,尚有余烟,烟气入汤,汤必无用,故先烧令红,去其烟焰,兼取性力猛炽,水乃易沸。既红之后,仍授水品,仍急扇之,愈速愈妙,毋令停手,停过之汤,宁弃而再烹。”

从茶之九难到一杯好茶(十五)贵从活火发新泉

自陆羽后,对于燃料的选择和说法还是比较多的。吴觉农先生在《茶经述评》中归纳为两条:一条是燃烧性能要好,火力不可太低,也不可时强时弱;另一条是燃料不能有异味,早期往往以无味为好,后来也有饮者认为一些特殊的燃料气味,如松木的香味因饮用者的爱好不同而有所选择。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有些朋友用复制的陆公鼎或类似的器具,烧炭煮水,煎茶泡茶,日本茶道的煎茶用水有些也用炭火来烧的,还有一些朋友认为与电炉相比,用炭火烧的水冲泡的茶更香,味道更好,可能是受到了苏轼的“活水还须活火烹”的影响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