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毁掉孩子的,是家长的“穷思想”

 阿布的书柜 2019-03-04

◆◆关注家学宝,每天收获专业家庭教育知识◆◆

毁掉孩子的,是家长的“穷思想”

图片来源网络

家学宝主笔团 | 橙马良

1

最近,有读者给我留言,分享她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瓶颈”:

“我已经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每天6点起床给他做早饭,风雨不改接送他上学放学,晚上陪着他写作业。孩子成绩退步,我第一时间跟老师沟通,孩子要什么我就给他买什么,两个月前,我才给他换了个更专业的补习老师。但为什么我都做到这份上,他的成绩还是没有得到提升?并且他好像跟我越来越疏远,这到底是这么回事?”

根据这位妈妈的描述,我能脑补她工作以外还要从早到晚替孩子打点一切的忙碌,她的故事让我想起一位育儿专家曾说过的话:

作为父母,在孩子3岁以前,要给他们强烈而执著的亲密,满足他们所有爱的需求;3岁以后,你就要学习分离学会分离,既让家长省心,又让孩子自立。

为什么这位家长为孩子付出了这么多,结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孩子还跟她疏远?是因为这位家长的“穷思想”限制了孩子发展的诸多可能性。

毁掉孩子的,是家长的“穷思想”

图片来源网络

怎么理解“穷思想”

孩子洗漱拖拉,家长索性帮他穿好衣服,系好鞋带,把饭送到嘴边;孩子成绩下滑,家长一口气帮他报了几个补习班,把假期安排满;孩子不喜欢上兴趣班,家长打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旗号,像赶鸭子似的把孩子往兴趣班赶。

这些行为无不折射出,在家长眼里,孩子是“穷”的,认为孩子没有能力做好一件事情,所以要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他们,让他们丰富起来。

但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家长就是在强迫他做不喜欢做的事情。

其实就是变相的控制,打着爱的旗号强制干预孩子的成长。家长努力与否跟孩子喜欢与否是两个概念。

家长代替孩子做选择本身就是一种越界,该认真反思的,是家长。

孩子真的没有能力做好一件事情吗?孩子真的如家长所说的弱小吗?孩子真的除了懒,其他什么都不懂吗?

其实并不是。孩子远比我们想象中强大,他们单纯天真的背后,藏着无限的可能性和可塑性。

家长通过固有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固有的想法,反而会限制孩子的成长,甚至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2

小A就是很好的例子。她是独生女,从小就被父母照顾得很好,属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类型,报哪个兴趣班,念哪个中学,大学选哪个专业,穿什么类型的衣服,都是由父母“安排”的,小A只需要好好念书即可。

上了大学以后,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群体生活,跟室友相处发生了很多摩擦,做很小的决定也要征询父母的意见,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我妈说……”使得朋友渐渐疏远她。

对于工作,她喜欢平面设计,想留在一线城市,但父母觉得女孩子应该安稳一点,回家考公务员或者做老师就挺好。

她跟父母吵过几次架,小A逐渐意识到过去的自己一直被父母“安排”,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

毁掉孩子的,是家长的“穷思想”

图片来源网络

父母的控制欲让小A愈发想挣脱,有一次,小A回忆起她的小时候,感慨道:

“过去的我一直活在父母的期待中,他们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尽管那不是我喜欢的。以前觉得那是父母对我的爱,长大以后才发现,其实这样做‘害’了我。小时候,父母不让我跟别的小朋友玩,长大后,我发现自己不懂得跟别人交流;小时候,父母让我好好学习,长大后,我发现成绩好的人很多,除了学习,我好像没有别的特长;小时候,父母为我打点好一切,就算不喜欢也会接受,长大后,面对职场上的不公平,我发现自己不敢说‘不’。有朋友取笑我是‘妈宝’,我竟无力反驳。这20多年来,我的生活都是由父母安排,现在我只想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毁掉孩子的,是家长的“穷思想”

图片来源网络

不少父母经常把“我这是为你好”,“爸妈这么做,是希望你可以少走弯路”,“在爸妈眼里,你永远都是小孩”挂在嘴边。

这就是家长的“穷思维”,他们的潜意识里,已经默认孩子没能力自理生活。

回到文章开头那位妈妈的问题,她花了一笔钱给孩子请了个更专业的补习老师,但孩子的成绩没有得到提升,并且跟她的关系有逐渐疏远的痕迹。

育儿并不是付出了多少,就能收获多少的过程,懂得换位思考很重要

仔细回忆,当我们还是孩子时,是否也很讨厌被送去补习班?也不喜欢父母干预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也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做选择,哪怕只是选择冰激凌的口味?

作为父母的我们也曾是个“叛逆的孩子”,那是因为成长过程中,“自我”在不断觉醒,并且需要一定的空间和环境进行孵化。

父母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的建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方法指导。毕竟,每个人成长的环境和时代不同,思维的固化反而破坏了个体的创造性。

真正优秀的家长,敢于剔除思维里的“穷思想”,敢于接纳自身的不完美,以及孩子身上的小缺点。

这种“穷思想”不仅限制了孩子发展的诸多可能性,还让家长在日复一日的家庭生活中,迷失了自我定位。

家长不是奶妈,不是保姆,不是老师。家长更像是一所传递爱与温暖的学校,充当孩子成长路上重要的陪伴者和引路人。

千万不要让“穷思想”,毁掉孩子的未来。


家学宝编辑团队以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理论为支撑,原创图文、音频、视频和测评内容,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养支持。家学宝——您手边的家庭教育专家。◆◆关注家学宝,每天收获专业家庭教育知识◆◆

毁掉孩子的,是家长的“穷思想”

图片来源网络

家学宝主笔团 | 橙马良

1

最近,有读者给我留言,分享她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瓶颈”:

“我已经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每天6点起床给他做早饭,风雨不改接送他上学放学,晚上陪着他写作业。孩子成绩退步,我第一时间跟老师沟通,孩子要什么我就给他买什么,两个月前,我才给他换了个更专业的补习老师。但为什么我都做到这份上,他的成绩还是没有得到提升?并且他好像跟我越来越疏远,这到底是这么回事?”

