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切记别把话,说得太死!

 恰恰365 2019-03-05
高山流水

虽然我们喜欢说话不含糊的人,但在很多场合,回答别人的问题是,我们却不太喜欢给出明确的答案,而习惯使用,大概,可能,也许,好像,等词语。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跟我们的文化性格有关。

中国有句古话,满招损,谦受益。具体到说话上也同样如此。因为话说的太满,使得自己没有回旋的余地,很容易造成一些问题。

有个人爱吹牛,在一次聚会上,他听了一个朋友说要张罗一场盛大的婚礼,需借用十几辆豪车,就主动表示,你这事就交给我吧,我认识很多人,到时候给你弄十几辆好车,朋友听了很高兴,当即就把这事拜托给他,他拍着胸脯说:你就放心吧,到时候你直接来开车就行了。

婚礼前一天,张罗婚礼的朋友说:你看那轿车……他恍然想起借车的事情,一脑袋尖叫:哎呀,你看看……嗨,小事一桩,马上打电话给你找来车。说完,他开始打电话,然而找了好多人都说自己要用不能出借。最后他费尽了力气,也只接到几辆而已,远远不够,没办法,他只好把实际情况告诉朋友,表示自己现在没办法弄到那么多轿车。

朋友十分气馁,你这个人怎么能这样呢?当初你拍着胸脯保证能弄到车,我还以为这事情真的没问题呢,现在你跟我说弄不到车,你这不是在坑我吗?这事儿办不成,你倒是早点告诉我呀,也让我有个准备。她满脸羞愧的说,都怪我,都怪我,真不好意思,朋友懊丧的摇头:你这人真是的!

这件事很快传开了,从此以后大家都不太愿意和他一起办事,就担心他耽误事情。

说话斩钉截铁不留余地,听起来好像底气十足也很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但实际上很容易出意外,因此我说话的时候,切记把话说的太死,除非你真正的非常有把握,我们可以说我尽量能够办成的话,我会给你回电话,同时找找其他的路子,免得耽误事情,这样的话说出来,对方听在耳中也觉得舒服,同时也提醒了对方进行多手准备,以免事情办不成烙下埋怨 而影响彼此的关系。

其实,不仅在承诺时要注意留有空间,在其他一些场合说话要注意有所保留,避免因话说的太满,而对自己的形象造成不良的影响,有的人喜欢狂言,放狠话,结果造成一些尴尬的场面,无法收场。

有个人在单位里与同事发生摩擦,弄得很不愉快,一怒之下,他就对那同事说从今以后我们之间一刀两断再无瓜葛!说完这话三个月后那位同事成了他的上司,因自己讲了过重的话,见面难免尴尬,他只好离开,另谋他就。

可见,要少对人说狠话,多给人留余地,说狠话就像把杯子倒满水一样,再也倒不进一滴水,否则就会溢出来。


在交谈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态度,不要咄咄逼人,在商业判断,辩论赛和法庭辩论中,咄咄逼人的气势上压倒别人,但是,在日常交际场合,若总是一副咄咄逼人的态度,则很容易让人感到不舒服,关于这一点定要注意, 在必要的时候,还是留点余地比较好。

给人留余地,是一种智慧,古代人们围猎捕时有条规即便是网开一面,只围三面。这样做,一来是为了保证猎物的繁衍生息,而不至于竭泽而渔:二来则是为了避免猎物因没有出路,而全力反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这条规矩后来被广泛应用宇于战争中,给敌军留条活路可以有效的降低对方的士气,让对方不至于因没有活路而生出拼命的勇气,从而避免了给已方造成更大的损失。

在平日的为人处事中若能网开一面也有同样的效果,你与某人因谋事发生矛盾,若逼太紧不留情面,让对方产生激烈的反抗之心 心里只想着赶快逃出纠缠,从而直接破坏关系,若你能够留有余地,那么双方变有缓和的空间,对方也能把心思放在解决问题上,而不是破坏关系上。

(菜根谭)有言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当今的时代,日新月异,过去很多年才可能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现在几个月,甚至几天就可能发生了,若把话说的太满,把事做的过绝,将来一旦发生不利于自己的变化,就能有回旋的余地。

人这一生说短也短,说长也长,世间事恰如白云苍狗,变幻莫测,所以不要一下子把路堵死,这对自己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说话要留有余地,如果可能的话,不要把话说死,说嘛,说透。

有道是,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做事留有余地,不要把人逼上绝路,说话也要留,有余地,不能把话说的太满,因为凡事总有意外,留有余地就是为了容纳意外,以免自己将来下不了台。记住清代名将曾国藩的一番话,福不享进有余德,势不使尽有余力,话。不说尽有余地,事不做尽有余路,情不散尽有余韵,心不用尽有余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