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政府因为意识到过度施用肥料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从80年代初起便开始了一系列对于肥料用量的法规限制,这么做的用意在于保护环境,同时也迫使种植户重新思考对于作物的施肥方案以及对于肥料形态的选择。时至今日,约40年过去了,如今的荷兰种植户早已不再排斥政府对于施肥量的限缩,他们反而在政策的驱使之下找到了相对应的方法,达成了维持高产量、保护环境、降低种植成本的三赢局面。(图 1) 2015年中国农业部颁布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这对种植户来说可能会增加栽种上一定的困难,但这将是驱动中国农业迈向更好未来的一个重要转捩点。荷兰农业一向是走在前端的领导者角色,而荷兰种植户在减少施肥量上所达到的成就更是值得中国农业借鉴。笔者近期在著名国际肥料行业报导《ARGUS》(阿格斯)读到了一篇易普润国际公司CEO Erik van den Bergh的访谈文章,主题包括了荷兰农业如何实施精准施肥以及如何选择肥料形态。这两者可以说是促成荷兰施肥减量、提高肥效的关键点,笔者翻译了部份文章内容,希望与读者们分享。 图1 中国与荷兰氮磷钾肥施用总量比较。1961 – 2013年两国马铃薯总产量均呈现上升趋势,而荷兰从1980年代起,氮磷钾肥施用量逐步减少,但中国施用量逐年上升。* 資料出處: 聯合國農糧組織 FAO (1961 – 2013年土豆生產量)、國際肥料組織 IFA (1961 – 2013年所施氮磷鉀肥總量) 在养分流失或是酸碱值不理想的土壤中进行种植是很具挑战性的。同样,种植户在被政府法规限制施肥量的土地上进行种植也会遇到困难。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精准施肥”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精准施肥包含了以下要素: 对的时间、对的位置、对的肥料形态 (例如可溶的微粒肥或液体肥) 。 本篇文章受访者: 读到了一篇与易普润国际公司CEO Erik van den Bergh “精准施肥”不只是适用在贫脊或酸碱值极端的土壤,对于许多因法令而受限制的国家也相当重要。现如今许多国家对于种植户所能够施与的肥量因为环境考量而给予严格的管控,例如荷兰政府便禁止的畜牧业者在种植青贮饲料用玉米时施与磷酸盐形式的磷肥,同时对于一般种植户在氮肥的使用量上也有严格的控制,为的就是减少这些肥分污染地下水的程度。在许多地方土壤相对贫脊,土壤的酸碱值对于作物来说太高或太低,这些土壤情况都会导致种植户无法达到理想的高产量。同时,长期不恰当的管理或是自然因素而造成的土壤养分流失也会更加剧这样的情形。在种种不利于种植的条件下,许多作物所需养分例如磷、钾、微量元素等等便很容易会被固化在土壤中,造成植物根部无法吸收利用这些养分。酸碱值是磷能保持植物可吸收状态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但是这个酸碱值的范围却相当狭窄。另一方面, 植物所需的氮也很容易随水份流失或随蒸散作用散逸到空气之中。在上述不利于作物生长的土壤中,仅仅施以普通颗粒复合肥是不够的。 种植户往往需要施以更大量的肥料以补偿容易流失的氮肥和被土壤固化的磷肥。这样的做法造成了种植户的低收益以及环境污染。 法令限制 对农业用肥相关的法规限制迫使种植户在制定施肥方案时要更具开创性,以提高肥料中的养分利用率 (Nutrient Use Efficiency,NUE)。在肥料使用受限制的情况之下,任何施肥过程中养分的流失都可能造成产量的下降。这也对应到了之前提到的,仅使用一般颗粒复合肥为基肥是不够的。因为法规限制,荷兰种植户必须开发出新的施肥方案、重新思考施肥方式、使用哪种肥料形态、以及施肥的时间点和频率。因为对于这些肥料使用要素的重新思考及创新,荷兰种植户从1980年代开始便大幅度的提升氮肥的养分利用率。 时至今日,无论种植户的土壤贫脊与否,“精准施肥”在荷兰已经是被广泛使用的方式。这也让荷兰农业的养分利用率成为欧洲最高的国家之一。在新的农业施肥法规起始之初,许多种植户都认为这是对农业的一大威胁,但随时间过去,证明了减少肥料施用并没有减少产量,并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正面效果,因此荷兰种植户都纷纷理解并接受这样的规定了。同时,种植户对于作物真正的养分需求也越来越了解,因为其他养分的缺乏不会再因施用过量的氮肥而难以被发现。 精准施肥的原理 颗粒肥与微粒肥实体颗粒对照 定位施肥(Localized application) 並不仅仅是指测绘好土地后使用GPS技术撒播普通复合肥作为基肥,而是指在种子周围施用种肥或者种肥同施。分期施肥 (Split application) 指的是对于基肥 (Base dressing)、种肥 (Starter fertilization)、追肥 (Side dressing) 的整合运用。基肥只提供一部份作物预期所需养分,种肥则主要集中在供应氮肥、磷肥和特定微量元素的需求。追肥意在补充作物接下来整个生长周期所需的其他养分,特别是氮肥和钾肥。而钾肥通常施用在生长周期的尾声,在这个阶段作物通常会有比较高的钾肥需求。这样的整合方式和对施肥时间的调整可以符合作物在不同时期真正养分的需求。精准施肥旨在给予作物最恰当的养分之余,也从所施肥料中达到最高的养分利用率。施用肥料所补充的养分必须非常接近作物在最终收成时从土壤中摄取的养分。即使在贫脊或不理想的土壤中,这样的目标也应维持不变。精准施肥可以通过定位施肥、分期施肥以及施用微粒肥或特种液体肥来实现。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所施用的肥料所含的盐份不能太高,以免对植物造成伤害。 在种植当下施用种肥时,种植户可以选择低盐度的微粒肥或液体肥。施用的位置依据不同作物,通常在种子附近或直接施用在种子上。这样的方式,目的在于种子萌发后距离肥料比较近,可以更直接的吸收肥料所供给的养分。施用种肥主要是为了补充磷与锌,而选择使用微粒肥或液体肥是因为这两种形态的特种肥可以达到非常精确的施用,通常用量大约可以控制在每公顷30到40升/千克(约等于每亩2到2.7升/公斤)。虽然施用的量相对比较低,但得利于精准施肥位置,一样可以达到最大的效益。为了加强精准施肥的效果,易普润在自己的种肥产品中应用了易普润IPE(磷增效剂)技术,IPE可以释放土壤中的固化磷,并预防新施肥中磷被土壤固化,从而提高作物对磷的吸收率。 施用时间点是追肥的重点之一,追肥必须施用在对的生长阶段,让作物可以适时地立刻得到养分补充、立刻吸收使用。同时,施用量也很重要,必须要配合作物在该生长阶段真实的养分需求。如此一来,种植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肥料所补给的养分在土壤中停留太久造成固化或流失。另一方面,为了有长势更旺盛、更均一化的作物生长,使用液体肥通常可以比使用颗粒肥达到更好的效果。 液体肥在“精准施肥”中的优势 现今的荷兰种植户所选择的固体肥与液体肥都是经过仔细考量的。施用微粒肥或液体肥可以说是“精准施肥”的重要幕后功臣。一方面,液体肥和微粒肥都是种肥的很好选择;另一方面在施用追肥或叶面肥时,液体肥比固体肥更便于喷施,此外,另一个使用液体肥为追肥的好处是,相较于普通复合肥,使用液体肥能够达到更精确且均衡的施肥效果。总体来说,液体肥的使用量正在欧洲和很多地区逐年上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