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风十里扬州路——总是“在路上”的杜牧

 赣州杨杨杨杨杨 2019-03-04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昨天在说起李商隐时其实就想到了杜牧。

作为唐朝后半段最重要的两个诗人,这两人向来被并成为“小李杜”。其实仔细说来,这两人在写诗上都应该算作是诗圣的门人,尤其是在咏史诗的创作上。

不过,与李商隐多是无题或者“类无题”诗不同,杜牧似乎一生都是“在路上”,要么是在路上看风景抒怀,要么是在路上看风景怀古,总是……嗯,这人看过了太多风景。

就拿这首《江南春》来说,虽然从题目来看本诗是要写江南春色,但前两句过后,那个我们熟悉的杜樊川就出现了,当初过赤壁写的是“折戟沉沙铁未销”,现在看江南春色想的是“南朝四百八十寺”,春色再好也挡不住他有一颗感慨兴衰的心。

其实如果深入了解的话,不难发现我们这位“小杜”根本志不在诗,他并不是很愿意做一个诗人。虽然他的仕途发展还算不错,但他依旧是怀才不遇,因为他没能做成自己想做的事——中兴大唐。

“某世业儒学,自高、曾至于某身,家风不坠,少小孜孜,至今不息。性颛固,不能通经。于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中丞即归廊庙,宰制在手,或因时事召置堂下,坐之与语,此时回顾诸生,必其不辱恩奖。今者志尚未泯,齿发犹壮,敢希指顾,一罄肝胆,无任感激血诚之至。某恐惧再拜。”

通过《上李中丞书》中这段话不难看出,杜樊川平生之志乃在兵甲家国,而非做一个风流文人。但是很可惜,虽然他确实熟读史书兵书有济世之才,但其终生都未能“在其位”,既不在其位,所谋之事……

所以,他失望,他落魄(心里落魄,其实他真的不穷,一点都不!),他把自己变成了一个风流客。哪怕后世姜白石到扬州,看到废池乔木后首先想起的也是这位曾在扬州买醉的杜郎君。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赠别二首》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

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明镜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

——《送人》

前面说过,虽然他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但总的来说两人写诗都更偏向于杜诗。不过,如果非要与“李杜”作对比的话,像李白的反而是小杜而不是小李。杜牧诗风俊逸,为人又风流张扬。QAQ,而且李商隐有诗送给他,但他似乎没有回应,李太白好歹还回复了一下杜子美呢。(不排除千载而下已散佚)

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前身应是梁江总,名总还曾字总持。

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汉江远吊西江水,羊祜韦丹尽有碑。

——李商隐《赠司勋杜十三员外》

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李商隐《杜司勋》

从这两首诗不难看出李义山对杜樊川是相当敬重与佩服的,与杜甫“白也诗无敌”的口吻很是相似。当然,这也与他们并不能算作“同一辈”有关。李白比杜甫大十岁,杜牧也比李商隐大十岁,作为大哥当然得有点大哥范。但李白与杜甫的关系显然要比杜牧与李商隐的关系要好得多,因为“小李杜”之间差的不止是“辈分”,更多的是政治原因(两人分属两党)。

李义山因为妻子的原因,被视作“李党”,而属于“牛党”的杜牧之所以怀才不遇更与李德裕脱不开干系。在这种环境下,杜牧即便不在意“X党”这种可笑的标签,但也不太可能高调的表现出与李义山怎样的“哥俩好”。而且即便在文学上两人也有一定的分歧,李商隐对于白居易这位老前辈是相当敬重的(虽然他自己并没有学),但杜牧却不喜欢那种“直白浅近”的创作(但他也没有写那些晦涩难懂的诗)。

大约是因为心怀天下的缘故,所以杜牧的咏史诗写的很好很深刻。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金谷园》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题桃花夫人庙》

华清宫那三首绝句说的是什么我觉得没有人不知道,另外两首诗的话,“坠楼人”指的是绿珠,桃花夫人指的是息夫人,基本都是借由史实来抒兴衰之叹。其实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杜牧对于国家的担忧:

繁华可能永恒吗?

当然不能。但是,朝中把持大权的重臣只是汲汲营营于党派之争,并没有考虑国家如何如何,是否可以中兴,是否可以重现盛唐之景。所以杜牧只能怀着一腔热血满腹才学落魄江湖,喝酒赏景,遗梦江湖。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这首《叹花》有一个很美的故事:

杜牧游湖州,识一民间女子,年十余岁。杜牧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后十四年,杜牧始出为湖州刺史,女子已嫁人三年,生二子。杜牧感叹其事,故作此诗。

这个故事未必有多少真实性,姑且也算作杜樊川的其中一个“江湖梦”好了。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杜樊川虽然更在意文章,但他却凭借诗名成了唐诗的代表人物之一。虽然他看风景时心里多数时候还是想着家国大事,但美景却有情,甘心留在“杜郎”风流多情的情话里,成就了“杜郎俊赏”,也让这个不断在路上的行者留下了一个个多情的足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