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鱼:白话解读《随园食单》19 补救须知

 贝尔的小书房 2019-03-04
原文:
补救须知 
名手调羹,咸淡合宜,老嫩如式,原无需补救。
不得已为中人说法,则调味者,宁淡毋咸;
淡可加盐以救之,咸则不能使之再淡矣。
烹鱼者,宁嫩毋老,嫩可加火候以补之,老则不能强之再嫩矣。
此中消息,于一切下作料时,静观火色便可参详。

白话解读:
关于做菜如果做坏了如何补救:
名厨调制汤羹,咸淡是非常适合的,老嫩也是非常适合的,原本是不需要补救的。

万不得已,一些手艺不是很好的人,调味的时候该如何掌握呢?
宁可淡一些,别做咸了。
淡了可以再加盐,补救就是了,如果咸了,救不能再使它淡回去。

有些聪明人,可以说,我先加些水冲淡如何,或先用开水过一遍,盐味自然少很多,但是如此一来,食物的原汁原味就会损失很多 。

如果使烹制鱼类,宁可做的嫩一些,不要做老了,嫩了如果不够熟还可以加火候补救,
如果老了怎么可能再强行让它变嫩呢?

这其中奥妙,在烹饪的过程中,如果仔细观察,比如颜色、火候,在下作料的时候要好好掌握。
扩展阅读:

咸淡之味,如果用到刚刚好,能烘托食物本身的鲜味,此时味精什么的都不需要的。
比如葱花拌豆腐,盐味不够的时候,豆腐有豆腥味,如果用过了,豆腐可能回味会发苦。
如果用得刚刚好,豆腐自然咸鲜味香。

老嫩之说:鱼类火候刚好的时候,肉质使滑嫩有汁,还能起胶质的细丝,皮破则鱼汁流失,因此粤菜中,古法蒸鱼是不在鱼背破皮、盐腌、入味的,而是保持原汁在鱼肉内,鱼蒸好,上桌,食客在用筷子挑开鱼皮,可以看见鱼的鲜汁在流淌,肉质呈或大或小的蒜瓣状,比如鳜鱼是大蒜瓣、黄鱼是中蒜瓣、鲈鱼小蒜瓣。
肉质呈细细的丝条状,而老了以后,肉质就不滑嫩,死鱼的肉更是绵软、发柴、肉纤维呈白粉腻状。

偶见有些酒楼蒸鱼,没有蒸熟,什么样子呢?就是鱼肉发透明状,甚至鱼主脊柱骨里有些血色,鱼肉很难脱刺,这种情况,理论上可以再蒸一次,变熟,但这样2次蒸熟的鱼的口感和味道和一次蒸鱼的,您说有差别吗?

下次您自己试试,慢慢品品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