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对明朝意味着什么?

 地图帝 2020-07-02

在明朝的行政区划中,有一个地方是非常特殊的,这就是辽东。明朝设管民政的布政使司、管军事的都指挥使司、管司法的按察司,而辽东只有都指挥使司,辽东的民政和司法,跨海隶属于山东的布政使司和按察司。

  为什么会有这种操作?因为辽东人口太少,民政事务不多,就由临近的山东管辖。明英宗宣德十年(1435年,英宗年初即位未改元),辽东设巡抚,慢慢地分化了山东有关衙门在辽东的权力。

  但是,辽东在明朝依然被视为一个单独的政区,尤其是军事意义。看地图就知道,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就像两座城堡,拱卫着渤海最西头的京师(隔着天津)。所以,辽东和山东在海上防务的合作,对京师的安全异常重要。

  防谁呢?北元在大漠,女真各部在辽东以北,高丽又臣服于明朝。真正要防的,是倭寇。 

元末明初,倭寇就对北方沿海各地区进行袭扰。倭寇袭扰的重点就是山东半岛,然后往北在辽东半岛南端来回蹿。山东受到的倭患尤为严重,在明初国势强盛的情况下,倭寇以百人左右为一组,视明廷为无物,烧杀抢掠,民愤极大。明初(洪武至永乐间)四五十间,有记录的倭寇袭扰两半岛的战报,就有数百起。

  虽然此时的倭寇都是小股蹿拢,但如果他们形成较大势力呢?让他们穿过辽东与山东之间的海峡进入渤海,后果是什么,谁都清楚。

  明成祖朱棣在即位之初的永乐二年,1404年,就在山东半岛的即墨设水师营,管鳌山、灵山、安东、大嵩等四卫,及胶州、浮山、夏河等千户所,防止倭寇从山东半岛的东南部(今日照至青岛附近)内犯。

  如果倭寇从山东半岛东南线进犯,不足以威胁到京师,倭寇更有可能直接蹿犯渤海海峡。所以,朝廷在永乐七年(1409年),在登州府(今蓬莱市)设登州水师营,管登州、青州左卫、莱州三卫,以及福山、奇山等千户所。登州卫的管辖范围,约在山东半岛正北海面,也就是从蓬莱到威海一带的黄海海面。

  登州营与即墨之间的海防,由明宣宗在宣德四年(1429年),设文登水师营,管成山、靖海、威海、宁海四卫,以及百尺崖、金山、海阳等千户所。如此,则山东沿海的三大营连成一线,可保山东海岸线的安全。三大营的指挥权,由山东巡抚和登莱巡抚共同负责。

  明朝在辽东设卫的时间较山东为晚。明成祖永乐十四年底,1417年(阳历)初,辽东都指挥使司在金州卫(治今大连金州区)设7个敌台,著名的旅顺口就在金州卫防区。

  山东半岛三大营,与辽州半岛四卫(金州、复州、盖州、海州),共同组成了明朝在渤海海峡以东的防御体系。换言之,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是京师的两扇铁门,铁门一关,谁都进不来。

  倭寇不相信这道铁门有多厉害。永乐十七年(1419年),大股倭寇蹿犯辽东半岛金州卫的望海埚,结果被辽东总兵刘江暴打。倭寇丢了一千多具尸体,狼狈逃回。这次倭寇被打怕了,截止嘉靖之前,倭寇都不敢再犯。

  嘉靖中期,倭寇之患甚于永乐时。虽然倭寇在东南沿岸作乱,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依然是倭患重灾区。尤其是1592年的壬辰战争,倭患对两半岛的海防构成极大压力,可以说就徘徊在铁门之外。

  明神宗有小性子,但并不糊涂,他立刻加派水师进驻山东半岛的登莱、辽东半岛的旅顺口,形成钳卫之势。

  万历后期,倭患渐息,后金又开始崛起,对辽东半岛北端构成了巨大压力。在此情况下,渤海海峡的战略价值开始下降,但山东半岛对辽东半岛的支援,却比过去要多。辽东毕竟孤悬海外,各种物资主要靠山东跨海运输。

  辽河以东地区为后金所夺,在辽东半岛已没多少地盘的明廷被迫进行战略收缩。辽河以西地区和山东半岛就没有必要再分成两个独立的军事辖区,二者合一,由辽东经略(督师)管辖辽东和登莱等要害处。

  清朝建立后,由于没有倭寇为乱,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军事意义并不是很大,但也起到了拱卫京师的作用。尤其是到了清末,日本实行明治维新,国势渐强,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军事价值再次上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