根据这位妈妈的描述,我能脑补她工作以外还要从早到晚替孩子打点一切的忙碌,她的故事让我想起一位育儿专家曾说过的话:

作为父母,在孩子3岁以前,要给他们强烈而执著的亲密,满足他们所有爱的需求;3岁以后,你就要学习分离学会分离,既让家长省心,又让孩子自立。

为什么这位家长为孩子付出了这么多,结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孩子还跟她疏远?是因为这位家长的“穷思想”限制了孩子发展的诸多可能性。

毁掉孩子的,是家长的“穷思想”

图片来源网络

怎么理解“穷思想”

孩子洗漱拖拉,家长索性帮他穿好衣服,系好鞋带,把饭送到嘴边;孩子成绩下滑,家长一口气帮他报了几个补习班,把假期安排满;孩子不喜欢上兴趣班,家长打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旗号,像赶鸭子似的把孩子往兴趣班赶。

这些行为无不折射出,在家长眼里,孩子是“穷”的,认为孩子没有能力做好一件事情,所以要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他们,让他们丰富起来。

但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家长就是在强迫他做不喜欢做的事情。

其实就是变相的控制,打着爱的旗号强制干预孩子的成长。家长努力与否跟孩子喜欢与否是两个概念。

家长代替孩子做选择本身就是一种越界,该认真反思的,是家长。

孩子真的没有能力做好一件事情吗?孩子真的如家长所说的弱小吗?孩子真的除了懒,其他什么都不懂吗?

其实并不是。孩子远比我们想象中强大,他们单纯天真的背后,藏着无限的可能性和可塑性。

家长通过固有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固有的想法,反而会限制孩子的成长,甚至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2

小A就是很好的例子。她是独生女,从小就被父母照顾得很好,属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类型,报哪个兴趣班,念哪个中学,大学选哪个专业,穿什么类型的衣服,都是由父母“安排”的,小A只需要好好念书即可。

上了大学以后,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群体生活,跟室友相处发生了很多摩擦,做很小的决定也要征询父母的意见,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我妈说……”使得朋友渐渐疏远她。

对于工作,她喜欢平面设计,想留在一线城市,但父母觉得女孩子应该安稳一点,回家考公务员或者做老师就挺好。

她跟父母吵过几次架,小A逐渐意识到过去的自己一直被父母“安排”,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

毁掉孩子的,是家长的“穷思想”

图片来源网络

父母的控制欲让小A愈发想挣脱,有一次,小A回忆起她的小时候,感慨道:

“过去的我一直活在父母的期待中,他们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尽管那不是我喜欢的。以前觉得那是父母对我的爱,长大以后才发现,其实这样做‘害’了我。小时候,父母不让我跟别的小朋友玩,长大后,我发现自己不懂得跟别人交流;小时候,父母让我好好学习,长大后,我发现成绩好的人很多,除了学习,我好像没有别的特长;小时候,父母为我打点好一切,就算不喜欢也会接受,长大后,面对职场上的不公平,我发现自己不敢说‘不’。有朋友取笑我是‘妈宝’,我竟无力反驳。这20多年来,我的生活都是由父母安排,现在我只想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毁掉孩子的,是家长的“穷思想”

图片来源网络

不少父母经常把“我这是为你好”,“爸妈这么做,是希望你可以少走弯路”,“在爸妈眼里,你永远都是小孩”挂在嘴边。

这就是家长的“穷思维”,他们的潜意识里,已经默认孩子没能力自理生活。

回到文章开头那位妈妈的问题,她花了一笔钱给孩子请了个更专业的补习老师,但孩子的成绩没有得到提升,并且跟她的关系有逐渐疏远的痕迹。

育儿并不是付出了多少,就能收获多少的过程,懂得换位思考很重要

仔细回忆,当我们还是孩子时,是否也很讨厌被送去补习班?也不喜欢父母干预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也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做选择,哪怕只是选择冰激凌的口味?

作为父母的我们也曾是个“叛逆的孩子”,那是因为成长过程中,“自我”在不断觉醒,并且需要一定的空间和环境进行孵化。

父母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的建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方法指导。毕竟,每个人成长的环境和时代不同,思维的固化反而破坏了个体的创造性。

真正优秀的家长,敢于剔除思维里的“穷思想”,敢于接纳自身的不完美,以及孩子身上的小缺点。

这种“穷思想”不仅限制了孩子发展的诸多可能性,还让家长在日复一日的家庭生活中,迷失了自我定位。

家长不是奶妈,不是保姆,不是老师。家长更像是一所传递爱与温暖的学校,充当孩子成长路上重要的陪伴者和引路人。

千万不要让“穷思想”,毁掉孩子的未来。


家学宝编辑团队以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理论为支撑,原创图文、音频、视频和测评内容,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养支持。家学宝——您手边的家庭教育专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