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东至县梅城因宣城的他而得名!

 昵称0GLu3 2019-03-04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县城是尧渡镇,历史上原县城一直是在却梅城,梅城如今是尧渡镇社区街道。梅城位于县城东北,系原建德县、唐、宋、元、明、清古县城旧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梅城原有古城墙、寿字崖寿桃山、一里十牌坊、梅公亭、周馥接官厅、功德碑、大成殿及建德十景全在区内,由于历史原因,今圯,故址可查。现在东至人以梅城冠名的地方很多,如梅城中学、梅城派出所、梅城宾馆、梅城林场等。梅城并不是因为此地产梅,其地名来历竟然是用来纪念一个宣城人而得名,他就是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泛站群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 ),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宣州宣城(今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

梅尧臣于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调任建德(今安徽省东至县)县令,直到景祐五年(1038年)离任,在建德县为官五年。

他在建德期间颇能体察民间疾苦,尽力做了许多惠政于民的事情。他深入县内官港茶区,亲身体验茶农采茶的辛劳,全面了解茶叶的生长气候、种植、采摘、制作、销售的全过程。有感而发,欣然写下了脸炙人口的《南有佳著赋》,并捋须含笑说:“我乃采茶官也”,亲民之心溢于言表;他还亲自赶赴山林大火现场,洪水泛滥的溪流进行实地察看。

他革除弊政,事必躬亲,当时建德为山区小县,县署外有圈破旧的竹篱,需要修护,因此成了向官吏勒索的借口,梅尧臣来后果断以土墙代替,并在院内植了一丛竹子。

梅尧臣为人诚厚,清高自持,颇能体察民间疾苦,尽自己的力量做了许多惠政于民的事情。元吴师道在《梅公亭记》中赞颂他“以仁厚、乐易、温恭、谨质称其人”。建德当地民众为了纪念梅尧臣,把县城所在地取名“梅城”,延续至今。

千百年来,东至人为纪念这位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或“苏梅”的大文学家、大诗人,永不忘记他亲民爱民之举,五建五修梅公亭。梅公的德政故事,依然存留在东至人民的心中,广为传诵。(图文:徐厚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